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资源环境监测与评价

孙玉军 高等教育
出版时间:

2007-8  

出版社:

高等教育  

作者:

孙玉军  

页数:

334  

字数:

360000  

内容概要

  全书共分6章,系统介绍了资源环境监测与评价的国内外动向、理论、方法、技术及其在林业上的应用。内容包括网络及多资源;生物数学方法及应用;监测系统与设计;评价系统与组织;森林资源和环境监测与评价系统;林业工程项目管理的监测与评价。全书从资源环境监测评价理论切入,以组织监测评价系统的理论体系,设计专业、专项的系统验证分析模式为线索,建立了监测、评价、控制、实施的监测评价理论及应用层次体系。  本书除作为研究生教材外,也可以供相关专业的高年级本科生作为教材或教学参考书,对从事资源环境或地学领域研究工作的人员也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书籍目录

第1章 网络及多资源监测 1.1 全球性及国外网络  一、全球性自然资源监测网络  二、区域或国家网络 1.2 我国网络建设   一、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   二、我国环境监测的现状与能力建设 1.3 森林环境监测及影响评价  一、环境影响评价因子及筛选  二、森林环境因子监测及方法  三、水土保持监测  四、森林生态系统健康及监测 1.4 多资源监测  一、森林游憩资源监测与评价  二、水利渔业湿地资源估测  三、放牧和野生动物资源与生境估测  四、树木年代学与历史文化遗产地评估  五、生态补偿  六、森林生态系统碳估测 参考文献第2章 生物数学方法及应用 2.1 福斯特曼模型及应用   一、利息、贴现率和净现值  二、Faustmann公式的导出   三、Faustmann公式的解释和应用  四、Faustmann模型的深化  2.2 变分法技术及应用  一、变分法的基本预备定理  二、林学中的变分法问题  三、变分法模型的林学应用 2.3 系统仿真模型及应用   一、基本理论  二、案例研究  三、展望与问题 2.4 林分生长预估模型  一、综述  二、理论生长方程  三、案例研究  四、发展方向 2.5 灰色系统分析方法  一、灰色关联分析  二、灰色建模 2.6 统计分析方法  一、分布型分析  二、相关分析  三、回归分析  四、聚类分析  五、主成分分析  六、判别分析  七、马尔科夫预测  八、时间序列分析 2.7 模糊数学分析方法  一、基本概念  二、模糊聚类分析  三、模糊综合评判 参考文献第3章 监测系统及其设计 3.1 监测的概念与分类  一、基本概念  二、监测的类型 3.2 监测体系的结构设计  一、确定监测内容和监测层次  二、监测总体和监测单元  三、监测期的确定  四、广义监测系统的体系结构  五、变量指标体系的确定  3.3 监测方法和技术  一、信息获取途径和方法  二、信息处理和分析方法   三、信息传输技术  四、监测体系的产出  五、监测中的数据质量和监测精度问题 3.4 监测技术系统的设计  一、监测技术系统设计的原则  二、需求分析  三、可行性分析  四、技术系统设计  五、技术方案的比较和修正 3.5 监测信息系统设计  一、建立监测信息系统的意义  二、概念设计  三、实际设计 参考文献第4章 评价系统及其组织 4.1 评价理论  一、评价的概念  二、评价系统及模型  三、指标值的量化及其标准化  四、指标权重的综合集成   五、指标综合的方法 4.2 评价指标体系的概念、结构及其建立方法  一、指标体系的概念  二、指标体系的结构  三、指标体系的建立方法  4.3 评价模型和方法  一、多层次、多指标评价模型  二、DEA模型  三、土地资源评价 4.4 货币评价  一、计算基础  二、林地评价  三、林木评价  四、森林环境评价  五、供给氧气和净化大气效能 参考文献第5章 森林资源和环境监测评价系统 5.1 全球及区域森林资源和环境监测评价系统  一、世界资源研究所的世界资源评价  二、uNEP的全球环境展望  三、FA0的世界森林资源评价  四、全球与区域资源环境评价系统设计的一般规律 5.2 世界部分国家的森林资源清查体系  一、美国森林资源清查体系的设计  二、加拿大的森林资源清查设计  三、瑞士的森林资源清查 5.3 我国森林资源与环境监测评价体系  一、森林资源监测体系  二、荒漠化监测体系  三、野生动植物监测体系   四、湿地监测系统  五、林火监测系统  六、森林资源与环境综合监测评价系统的一个设计 参考文献第6章 林业工程项目管理监测与评价 6.1 林业六大工程及监理  一、林业六大工程简介  二、工程监理 6.2 林业工程项目管理与环境影响评价  一、项目管理  二、林业工程项目特点  三、环境影响评价 6.3 林业工程监测与评价  一、目的与意义  二、基本原则  三、指标体系 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第1章 网络及多资源监测  1.1全球性及国外网络  人对自然界的态度应该是保护自然,即保护人类生活其中的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使之免遭破坏。自然环境是指环绕着人类的空间中可以直接、间接影响到人类生活生产的一切自然形成的因素和物质、能量的总体;而在一定的技术经济条件下,自然界中对人类有用的一切物质和能量都称之为自然资源,如:土壤、水、草地、森林、野生动植物、矿物、阳光、空气等。自然资源是自然环境的组成部分,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保证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不使其遭到掠夺式的经营和破坏,也就是保护了自然环境。自然保护的目的是为了给当代和后代建立最舒适的生活、工作和生产条件,以保证社会的持续发展和经济的繁荣进步。但必须指出,保护自然并不意味着保持自然的原始状态,不许人们去触动它;保护资源是为了最有效、最充分地利用自然资源,使可更新资源达到永续利用。而自然资源监测工作是保护自然的基础和关键环节。  20世纪60年代以后,人类逐渐意识到由环境危机带来的生存危机,人类看清楚生态环境问题的严重性和紧迫性之后,就要寻找问题的出路,来协调人与生物圈的关系,遵循自然规律,维持生态平衡,保护自然资源的永续利用。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国际自然保护组织对自然保护事业起了重大的推动作用。  一、全球性自然资源监测网络  目前,几个较突出的全球性自然资源监测网络有:国际自然保护监测中心(CMC),人与生物圈计划(MAB),全球环境监测系统(GEMS)等。CMC和GEMS分别隶属国际自然和自然资源保护同盟(IUCN),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IUCN是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法国政府于1948年在法国的劳坦诺布连创立,其性质是为有效保护自然和自然资源而建立的国际性领导机构;它的最高权力机构是理事会,理事会下设生态、环境教育、规划、政法、国家公园与自然保护区、物种保存等6个委员会和自然保护监测、环境法律、自然保护开发等3个中心。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资源环境监测与评价 PDF格式下载



当时买时说有货,可为什么过两天又说没货了,给我退款了,今天查又有货……我都无语了……


我老师写的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