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5年制高等职业教育教材(第3册)

谢海泉 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4-7  

出版社:

高等教育出版社  

作者:

谢海泉 编  

页数:

127  

内容概要

  《语文教学参考书(第3册)》根据教材规定的基本要求编写,与教材相对应,包括“教学要求”、“课文说明”、“教学建议”、“补充资料”、“‘想与练’参考答案”等内容,对课文特点提出建设性意见,提供课文作者资料、时代背景等,针对具体课文进行讲解,力求简明扼要,以帮助教师理解课文,把握教学重点难点,因材施教,从而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书籍目录

第一单元 表达方式的运用1 汉堡港的变奏2 南州六月荔枝丹3 山永远在第二单元 语言的品昧4 白发苏州5 一场耐人寻味的“空战”6 纳谏与止谤--重读《邹忌讽齐王纳谏》有感第三单元 文字的锤炼7 语言感受的灵敏度8 假如你想做一株腊梅9 神奇的极光第四单元 古诗文解读(三)10 师说11 项脊轩志12 春江花月夜13 与妻书第五单元 小说赏读14 荷花淀15 陈奂生上城16 守财奴17 林黛玉进贾府第六单元 调查与调查报告第七单元 推销·洽谈·广告·合同

章节摘录

  现在让我们来探讨一下:作者为什么要这样来写?   先看开头。作者为什么不直接介绍荔枝的生态,而要从幼年时实际看到过的荔枝干的壳和肉的颜色以及读到白居易《荔枝图序》后产生的疑问写起呢?这可从文艺性说明文的写作要求来考虑。文艺性说明文要求可读性,要尽可能地引起读者阅读的兴趣,使读者不仅从中学到丰富的知识,而且得到艺术的享受。本文的开头,正是为了激发读者阅读的兴趣。可以比较一下,假如不用现在这样设疑的开头,而直接介绍荔枝的生态,哪一个更有可读性,更能吸引读者呢?显然是用设疑好。   再来看顺序的安排。本文所介绍的内容,从大处看,有主次两个方面,一是荔枝的生态,二是荔枝的生产。介绍荔枝的生态是主要的,所以放在前面作为重点写,而介绍荔枝的生产是次要的,所以放在后面简略地说。当然,这种主次关系只是就作者这篇文章的写作意图而言的,而不是说荔枝的生态和生产问题本身有主次之分。问题还在于,为什么文章要以介绍荔枝的生态为主?这是由客观事物所决定的。相对来说,荔枝的生态已经基本稳定,人类对此的认识也较为充分:而关于荔枝生产的知识,人们的认识并不很充分,随着科学研究的深入和生产实践的发展,必将不断有新的发现。更何况,一般读者比较感兴趣的是前者而不是后者。所以,文章以介绍荔枝生态为主不仅是为人们现有的认识所决定的,也是符合一般读者所需的。   那么,介绍荔枝的生态又为何要根据荔枝的组成部分由表及里地依次展开呢?这是为人们的认识规律所决定的。一般人认识荔枝,总是先看到它的外表,进而了解它的内部。所以,本文采用了现在的顺序,即先说明荔枝的外部形态:外壳、颜色、形状、大小;尔后再说明荔枝的果实内部:壳膜、果肉(顺带写到贮运)、果核和花。只有这样,才符合一般读者的思维规律和认知心理。   至于介绍荔枝生产时之所以要根据发展生产的几个重要问题从实到虚地依次说明,是因为荔枝的产地、《荔枝谱》中提到的品种等,不仅都是客观的存在,而且与现实的荔枝生产有直接的关系,理应先说为要;而荔枝的移植,以及生产和销售的前景等,则是发展方向,显然要虚一些,理应后说为当。  ……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5年制高等职业教育教材(第3册)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