近代分析化学教程
2005-8
高等教育出版社
何锡文
454
710000
白1997年,南开大学化学学院开始进行面向21世纪的化学教育改革试点,首先参考了国内外高校的先进化学教育方案,设计了一套创新的教学计划和课程体系,优化的化学课程设置体例如下。 大学本科一年级第一门启蒙课程“化学概论”,即国际高校通行的GeneralChemistry,过去此课程名称错译为“普通化学”,在当前改革大潮之际,应及时加以纠正。经征求教育部高教司的同意,正式定名为“化学概论”。这门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以概论的形式向学生讲授化学学科的科学属性,它在科学体系中的地位及其与其他相关学科的关系,它在人类社会中对人类生活与生产的作用与意义;本学科的发展历程和它在当代的发展形势,特别是它的分支学科与边缘交叉学科在进入新世纪的发展趋势,它对支持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本学科的教学计划和培养目标,对学生的要求等等。本课程是一门学科概貌的引论课,是高中化学与大学化学沟通的桥梁课,既是通才教育课,又是素质教育课,同时也是本门学科基础知识讲授课,教书育人,多种任务并举。采用的主教材是申泮文主编的《近代化学导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本书是南开大学近代化学教学系列丛书之一。本书作为分析化学基础课教材,在介绍各种近代分析方法原理的同时,也力图反映学科发展的前沿及应用的实例。全书除绪论外共分9章,内容包括常用的光学、电化学、色谱、现代各种波谱的分析方法以及试样分解和数据处理;并对上述各类方法的基本原理、仪器结构、方法特点及应用范围作了介绍。 本书可作为高等学校、师范院校化学专业及相关专业的本科生教材,也可作为有关科技及分析工作者的参考书。
何锡文 196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化学系,在南开大学任教至今,教授、博士生导师。1993年天津市科委授予“分析化学专家”称号。科研方向为:(1)化学计量学各分支——数学模型、构效关系、因子分析、聚类分析、线性规划、实验设计、取样学、模式识别等;(2)溶液状态(含生
第1章 分析化学的近代发展(代序) 1.1 分析化学学科的发展简史 1.2 从百年来诺贝尔自然科学奖的颁发看分析化学发展走向 1.3 中国分析化学科学的学术带头人队伍——中国科学院院士中的分析化学家第2章 分析误差与数据处理 2.1 基本概念 2.2 随机误差分布的统计规律 2.3 误差的传递 2.4 少量数据的统计处理 2.5 显著性检验 2.6 可疑值的取舍 2.7 提高分析结果准确度的方法 2.8 有效数字及计算规则第3章 原子光谱学 3.1 原子光谱学总论 3.2 原子发射光谱 3.3 原子吸收光谱 3.4 原子荧光光谱 3.5 原子x射线光谱第4章 分子波谱学 4.1 分子波谱学概论 4.2 紫外一可见分子吸收光谱 4.3 分子发光光谱 4.4 红外光谱 4.5 拉曼光谱第5章 核磁共振波谱与电子自旋共振波谱 5.1 核磁共振波谱 5.2 电子自旋共振波谱第6章 质谱分析 6.1 质谱仪 6.2 质谱中的离子类型 6.3 有机化合物的裂解规律 6.4 质谱分析的应用 6.5 波谱综合解析第7章 电化学分析法 7.1 导论 7.2 电位分析法 7.3 直流极谱法 7.4 线性变位极谱法 7.5 支流、方波和脉冲极谱法 7.6 整体电解与库仑分析 7.7 溶出伏安法 7.8 传感器分析第8章 色谱法 8.1 色谱法概论 8.2 气相色谱 8.3 高效液相色谱 8.4 离子色谱 8.5 毛细管电泳与毛细管电色谱 8.6 色谱联用技术第9章 流动注射分析 9.1 概论 9.2 FIA的基本原理 9.3 顺序注射进样系统 9.4 F1分光光度分析 9.5 流动注射化学发光(FI-CL)分析 9.6 流动注射原子光谱检测联用技术 9.7 流动注射电化学分析方法 9.8 F1过程分析 9.9 FIA技术新进展第10章 试样的采集与处理技术 10.1 试样处理 10.2 物质的分离与富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