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文化研究导论(修订版)

阿雷恩·鲍尔德温 高等教育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4-7  

出版社:

高等教育出版社  

作者:

阿雷恩·鲍尔德温  

页数:

500  

译者:

陶东风  

Tag标签:

无  

前言

  《文化研究导论》(修订版)系统而概括地介绍了正在扩展的文化研究领域中的概念、理论与最新发展。通过强调文化研究的跨学科的性质,本教材从介绍文化理论开始,然后再分别详细考察文化的不同维度,包括空间、时间、政治、身体以及视觉文化等重要主题。《文化研究导论》为各个学科(包括文化研究、英语、地理学、社会学、社会研究、传播学、媒介研究等)的本科生与研究生提供了清晰而易于理解的导论。

内容概要

  《文化研究导论(修订版)》的英文版本是流行于英美大学的文化研究教材,它以规范的教科书形式、明白晓畅的文字相当全面地介绍了西方文化研究的主要概念、代表人物、重要流派,深入浅出,内容充实,图文并茂。《文化研究导论(修订版)》内容涉及对于文化概念的理解、文化身份问题、文化与民族性问题、文化与性别认同问题、文化与权力问题、视觉文化问题、文化身体问题等,几乎包括了文化研究的所有方面,非常适合作为教材来用。特别是在我国当前撰写同类教材条件尚不成熟的情况下,采用这个译本不失为一个很好的办法。《文化研究导论(修订版)》是典型的教科书的写法,每章都有关键词的分析、主要理论家的介绍、主要理论流派的历史分析与内容介绍、参考文献等,突出知识的客观性与规范性,语言通俗易懂,善于把复杂的理论分为几个关节点加以阐释,易于学生掌握。《文化研究导论(修订版)》适合于大学本科高年级以及研究生使用,同时也适合文化研究专业学者以及其他相关专业学者使用。

书籍目录

重要理论家列表概念界定列表前言:读者指南鸣谢第一部分 文化理论第一章 文化与文化研究1.0 导言1.1 文化是什么?1.1.1 带有大写“C”的文化1.1.2 作为一种“生活方式”的文化1.1.3 过程与发展1.2 文化研究中的议题和存在的问题1.2.1 人如何成为文化的一部分?1.2.2 文化研究如何解释事物的意义?1.2.3 文化研究如何理解过去?1.2.4 其他文化能被理解吗?1.2.5 我们如何理解文化间的关系?1.2.6 为什么某些文化和文化形式比其他的文化与文化形式得到更高的评价?1.2.7 文化与权力之间的关系是什么?1.2.8 “作为权力的文化”是如何被谈判和被抵制的?1.2.9 文化如何塑造我们的身份?1.2.10 概要性的例子1.3 把文化理论化1.3.1 文化与社会结构1.3.2 意义的组织1.4 文化研究第二章 交流与表征2.0 导言2.1 语言、交流和表征2.1.1 语言的属性2.1.2 语言、文化和思想2.1.3 萨皮尔-沃尔夫假设2.1.4 社会语言学2.2 符号和符号学2.2.1 照片的符号学分析2.2.2 罗兰.巴特:符号学和神话2.3 广告和表征2.3.1 广告的不同类型2.3.2 对一幅巧妙娴熟的广告的符号学分析2.3.3 广告和性别2.3.4 促销文化2.4 语言、表征、权力和不平等2.4.1 语言和权力2.4.2 语言和阶级2.4.3 语言、种族和族性2.4.4 语言和性别2.4.5 作为文化的语言:作为权力的语言2.4.6 言说的民族学2.4.7 概述:作为交流与表征的语言2.5 艺术与表征2.5.1 约翰.伯格:油画、现实主义和资本主义2.5.2 印象主义和现代主义2.5.3 艺术与性别2.6 电视与表征2.6.1 劳资纠纷的语言2.6.2 斯图亚特·霍尔:编码、解码和意识形2.6.3 电视:意识形态、话语和权力2.7 结论:反映和建构第三章 文化、权力与不平等3.0 导言3.1 关于文化、权力与不平等的理论阐释3.1.1 马克思与马克思主义3.1.2 韦伯、身份与不平等3.1.3 种姓社会3.2 不平等的合法化3.2.1 作为常识的意识形态:霸权3.2.2 作为“收编”的意识形态:法兰克福学派3.2.3 习性3.3 文化与不平等的生产和再生产3.3.1 阶级3.3.2 “种族”和族性3.3.3 性别3.3.4 年龄3.3.5 结构的权力观和地域性的权力观3.4 结论第二部分 文化研究第四章 文化地形学:地理、权力和表征4.0 导言.4.1 文化地理学.4.1.1 “新‘旧”文化地理学.4.2 地点的权力:本土性、语言和文化4.2.1 地点的哲学.4.2.2 对地点的批判性理解.4.2.3 文化、权力和地点:斯德哥尔摩(1880-1900)4.3 城市和乡村.4.3.1 乡村和城市的表征.4.3.2 农村的文化意象.4.3.3 城市和乡村.4.3.4 城市的文化意象:想象洛杉矶.4.3.5 结语4.4 文化与民族身份4.4.1 民族、民族身份与领土4.4.2 作为“想象的共同体”的民族4.4.3 创建国家4.4.4 想象民族4.4.5 民族主义、风景和女性4.4.6 民族主义:接纳与排斥4.4.7 结语4.5 东方学:关于东方的话语4.5.1 东方学4.5.2 权力和地域表征4.5.3 对萨义德《东方学》的批评4.5.4 结语4.6 旅行文化、族裔散居文化和全球文化4.6.1 詹姆斯·克里福德的“旅行文化”4.6.2 古尔罗伊的《黑色的大西洋》4.6.3 多仁·马赛的“全球地方感”4.6.4 结语4.7 结论:区分与联合第五章 文化、时间与历史5.0 导言5.1 现在:现代性与当下5.1.1 现代性5.1.2 以工作任务为基础的时间与工业时间5.1.3 工业时间5.1.4 时间与差异5.1.5 现代时间的悖论5.1.6 女性与时间5.1.7 现代时间与传统时间5.1.8 结语5.2 那时:历史与过去5.2.1 作为事实的历史5.2.2 马克思主义与历史5.2.3 作为叙事的历史第六章 政治和文化第七章 文化塑造的身体第八章 亚文化:阅读、抵抗与社会分化第九章 视觉文化后记参考书目

