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药理学

颜光美 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4-8  

出版社:

高等教育出版社  

作者:

颜光美 编  

页数:

467  

Tag标签:

无  

前言

  记得在十多年前,我在原华西医科大学做呼吸专业教授,每每授课之余,我都在想这样的问题:教育究竟承载着怎样的重荷、责任?在我走上领导岗位后,从最初医科大学副校长、省卫生厅厅长、卫生部副部长,到现在的中国医师协会会长,虽从未主管过教学工作,但上述问题却时常萦绕着我,思考从未停止过,时至今日,答案越来越清晰,明确!那就是教育要发展,要进步,首先教育理念必须发生深刻的变革,教育的内涵必须大幅度外延,教学方式必须改革。具体到医学教育,我个人有几点看法:  在教学上:第一,医学是关系到生命、健康的科学,必须强调严谨性;第二,医学是一门边缘性科学,且发展很快,因此应强调教师知识不断更新,增强和接受新理论、新知识的能力,满足学生扩大知识面的需求;第三,医务工作除了治病救人外,还涉及伦理、道德、法律等一系列问题,医学教育应增加大量社会科学知识,并加强培养医学生的人文关怀精神;第四,医学专业的形态学课程较多,学习时需要强记硬背,但实际运用时非常强调灵活性。因此,注意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即平时我们所说的临床思维能力,尤为重要。  在教材上:第一,内容在强调“三基”的同时,应能及时反映疾病谱的变化及学科的发展;第二,内容在注重科学性的同时,应为所教所学者着想,即将复杂、高深的知识,用最简单易懂的文字或图表表述出来;第三,教材应充分反映医学这门学科的特点,即形态学、方法学的内容较多。因此,应做到图文并茂,有些内容甚至可用视频来表达。  虽然自己对教学工作和教材建设有一些想法,但高等教育出版社请我来为这套医学教材做序时,使我十分为难。一是我离开教育、临床工作多年;二是先前我对其他很多专家邀请做序或跋拒绝多多,此次执笔搞不好会有厚此薄彼之嫌。但我细读此套教材的策划及部分章节后,眼前一亮,不禁释怀。

内容概要

  《药理学》由中山大学颜光美教授主编,不仅涵盖了目前同类教材的知识点,而且增加了治疗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骨质疏松、病毒性疾病的药物、基因治疗以及新药研究等相关内容;以适应现代社会疾病谱的变化和高素质研究型医生培养的要求,为加强双语教学的需要和促进专业英语的学习,每章有用英文表述的内容概要,即Key concepts;涉及的药名及专业术语在正文首次出现处用中英文标注后,续后以英文表达;在形式方面,《药理学》有大量用英文注释的双色图表(约占总篇幅的35%),便于读者理解和记忆;另外,《药理学》附带的光盘提供全书各章的power point课件和各章节的思考题以及参考书籍、文献,方便读者自学和教师教学。

