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现代产业组织学:理论与政策

杜朝晖 高等教育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5-8  

出版社:

高等教育出版社  

作者:

杜朝晖  

页数:

193  

前言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随着冷战的结束、国际分工的深化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世界经济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其中一个突出现象就是商品、资本、劳动力、技术及信息等生产要素超越国界在全球范围迅速而频繁地流动。随着生产要素的全球自由流动和全球市场的迅速形成,世界各国经济日益相互联系、相互依存,以致逐渐形成一个更加一体化的全球经济系统,这种趋势就是所谓的经济全球化。经济全球化使世界经济条件发生了重大变化:国内市场和由分散的国内市场组成的国际市场日益发展成为统一的全球市场;全球市场的逐渐形成使企业之间的竞争范围也发生了变化,从单纯的国内竞争或以分散的国内市场为基础的国际竞争发展为以全球市场为基础的全球竞争。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化,企业的经营活动日益走向全球,进入所谓“企业选择国家的时代”,产业组织形式和结构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跨国公司除了以跨国创建方式进行对外直接投资外,还进行大规模的跨国并购,推动了世界范围内一轮又一轮的跨国并购浪潮。跨国公司为了加强其全球战略地位,还相互结成国际战略联盟,以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风险共担,在全球竞争中获得更大的竞争优势和经济利益。各国政府和企业都在根据经济条件的变化不断调整自己的政策和行为,以期在新的全球分工体系和国际竞争框架中占据优势,取得更多的经济利益。原有的产业组织理论分析框架是以一国国内市场的分析为基础的,其基本前提和假设是市场规模和企业竞争范围不变。在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分散的国内市场日益发展为统一的全球市场,市场规模成为影响市场行为、市场结构和市场绩效的一个重要变量的条件下,原有的产业组织理论愈显其局限性。近年来,虽然有些学者对某些产业组织问题诸如跨国并购、国际战略联盟等进行了一些探索,但是产业组织发展变化的规律及其对产业政策的影响,缺乏系统性的研究。因此,研究经济全球化条件下,产业组织发展变化的规律及其制约因素就成为一个新的和重要的理论课题。

内容概要

  《现代产业组织学理论与政策》在对产业组织理论发展进行全面回顾的基础上,对经济全球化条件下产业组织发展变化的规律进行了系统研究。重点阐述了经济全球化条件下产业组织的新形式——跨国并购和国际战略联盟,以及产业组织结构及其影响因素的变化,提出了产业组织理论的新模式。分析了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各国产业组织政策的变化及国际协调,考察了WTO对各国产业组织政策的影响。最后,根据产业组织变化的规律和其他国家应对全球化的经验,结合我国的国情,对我国产业组织合理化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现代产业组织学理论与政策》可以供财经类和管理类专业高年级的本科生、研究生以及从事产业组织学的教师和研究人员使用,也可供企业管理人员和其他社会读者参考。《现代产业组织学理论与政策》配有赠送教师的教学课件,详情请参阅书后的“教学支持说明”。

书籍目录

第一章 产业组织理论的历史回顾第一节 产业组织理论的历史渊源第二节 产业组织理论的形成第三节 产业组织理论的发展第四节 经济全球化与产业组织理论的局限性第二章 经济全球化与产业组织理论的新模式第一节 传统的SCP范式第二节 经济全球化和全球市场的逐渐形成及SCP范式的局限性第三节 产业组织理论的新模式第三章 跨国并购第一节 跨国并购的内涵和类型第二节 跨国并购产生和发展的外部环境第三节 跨国并购产生的内部动机第四节 西方主要跨国并购理论第五节 跨国并购的内外因综合分析第四章 国际战略联盟第一节 国际战略联盟的内涵和类型第二节 国际战略联盟产生和发展的外部环境第三节 国际战略联盟形成的内部动机第四节 西方主要国际战略联盟理论第五节 国际战略联盟的发展趋势第五章 经济全球化与市场结构第一节 经济全球化与市场结构的变化第二节 经济全球化对市场结构的决定因素的影响第六章 经济全球化与各国产业组织政策的变化第一节 80年代中期以来欧盟产业组织政策的变化第二节 80年代中期以来美国产业组织政策的变化第三节 80年代以来日本产业组织政策的变化第四节 80年代以来其他国家产业组织政策的变化第七章 经济全球化与各国竞争政策的国际协调第一节 经济全球化与竞争政策进行国际协调的客观必然性第二节 各国进行国际协调的目标及方案第三节 世界贸易组织框架下关于竞争政策的国际协调第四节 竞争政策的国际协调与我国的对策第八章 世界贸易组织对各国产业组织政策的影响第一节 世界贸易组织产生的历史背景:从关贸总协定到世界贸易组织第二节 《世界贸易组织协议》的基本原则和主要内容第三节 世界贸易组织对各国国内产业政策的影响第九章 经济全球化与我国产业组织政策的选择第一节 经济全球化与我国产业组织第二节 经济全球化与我国产业组织政策的选择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第一章 产业组织理论的历史回顾第一节 产业组织理论的历史渊源产业组织理论最早源于阿尔福雷德·马歇尔(Alfred Marshall)的经济理论。马歇尔在1890年出版的《经济学原理》一书中,第一次把组织作为第四个独立的生产要素提出来,他指出“生产要素通常分为土地、劳动和资本三类”,而“资本大部分是由知识和组织构成的”,“知识是我们最有力的生产动力”,“组织则有助于知识”,“有时把组织分开来作为一个独立的生产要素,似乎最为妥当”。①在此基础上,马歇尔进一步触及了产业组织的一些基本问题和基本矛盾。马歇尔首先考察了工业生产中分工和机械的影响,探讨了有效的产业组织的条件。他认为,首要条件是充分利用专业化分工和机械的影响,其次是大规模生产。他指出,“大规模生产的利益,在工业上表现得最为清楚。”“大规模生产的主要利益,是技术经济、机械的经济和原料的经济。”而规模经济实现的前提条件是规模市场,并进而探讨了销售上的规模经济。再次是企业管理。同时,马歇尔还注意到追求规模经济的结果是生产集中和垄断的产生②,而垄断则使价格受到人为的控制,扼杀自由竞争这一经济运行的原动力,破坏资源的合理配置,从而触及到产业组织中最本质的一对矛盾——规模经济和竞争之间的矛盾,后人称之为“马歇尔冲突”(Marshall’S dilemma)。面对这个矛盾,马歇尔企图用任何企业都有形成、发展和衰退的过程,来说明垄断不会无限蔓延即规模经济和竞争之间可获得某种均衡的观点⑧。但后来受到斯拉法等人的抨击,并在20世纪20年代触发了有关“马歇尔冲突”的一场论争。由于马歇尔最早提出了产业组织的概念并揭示了其中的内在矛盾,因此,许多产业经济学家都把马歇尔作为产业组织理论的鼻祖。20世纪20至30年代,垄断及垄断寡头的统治已成为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普遍现象,卡特尔、托拉斯等垄断组织形式也有了相当的发展,垄断问题日益引起经济学家们的广泛关注。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现代产业组织学:理论与政策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