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药剂学

陈红艳 著 陈红艳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11出版)
出版时间:

2005-11  

出版社:

陈红艳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11出版)  

作者:

陈红艳 著  

页数:

485  

前言

为积极推进高职高专课程和教材改革,开发和编写反映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具有职业教育特色的课程和教材,针对高职高专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结合教学实际,高等教育出版社组织有关专家、教师及临床一线人员编写了此套高职高专教学改革实验教材。本书共十八章,突出介绍了四大知识要点:第一,制剂学知识,这是本书的核心内容。第二,调剂学知识。第三,与制剂和调剂相关的基本理论知识。第四,有关药物的新剂型和药物制剂的新技术,以及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简介。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是新时期的产物,所编教材应体现其特点。按照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应以需用为准,够用为度,实用为先,力求达到“思想先进,科学前沿,启发创新,规范实用”,这便形成了本教材的“精、新、实”三大特色。其“精”在于编写团体齐心协力、配合默契,对各类型、各层次的药剂学教材认真参阅,博采众长,将精华知识编入教材。又经反复修改,斟字酌句,致文字简明扼要、语言通顺流畅、逻辑由浅入深、内容通俗易懂。其“新”有三:一是注重介绍新知识、新剂型、新技术、新方法;二是正好与新版《中国药典》(2005年版)接轨,使教材收载的剂型在制备和质量评定标准上新颖而通用。三是首次在教材、教学过程中贯穿法制教育,旨在培养学生在药事工作中的法律和规范化意识。其“实”体现在本教材既能满足社会需求,又能满足执业需求,且坚持体现“三基”(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药剂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应用技术科学,涵盖面广,在学习过程中,读者应将本教材与其他基础学科(如基础化学)和边缘学科(如制剂设备与工艺、药物分析、药理学等)结合阅读,才能达到融会贯通的效果。本教材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制定编写要求,主编提出编写大纲,十一位编者共同编写,然后三审其稿:首先互审;再由副主编二审;最后主编审定。各章执笔人如下:第一章、第二章,陈红艳;第三章、第四章,王晓林;第五章,毛小明;第六章,张荷兰;第七章,段继华;第八章,韦超;第九章,夏忠玉、陈红艳;第十章,夏忠玉;第十一章,周金彩;第十二章,丘明建、李泳平;第十三章,周金彩、陈红艳;第十四章,周金彩;第十五章陈红艳;第十六章、第十七章,韦超;第十八章,姚金泉。我们虽然从事本门课程的教学多年,但一则限于水平,二则时间紧迫,故还有许多考虑不周和错漏之处,恳望广大师生在用书过程中不吝指正。建议本教材理论教学104学时,实践教学84学时,机动2学时,总计190学时。我们的编写工作得到各方面的大力支持,特别是主编所在单位安庆卫生学校以及各参编单位;丘明建和韦超两位老师在完成各自书稿的编写任务外,还协助主编对书稿进行审核、修改;各位编者对编写工作提出了许多宝贵意见;安庆大学计算机系管玄老师及安庆卫校陈志老师协助部分图表的制作。在此一并致谢。

内容概要

  《药剂学(药学类各专业用)》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理论教学,介绍药物的常规剂型、制剂技术和基本操作以及剂型的质量评定标准与方法;各类型药房的处方调配和药学服务工作有关药物新剂型、药物制剂新技术及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简介。第二部分为实践教学,全书按2005年版《中国药典》和各地实情选编了27个药剂学实验,重点为常用剂型的制备与质量评定;并介绍了实验中常用仪器和设备的应用。  《药剂学(药学类各专业用)》可供高等职业专科教育药学专业的教学用,亦可作为药学人员的培训教材或作为自学参考书使用。

