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概论

赖松龄 著 赖松龄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9-11出版)
出版时间:

2009-11  

出版社:

赖松龄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9-11出版)  

作者:

赖松龄 著  

页数:

233  

内容概要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概论》坚持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全面体现十七大的精神,对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行了系统阐述,阐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关系,突出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继承发展,体现了教材的时代性与科学性。

书籍目录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意义第二节 毛泽东思想一、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二、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三、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第三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及其主要内容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第二章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哲学基础第一节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哲学方法一、实践认识论二、矛盾方法论三、系统和谐论第二节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精髓一、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与发展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科学内涵三、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指导意义第三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第一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一、近代中国社会的基本国情二、中国革命由旧民主主义到新民主主义的转变第二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纲领第三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和基本经验一、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的理论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经验三、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意义第四章 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理论第一节 新民主主义社会的过渡性质一、有中国特点的社会发展理论二、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社会性质第二节 有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一、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二、社会主义改造的理论方针三、中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意义第五章 社会主义本质论第一节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一、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新探索第二节 社会主义本质的理论及其内涵一、社会主义本质的探讨和提出二、社会主义本质论的深刻内涵三、社会主义本质论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第三节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一、发展是硬道理二、发展是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尤其要大力发展生产力第六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第一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形成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科学内涵第二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第三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动力一、改革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动力二、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三、衡量改革是非成败的标准第四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战略一、科教兴国战略二、可持续发展战略三、“三步走”发展战略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战略第七章 建设和谐的国际关系和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第一节 和平发展的时代理论一、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二、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第二节 建设和谐世界理论一、和谐世界理论的提出二、和谐世界理论的内涵三、和谐世界理论的意义第三节 对外开放是中国的一项基本国策一、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二、对外开放是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三、金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四、在对外开放中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为主的方针第八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第一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提出一、邓小平对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贡献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提出的伟大意义第二节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一、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社会经济形态的理论二、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的建立及其历史作用三、用市场经济体制取代计划经济体制的必然性四、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五、市场经济体制的双重效应第三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一、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第九章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理论第一节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一、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二、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第二节 坚持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一、依法治国的内涵二、实现依法治国的途径第三节 推进政治体制改苴,实现社会主义民主一、政治体制改革的必要性二、政治体制改革的内容和任务三、建立健全监督体系第十章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理论第一节 精神文明建设的战略地位一、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二、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保证第二节 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一、文化、先进文化、和谐文化二、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第三节 社会主义的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一、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二、加强教育科学文化建设三、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第十一章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理论第一节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的提出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渊源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提出的背景第二节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的内涵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含义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任务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提出的重要意义第十二章 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构想第一节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形成与实践一、“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形成二、“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内涵三、“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实践四、“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理论意义第二节 发展“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理论,促进祖国完全统一一、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基本纲领二、为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而共同奋斗第十三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和依靠力量第一节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一、坚持党的领导二、改善党的领导三、加强党的建设第二节 人民群众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主体力量二、新的社会阶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三、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四、巩固爱国统一战线,加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主要参考文献后记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概论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