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必由之路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高等教育司,中国高教学会产学研合作教育分会 高等教育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4-7  

出版社:

高等教育出版社  

作者: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高等教育司,中国高教学会产学研合作教育分会  

页数:

279  

前言

  本书是在教育部高教司直接领导下,由中国高教学会产学研合作教育分会组织有关高等职业院校和教育研究机构的领导、专家和实践工作者共同参与编写,用于指导高等职业院校产学研结合实践的实用性专著,是高等教育出版社重点图书项目——“银领工程”系列丛书的重要组成部分。本书的撰写工作得到了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武汉职业技术学院、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宁波职业技术学院、上海商业职业技术学院、上海第二工业大学、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深圳职业技术学院以及北京联合大学的大力支持。各参编单位同心协力,相互配合。所有参加撰稿的老师放弃了寒假特别是春节休假的机会,认真写作,五易其稿,终于在较短的时间里顺利完成了任务。2004年4月19日,高等教育出版社组织专家对本书进行了评审,受到一致好评。本书各章的主要执笔人为:第一章、第二章:吴岩、张炼;第三章:刘晓欢、彭振宇、郭沙、刘小芹;第四章:李贵敏、刘明保;第五章:任君庆;第六章:乔刚;第七章:黄秋明;第八章:夏昌祥;第九章:范黎光、丁德全、武瑞营、丁玉平、张仁军;第十章:刘守义;第十一章:刘瑞武、耿凯燕。

内容概要

  《必由之路》由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和中国高教学会产学研合作教育分会组织编写,旨在指导我国高职高专教育新世纪人才培养及教学改革的实践。《必由之路》对高职高专教育产学研结合的相关概念进行了论述,比较全面地介绍了美国、英国、德国、日本以及我国产学研结合的概况及发展趋势,提出了高等职业教育开展产学研结合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必由之路》很好地总结了当前我国高职高专院校正在进行的产学研结合的教育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重点对高等职业教育9种不同类型的产学研结合模式进行了全面系统地归纳与总结,并从实用和可操作的角度出发,将每一种模式的内涵(定义)、基本特征、适用范围、管理体系(基本框架)、运行方式、操作程序与流程以及各个环节的保证文件与规章制度等都进行了详细地介绍。每一模式都附有一个成功的案例,为学校在开展产学研结合工作时提供参考和借鉴。《必由之路》适合于高职高专院校、企事业单位、教育管理部门的领导、管理干部、教师和研究人员参考。

书籍目录

第一篇 产学研结合——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第一章 高等职业教育的成就、问题和产学研结合模式第一节 中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历史性成就第二节 中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主要问题和解决办法第三节 中国高等职业教育产学研结合实践的主要模式第二章 合作教育——产学研结合的高级形式第一节 国外合作教育概述:第二节 中国产学研合作教育概述第三节 实施产学研合作教育应注意的几个问题第二篇 高等职业教育产学研结合模式与典型案例第三章 “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及其案例第一节 “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第二节 “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典型案例——武汉职业技术学院的实践第四章 “2+1”人才培养模式及其案例第一节 “2+1”人才培养模式第二节 “2+1”人才培养模式典型案例——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的实践第五章 “学工交替”人才培养模式及其案例第一节 “学工交替”人才培养模式第二节 “学工交替”人才培养模式典型案例——宁波职业技术学院的实践第三节 “学工交替”人才培养模式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探讨第六章 全方位合作教育模式及其案例第一节 全方位合作教育模式第二节 全方位合作教育模式典型案例——上海商业职业技术学院的实践¨第三节 全方位合作教育模式运行中应注意的问题第七章 “实训一科研一就业”一体化合作教育模式及其案例第一节 “实训一科研一就业”一体化合作教育模式第二节 “实训一科研一就业”一体化合作教育模式典型案例——上海第二工业大学的实践第三节 “实训一科研一就业”一体化合作教育模式难点剖析第八章 “双定生”人才培养模式及其案例第一节 “双定生”人才培养模式第二节 “双定生”人才培养模式典型案例——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的实践第三节 实施“双定生”人才培养模式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第九章 “工学结合,校企双向介入”人才培养模式及其案例第一节 “工学结合,校企双向介入”人才培养模式第二节 “工学结合,校企双向介入”人才培养模式典型案例——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的实践第三节 “工学结合,校企双向介入”人才培养模式运行中的问题第十章 “结合地方经济全面合作”模式及其案例第一节 “结合地方经济全面合作”模式第二节 “结合地方经济全面合作”模式典型案例——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的实践第十一章 “以企业为主”的合作办学模式及其案例第一节 “以企业为主”的合作办学模式第二节 “以企业为主”合作办学模式典型案例——北京联合大学广告学院的实践第三节 “以企业为主”合作办学模式需要探索研究的问题

章节摘录

  (二)以就业为导向,是保证高等职业教育健康发展的一个重要坐标高等教育在大众化阶段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是毕业生就业问题。就业是民生之本,事关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坚持以就业为导向,是我们全面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的重要体现,对中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首先,以就业为导向,有利于准确把握学校的发展观和质量观。当前在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两种模糊认识:一是认为办学层次越高,水平也就越高,盲目追求学校升格;二是在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中片面强调学科教学,认为基础理论越扎实,学生的水平越高。这两种认识说到底是质量观和发展观问题。发展高等职业教育,一要明确办学方向,二要树立正确的质量观,三要找准自己的定位和发展空间。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学校都能办出一流的教育。一流教育最根本的标准是要培养出国家建设需要和受社会欢迎的人才,换言之,高等职业教育的质量标准是社会适应性的高低,而不能生搬学科型高等教育的一种标准进行衡量和评价。其次,以就业为导向,有利于促进职业教育面向经济建设的主战场,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当前高等职业教育中存在一个重要问题是教育与市场的脱节。当学校将学生就业问题作为关系学校生死存亡的重大问题来抓时,学校就会主动适应市场,了解市场对人才类型和规格的需求,加强与企业之间的合作。目前,一些高职院校走出校门,主动与企业加强联系,通过多种渠道、采取多种方式寻求合作项目。例如,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采用“2+1”模式培养学生,学生有两年的时间在学校学习,最后一年到企业去顶岗工作;新疆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等一批学校实行“订单式”培养,学生没有毕业就得到用人单位的预先“订购”。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必由之路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