书籍目录

第一部分 理论教学第一章 绪论第一节 概述一、药剂学的概念及其重要性二、药剂学常用术语三、药物剂型的重要性及分类四、药剂学的分支学科第二节 药剂学的发展与任务一、药剂学的发展二、药剂学的任务第三节 药典与药品标准一、药品标准二、药典第四节 GMP GLP GCP GAP一、GMP二、GLP三、GCP四、GAP第五节 药剂工作中的称和量一、称量操作的意义二、度量衡单位:三、称重操作四、量取操作思考题第二章 调剂与药学服务第一节 调剂概述一、概念二、处方的含义及种类三、医师处方的内容四、医院处方制度五、处方药、非处方药及其他药第二节 调剂业务一、调剂的概念与流程二、调剂时注意事项三、中药调剂四、药品单位剂量调配系统第三节 医院药房调剂工作一、医院药学部(科)二、调剂室的工作制度三、调剂工作的组织设施四、医疗机构对药品的现行分级管理制度第四节 社会药房调剂工作一、社会药房的概念与类型二、社会药房的性质与任务三、社会药房的经营原则与范围四、GSP与社会药房的基本管理制度五、药品销售服务与处方调配时的注意事项第五节 药学服务一、药学服务的概念二、药学服务的特性三、药学服务的实施四、执业药师职业道德准则思考题第三章 散剂与胶囊剂第一节 粉体学基础一、概述二、粒子大小三、比表面积四、粉体的流动性及影响因素五、吸湿性第二节 散剂一、概述二、粉碎、筛分与混合的基本原理三、散剂的制备工艺及影响因素四、质量控制五、举例第三节 胶囊剂一、概述二、空心胶囊与胶皮三、内容物的性质与质量四、胶囊剂的制备、工艺及影响因素五、胶囊剂质量控制与稳定性评价六、举例思考题第四章 表面活性剂第一节 概述一、表面现象简介二、表面活性剂的结构特点和分类第二节 表面活性剂的基本性质一、形成胶束二、亲水亲油平衡值(HLB值)三、昙点四、表面活性剂的毒性五、表面活性剂的配伍第三节 表面活性剂在制剂中的应用一、增溶剂二、润湿剂三、乳化剂四、起泡剂与消泡剂五、去污剂六、消毒剂和杀菌剂思考题第五章 液体制剂第一节 概述一、液体制剂的特点和质量要求二、液体制剂的分类三、液体制剂常用的分散媒四、液体制剂常用的附加剂第二节 溶液型液体制剂一、概述二、溶液剂三、芳香水剂四、醑剂五、糖浆剂六、甘油剂第三节 高分子溶液剂一、概述二、高分子溶液剂的性质三、高分子溶液在药剂学中的应用四、高分子溶液的制备与举例第四节 溶胶剂一、概述二、溶胶剂的构造和性质三、溶胶剂的制备第五节 混悬剂一、概述二、混悬剂的稳定性三、混悬剂的稳定剂四、混悬剂的制备与举例五、混悬剂的质量评价第六节 乳剂一、概述二、乳化剂三、乳剂的形成理论四、乳剂的制备五、乳剂的稳定性六、乳剂的质量评定第七节 按给药途径和应用方法分类的液体制剂一、合剂二、洗剂三、搽剂四、滴耳剂五、滴鼻剂六、含漱剂七、滴牙剂八、涂剂 九、灌肠剂十、灌洗剂第八节 液体制剂的包装与贮存一、液体制剂的包装二、液体制剂的贮存思考题第六章 浸出药剂第一节 概述一、浸出药剂的含义与发展二、浸出药剂的类型三、浸出药剂的特点四、浸出药剂的质量要求五、浸出溶剂与浸出辅助剂第二节 浸出原理一、浸出过程二、影响浸出的因素第三节 浸出方法一、煎煮法二、浸渍法三、渗漉法四、其他方法第四节 浸出液的浓缩与干燥一、蒸馏二、蒸发三、干燥第五节 常用浸出药剂一、汤剂二、中药合剂与口服液三、酒剂四、酊剂五、流浸膏剂与浸膏剂六、煎膏剂七、颗粒剂(冲剂)第六节 浸出药剂的质量控制一、严格控制药材的质量二、严格控制浸出药剂的制备方法三、严格控制浸出药剂的理化标准四、卫生学标准思考题第七章 片剂第一节 概述一、片剂的种类二、片剂的特点三、片剂的质量要求第二节 片剂的辅料一、辅料的作用二、辅料的分类第三节 片剂的制备一、湿法制粒压片二、干法制粒压片三、直接压片法四、中药片剂五、片剂制备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其克服的方法第四节 片剂的包衣一、概述二、包衣方法及设备三、包衣材料及包衣过程第五节 片剂的质量检查一、外观二、重量差异三、硬度与脆碎度四、崩解时限五、含量均匀度六、溶出度七、卫生学检查第六节 片剂的包装与贮藏一、片剂的包装二、片剂的贮藏第七节 片剂举例一、复方磺胺甲哑唑片二、复方阿司匹林片三、罗通定片四、醋酸氢化可的松片五、维生素B2片六、银翘解毒片七、红霉素肠溶片思考题第八章 丸剂与滴丸剂第一节 中药丸剂一、概述二、中药丸剂的赋形剂三、中药丸剂的制备四、质量检查与包装五、中药丸剂制备举例第二节 滴丸剂一、概述二、滴丸剂的制备三、滴丸剂处方举例四、滴丸剂的质量检查思考题第九章 半固体制剂第一节 软膏剂一、概述二、软膏基质及其选用三、软膏剂的制备及举例四、软膏剂的质量检查与包装第二节 眼膏剂一、概述二、制备眼膏的器具及包装材料等的灭菌三、制备及举例第三节 凝胶剂一、概述二、水性凝胶基质三、水性凝胶剂的制备及举例第四节 膏药一、膏药的种类二、制备与举例第五节 贴膏剂一、橡胶膏剂二、巴布膏剂三、贴剂思考题第十章 栓剂第一节 概述一、栓剂的种类与形状二、栓剂的质量要求三、栓剂的治疗特点第二节 栓剂基质一、油溶性基质二、水溶性基质第三节 栓剂的制备一、冷压法二、热熔法三、置换价第四节 栓剂制备举例一、甘油栓二、蛇黄栓三、克霉唑栓四、阿司匹林栓第五节 栓剂的质量检查与包装贮藏一、质量检查二、包装贮藏思考题第十一章 膜剂与涂膜剂第一节 膜剂一、概述二、膜剂的成膜材料三、膜剂的质量要求四、膜剂的制备五、膜剂的举例第二节 涂膜剂一、概述二、制备与举例思考题第十二章 注射剂与滴眼剂第一节 概述一、注射剂的含义与特点二、注射剂的分类三、注射剂的给药途径四、注射剂的质量要求第十三章 气雾剂、粉雾剂与喷雾剂第十四章 缓释与控释制剂第十五章 药物新剂型与药物制剂新技术第十六章 药物制剂稳定性第十七章 药物制剂的配伍变化第十八章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第二部分 实践教学药剂学实践指导概要药剂学实践目标实验须知第一章 绪论实验第二章 调剂实验第三章 散剂与胶囊剂实验第五章 液体药剂实验第六章 浸出药剂实验第七章 片剂实验第八章 丸剂实验第九章 软膏剂和硬膏剂实验第十章 栓剂实验第十一章 膜剂与涂膜剂实验第十二章 注射剂与滴眼剂实验第十三章 药物制剂稳定性实验第十四章 药物制剂的配伍变化实验第十五章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实验学时分配方案表