章节摘录

  文化并不是一个我们单纯去吸取的东西-文化是习得的。在人类学中,这一习得的过程被认为是文化移人或文化适应。在心理学中,这一过程被描述为条件作用。社会学家倾向于用“社会化”这一术语来描述这一过程,我们正是通过社会化过程而变成社会的或文化的人。社会学家安东尼.吉登斯(Anthony Goddens)(1989:87)把社会化描述为这样一个过程,即无助的小孩通过与他人的接触,而逐渐成为一个有自觉意识、有见识的人,并在特定的文化及环境中应对自如。社会学家已经区分了社会化的两个阶段。最初的社会化通常发生在一个家庭内部,或者类似于家庭的群体中。这一过程从出生一直持续到小孩参与到家庭之外的更大或更多样化的组织中去为止,而这在西方通常是从学校开始。最初的社会化包含着诸如语言的习得和性别化的身份(identity)(p.224)的获取等这些因素。第二阶段的社会化过程指的是接下来的,一个个体在其一生中所经受到的影响。心理学及其分支学科像精神分析(psychoanalysis)(p.8),特别关注人的童年以及关系到一种性别和性征(sexuality)获取的条件作用。性别指的是不同的社会所确定的像男性或女性这样的社会角色。性征指的是一个特定个体的欲望和性别定位(sexual orien-tation)。心理分析的创始人齐格蒙德.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p.8)认为,男性气质和女性气质以及性对象的选择并不直接与生物学相关,而是条件作用的结果。女性主义者已经在运用弗洛伊德的理论来反驳男性天生优越的观点-虽然弗洛伊德自己并不特别同情女性主义(feminism)。文化移人和文化适应、条件作用和社会化这些概念,引起了人们对许多各种社会组织的关注,而这些组织在人类学习意义的方式中扮演了一个角色。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文化研究导论(修订版) PDF格式下载



获益匪浅,很好的书


发货速度很快,物流也很快,书很好~不错~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