书籍目录

第1章 绪论第一节 药理学的研究内容与学科任务第二节 药理学发展简史第2章 药物效应动力学第一节 药理作用与效应第二节 治疗作用与不良反应第三节 量效关系第四节 构效关系第五节 药物作用机制第六节 药物与受体一、受体研究的实验、假说与发展二、受体的性质和特性三、药物与受体相互作用的学说四、受体与药物反应动力学五、作用于受体的药物分类第七节 跨膜信息转导与细胞内信使一、细胞信息转导体系中的信号接受系统二、细胞信号转导体系中的信使物质三、细胞信息转导系统与药物的影响第3章 药物代谢动力学第一节 药物的体内过程一、药物的转运二、药物的体内过程第二节 速率过程一、药物浓度一时间曲线二、药动学模型三、消除速率的类型四、药动学参数及其意义五、一级速率消除与多次用药第4章 影响药物效应的因素及合理用药原则第一节 药物方面的因素一、药物剂型二、联合用药及药物相互作用第二节 患者方面的因素一、年龄二、性别三、遗传异常四、病理情况五、心理因素和安慰剂六、机体对药物反应的变化第三节 合理用药原则第5章 新药研究第一节 药理学研究是发现新药的重要手段一、基础药理学研究与临床药理学研究二、药理学研究的整体和离体实验三、药理学研究的测定方法第二节 新药的发现及其开发研究第三节 新药的研究方案和临床药理研究内容第四节 上市药物再评价及药物不良反应监测第6章 传出神经系统药理学概论第一节 传出神经系统的组成第二节 传出神经系统的递质和受体一、传出神经系统的递质二、传出神经系统的受体第三节 传出神经系统的生理功能第四节 传出神经系统药物基本作用及其分类一、传出神经系统药物基本作用方式二、传出神经系统药物分类第7章 胆碱受体激动药第一节 M胆碱受体激动药一、胆碱酯类二、生物碱类第二节 N胆碱受体激动药第8章 抗胆碱酯酶药第一节 胆碱酯酶第二节 常用抗胆碱酯酶药第9章 胆碱受体阻断药第一节 M胆碱受体阻断药第二节 Nm胆碱受体阻断药一、除极型肌松药二、非除极型肌松药附:有机磷酸酯类中毒及解救第10章 肾上腺素受体激动药第一节 构效关系和分类一、构效关系二、分类三、儿茶酚胺的体内过程第二节 α受体激动药第三节 α、β受体激动药第四节 β受体激动药第11章 肾上腺素受体阻断药第一节 α受体阻断药第二节 β受体阻断药第12章 局部麻醉药第13章 中枢神经系统药理学概论第一节 中枢神经系统药物作用的基础第二节 中枢神经系统药理学特点第14章 全身麻醉药第一节 吸入麻醉药第二节 静脉麻醉药第三节 麻醉药物的联合应用第15章 抗焦虑药和镇静催眠药第一节 苯二氮草类第二节 巴比妥类第三节 其他镇静催眠药附:中枢兴奋药一、主要能使大脑皮质功能活动提高的药物二、主要能使延脑呼吸中枢兴奋的药物第16章 抗癫痫药及抗惊厥药第一节 抗癫痫药第二节 抗惊厥药第17章 治疗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药第一节 抗帕金森病药一、拟多巴胺药二、中枢抗胆碱药三、其他第二节 治疗阿尔茨海默病药一、AChE抑制剂二、M受体激动药三、神经细胞生长因子增强药四、代谢激活药第18章 抗精神失常药第一节 抗精神病药一、吩噻嗪类二、硫杂蒽类三、丁酰苯类四、其他抗精神病药物第二节 抗躁狂症药第三节 抗抑郁症药一、三环类抗抑郁药二、NA摄取抑制药三、选择性5一HT再摄取抑制药四、其他抗抑郁药第19章 镇痛药第一节 阿片生物碱类镇痛药一、构效关系二、阿片受体及阿片肽三、常用阿片生物碱类镇痛药第二节 人工合成的阿片类镇痛药第三节 其他镇痛药第四节 阿片受体拮抗剂第五节 恶性肿瘤所致疼痛的阶梯治疗第六节 阿片类药物依赖性及其治疗一、药物依赖性的定义二、阿片依赖性的机制三、阿片类药物依赖性的治疗第20章 解热镇痛药第一节 水杨酸类第二节 苯胺类第三节 吲哚衍生物及类似物第四节 丙酸类第五节 选择性环氧酶一2抑制剂第六节 其他解热镇痛抗炎药第21章 钙通道阻滞药第一节 钙、钙通道与钙通道阻滞药分类一、细胞内钙的调节与钙离子的病理生理意义二、钙通道类型及分子结构三、钙通道阻滞药分类第二节 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一、作用机制二、药理作用三、临床应用第三节 体内过程及不良反应一、体内过程二、不良反应第四节 常用的钙通道阻滞药一、苯烷胺类二、二氢吡啶类三、地尔硫蕈类四、氟桂利嗪类五、普尼拉明类六、其他第22章 肾素一血管紧张素系统抑制药第一节 肾素一血管紧张素系统一、肾素一血管紧张素系统的构成二、局部组织的肾素一血管紧张素系统三、肾素一血管紧张素系统的功能第二节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药一、ACE抑制药的药理作用二、ACE抑制药的作用机制三、AcE抑制药的分类及常用药物第三节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断药第23章 抗高血压药第一节 作用部位及分类第二节 常用抗高血压药一、肾素一血管紧张素系统抑制药二、钙通道阻滞药三、利尿降压药四、交感神经抑制药五、血管扩张药第三节 