章节摘录

插图:(二)干燥方法与常用设备1.常压干燥系指在常压下进行的干燥方法。此法简单易行,但干燥时间长,温度较高,易使成分受热破坏,干燥物较难粉碎。主要用于药材提取物以及丸剂、散剂、片剂和颗粒剂的湿颗粒干燥,亦常用于新鲜中药材的干燥。常压干燥包括接触干燥和空气干燥。滚筒式干燥器是接触干燥的一种常用设备,操作时将蒸发到一定稠度的药液涂于滚筒加热面上使成薄层进行干燥。空气干燥是将干燥物料置于温热空气或干燥空气中进行干燥的方法,可在厢式干燥器(烘房、烘柜、烘箱)中进行。2.减压干燥系指在密闭的容器中抽去空气后进行干燥的方法,亦称真空干燥。此法的干燥温度低,速度快,能使干燥产品疏松和易于粉碎,并且减少药物与空气接触的机会,增加了制剂的稳定性,常用于需要干燥但又不耐高温的药物。3.喷雾干燥喷雾干燥是将药物溶液或混悬液用喷雾装置雾化于热气流中,使水分迅速气化而得到干燥粉末或细颗粒的方法。该法水分蒸发极快,在数秒钟内完成,而且干燥过程中雾滴温度不高,一般约为50℃左右,故干燥制品质量好,特别适用于热敏性物料;干燥后物料多为松脆的空心颗粒,溶解性能好,可以改善某些制剂的溶出速率。因此喷雾干燥技术在药剂生产中正得到日益广泛的应用。4.沸腾干燥沸腾干燥又叫流化干燥。此法是利用热空气流使颗粒悬浮,呈沸腾状态,从而增大了热气流与湿颗粒间的接触面积,使物料水分迅速被带走,达到干燥的目的。故本法具有干燥效率高,速度快,产量大的特点,主要用于湿粒状物料的干燥,如片剂颗粒、颗粒剂的干燥。由于干燥室内不易清洗,故适用于连续生产同一产品。厢式负压沸腾干燥床即为此类干燥设备。5.红外线干燥是利用红外线辐射器所辐射出的红外线被加热物体所吸收,引起分子激烈共振并迅速转变成热能,使物质温度迅速升高,水分气化而达到干燥的目的。因此本法具有干燥速度快,效率高的特点,适用于大面积物体表面的干燥,对于熔点低、吸湿性强的药物更适宜。6.冷冻干燥冷冻干燥是在低温低压条件下,利用冰的升华性进行的一种干燥方法。即在干燥器中将药液完全冻结,并抽气减压至一定真空度,使水分由冰直接升华而与药物分开,使药物得到干燥。本法特别适用于易受热分解的药物。干燥后的制品一般具有多孔性,疏松而易碎。生物制品、抗生素以及注射用无菌粉末,多用此法干燥。此外,还有微波干燥和吸湿干燥等。


编辑推荐

《药剂学(药学类各专业用)》是陈红艳编写的,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药剂学 PDF格式下载



书还行,我喜欢药学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