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体结构施工
2008-1
高等教育
董静
226
350000
本书是根据教育部和建设部2004年制定的《中等职业学校建设行业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指导方案》中相关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并参照有关国家职业标准和行业岗位要求编写的建设行业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教材之一。 本书的编排打破学科体系,根据建设行业工作特点,以分项工程施工过程为主线,根据工作需要,讲述相关理论知识、技能和施工方法、质量标准、安全技术等;强调技能,理论知识简明,以实用、够用为原则,技能部分详细,具有可操作性。教材内容与中职学生的培养定位、工作要求相适应,不求知识的系统全面,力求通过“完整工作过程”的学习,培养现代职业教育所需的具有“解决综合问题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形式上力求按项目教学法需要设计教学活动,或将某些教学内容植于案例中,以学生的“行动”为先驱,以企业最新的相关“执行标准”为主线,将必须够用及可扩展的知识贯穿其中,使学生能够达到相应的职业资格要求,接近与实际工作岗位要求的距离。全书共8章,主要根据分项工程讲述建筑工程主体结构施工的基本知识和主要施工工艺等。此外,本书考虑了地域差别、学校的资源差异以及教师情况和学生的发展需求,留出了较大的教学训练空间,并列出部分行业工作指导工具用书,给教师和学生提供一定的参考指导。 本书定位准确,突出职业技术教育特点,注重与实际生产过程相联系,突出以能力为本位,强化技能训练和实践中的理论知识学习及学习指导,强调应用,图文并茂,通俗易懂。本书可作为中等职业学校建筑施工专业教材,也可作为建筑施工单位岗位培训教材。 本书由董静、徐庶主编。第1、2、4章以及第3章的第1、4节由董静编写;第3章的第2、3节由吴舒深编写;第5、6章由徐庶编写;第7、8章由印学军编写。 教育部全国中等职业教育教材审定委员会聘请北京市城市建设学校徐悦高级工程师和金陵公司设计院韩以农高级工程师审阅了本书,他们对书稿提出了许多宝贵意见。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得到南京职业教育中心、泰兴建筑工程学校、江苏中兴建设有限公司、江苏南通六建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等单位的大力支持以及许多同志的热情帮助。在此一并表示衷心感谢。 由于编写人员水平有限,不妥之处恳望读者予以指正。
本书是根据教育部和建设部2004年制定的《中等职业学校建设行业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指导方案》中相关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并参照有关国家职业标准和行业岗位要求编写的建设行业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系列教材之一。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绪论、施工技术准备、混凝土结构施工、预应力混凝土工程、砌筑工程、装配式结构安装工程、高层建筑施工和钢结构施工。 本书可作为中等职业学校建筑施工专业领域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教材,也可作为相关企业岗位培训教材和工程技术人员参考用书。
第1章 绪论 1.1 建筑施工程序 1.2 施工组织管理案例 实习及学习报告第2章 施工技术准备 2.1 施工准备概述 2.2 结构施工图识读基础 2.3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简介 实习及学习报告第3章 混凝土结构施工 3.1 混凝土工程施工程序 3.2 钢筋工程 3.3 模板工程 3.4 混凝土工程 实习及学习报告第4章 预应力混凝土工程 4.1 预应力混凝土的特点 4.2 后张法有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施工 4.3 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施工 4.4 先张法施工 实习及学习报告 第5章 砌筑工程 5.1 砌体构造知识 5.2 主体砖墙结构的砌筑 5.3 脚手架工程 实习及学习报告 第6章 装配式结构安装工程 6.1 安装机械的选择 6.2 多层装配式框架房屋结构安装 6.3 单层工业厂房结构安装 6.4 构件安装工程的安全技术 实习及学习报告第7章 高层建筑施工 7.1 大模板施工 7.2 滑升模板的施工 实习及学习报告 第8章 钢结构施工 8.1 钢屋架结构的组成 8.2 钢结构的连接 8.3 钢结构的制作及安装 实习及学习报告参考文献
2.2.4 施工图审核 图样会审的具体做法按《建筑工程技术管理制度》中的有关规定进行。 1.审核施工图 通过对施工图审核,使施工人员学习图样并了解工程设计意图与要求;掌握相关规范标准;澄清对图样的疑问和误解,修正图样出现的错误环节,预防质量事故的发生和不必要的经济损失;为施工布置、构件加工及工程量计算打基础;有利于各责任方(如建设、设计勘察、监理和材料供应等)的联系与沟通;有利于明确各责任方的职能义务和责任。 2.审核施工图要点 认真识读图样,查核设计是否适合施工规范及本地区规定要求和施工单位的工作能力。如设计采用的处理方法是否符合实际情况,对安全施工有无影响,有无特殊材料要求,建筑、结构、设备及安装是否有矛盾;图面尺寸、坐标、标高等有无错误等。审核后由施工单位技术负责人将对设计图样中的问题及建议统一意见形成图样(预)会审记录。 3.会审及会审记录 由业主组织,勘察设计、监理、材料及设备供应单位的有关人员共同对设计图样进行审核形成统一意见。经有关方责任复审,对疑问和重大技术问题逐一解决后,由主要负责人签字,主要责任方盖章形成最终会审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