抗高血压药物的应用原则一、根据高血压程度选用药物二、根据合并症选用药物三、采用个体化治疗方案第四节 高血压治疗的新概念一、确切降压二、稳定血压三、阻断RAS第24章 抗心律失常药第一节 心律失常的电生理学基础一、正常心肌电生理二、心律失常发生机制第二节 抗心律失常药物的分类第三节 常用抗心律失常药一、Ⅰ类药——钠通道阻滞药二、Ⅱ类药——β受体阻断药三、Ⅲ类药——延长动作电位时程药四、Ⅳ类药——钙拮抗药五、其他类药六、抗心律失常药的电生理作用比较和合理应用第25章 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药物第一节 心力衰竭的病理生理机制和药物作用的环节一、交感神经激活和口受体信号转导的变化二、肾素一血管紧张素一醛固酮系统的激活三、心脏重构第二节 常用药物一、正性肌力药二、血管扩张药三、β受体阻断药四、ACE抑制药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药五、醛固酮拮抗药六、利尿药第26章 抗心绞痛药第一节 硝酸酯类第二节 JB受体阻断药第三节 钙通道阻滞药第四节 其他抗心绞痛药第五节 抗心绞痛药物的联合应用第27章 抗动脉粥样硬化药第一节 HMG-coA还原酶抑制剂第二节 影响胆固醇吸收和转化的药物第三节 影响脂蛋白合成、转运及分解的药物一、苯氧酸的衍化物二、烟酸第四节 其他调血脂药第28章 利尿药和脱水药第一节 利尿药一、利尿药作用的生理学基础二、常用利尿药第二节 脱水药第29章 作用于血液及造血系统的药物第一节 抗凝血药第二节 抗血小板药一、抑制血小板代谢的药物二、阻碍ADP介导的血小板活化的药物三、凝血酶抑制剂四、血小板膜糖蛋白受体阻断药第三节 纤维蛋白溶解药第四节 促凝血药第五节 作用于造血系统的药物一、抗贫血药二、促白细胞生成药第六节 血容量扩充药第30章 作用于呼吸系统的药物第一节 平喘药一、肾上腺素受体激动药二、茶碱类三、M受体阻断药四、糖皮质激素类五、肥大细胞膜稳定药六、其他类第二节 镇咳药第三节 祛痰药第31章 作用于消化系统的药物第一节 抗消化性溃疡药一、抗酸药二、抑制胃酸分泌药三、胃粘膜保护药四、抗幽门螺杆菌药第二节 消化功能调节药一、助消化药二、止吐药与胃肠促动药三、泻药四、止泻药五、利胆药第32章 作用于子宫平滑肌的药物第一节 子宫平滑肌兴奋药一、垂体后叶激素二、前列腺素三、麦角生物碱类第二节 子宫平滑肌抑制药一、β2受体激动药二、其他子宫平滑肌抑制药第33章 影响自体活性物质的药物第一节 组胺第=节抗组胺药一、H.受体阻断药二、H2受体阻断药第三节 膜磷脂代谢产物类药物及其阻断药一、前列腺素和血栓素二、血小板活化因子三、白三烯及其阻断药第四节 5一羟色胺类药物及阻断药一、5一羟色胺及其受体激动药二、5一羟色胺阻断药第五节 一氧化氮第六节 多肽类一、激肽类二、血管紧张素三、利尿钠肽四、P物质五、内皮素六、其他第七节 腺苷第34章 性激素类药与避孕药第一节 性激素的分泌调节及作用机制一、性激素分泌的调节方式二、性激素的作用机制第二节 雌激素类药及抗雌激素类药一、雌激素类药二、抗雌激素类药第三节 孕激素类药及抗孕激素类药一、孕激素类药二、抗孕激素类药第四节 雄激素类药和同化激素类药一、雄激素类药二、同化激素类药第五节 避孕药一、主要抑制排卵的避孕药二、抗着床避孕药r三、男性避孕药第35章 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物第一节 糖皮质激素类药物第二节 皮质激素抑制药第36章 甲状腺激素和抗甲状腺药第一节 甲状腺激素第二节 抗甲状腺药一、硫脲类二、碘和碘化物三、放射性碘四、口受体阻断药第37章 胰岛素及口服降血糖药第一节 胰岛素第二节 口服降血糖药一、磺酰脲类二、双胍类三、胰岛素增敏药四、葡萄糖苷酶抑制药五、其他类第38章 抗骨质疏松的药物第一节 骨质疏松的发病机制第二节 骨吸收抑制药一、双膦酸盐二、降钙素三、雌激素四、植物雌激素第三节 骨形成促进药一、氟制剂二、甲状旁腺激素三、雄激素第四节 骨矿化促进药一、钙制剂二、维生素D第39章 抗菌药物概论第一节 抗菌药物的发展简史和常用术语一、化疗药物发展简史二、常用术语第二节 抗菌药物的作用机制第40章 β-内酰胺类抗生素第41章 大环内酯类、林可霉素类及万古霉素类第42章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第43章 四环素类及氯霉素类第44章 人工合成抗菌药第45章 抗结核病药与抗麻风病药第46章 抗真菌药第47章 抗病毒药第48章 抗寄生虫药第49章 抗恶性肿瘤药第50章 影响免疫功能的药物第51章 基因药物与基因治疗中文专业词汇索引英中文专业词汇对照及索引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药理学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