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中国学校体育改革的理论与实践

杨贵仁 高等教育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6年7月1日  

出版社:

高等教育出版社  

作者:

杨贵仁  

页数:

364  

前言

学校体育工作是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学校体育伴随着共和国前进的步伐,走过了令人难忘和值得回顾的历程。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我国学校体育事业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认真落实《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学校体育管理体系日趋完善;学校体育法规制度日益健全;师资队伍数量增加,质量提高;学校体育教学改革不断深化;课外体育活动丰富多彩,学生体育竞赛形成制度;学校体育科研异常活跃;作为学校体育工作难点的农村学校体育大有改观。上述这些成绩的取得,也是我国广大学校体育工作者辛勤劳动的成果。健康体魄是高素质人才的物质载体,是实现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基本前提。今天的在校学生是明天现代化建设的主力军,他们的身体素质将直接影响到我国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影响到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提升。学校体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的重要途径,在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顽强的意志品质等方面发挥着特殊作用,对于培养高素质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学校体育科学研究对于推动学校体育改革与发展具有先导性作用。在我国学校体育改革与发展的进程中,有许多新情况、新问题需要研究和解决,有许多新思路、新举措需要实践和验证,也有许多新做法、新经验需要提升到理论的高度加以分析和总结。大量的实际问题需要我们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不断寻找出规律性的认识,用以指导学校体育工作实践。《中国学校体育改革的理论与实践》是部分长期从事学校体育研究和管理工作的专家、学者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一部论述中国学校体育改革与发展历程的重要著作。

内容概要

  中国学校体育改革的理论与实践是教育部体育卫生艺术司科研课题的成果。《中国学校体育改革的理论与实践》主要内容包括:绪论,学校体育思想的形成与发展,学校体育法规、制度与管理,学校体育课程建设,学校体育教学,学校课外体育活动,学生运动训练与竞赛,体育教师队伍建设,学校体育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学校体育的发展趋势。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本全面总结我国学校体育教学经验、教训和展望未来的一部力作。

书籍目录

第一章 绪论第一节 学校体育的范畴与基本概念第二节 学校体育的目标第三节 学校体育的结构与功能第四节 影响学校体育发展的因素第二章 中国学校体育思想的形成与发展第一节 古代中国学校体育思想第二节 近现代中国学校体育思想第三节 新中国学校体育思想第四节 新中国学校体育思想的发展演变第三章 学校体育法规、制度与管理第一节 学校体育法规第二节 学校体育制度第三节 学校体育管理第四章 体育课程第一节 体育课程概述第二节 体育课程目标第三节 体育课程的实施第四节 新中国体育课程的改革与发展第五章 体育教学第一节 体育教学的本质与特征第二节 体育教学目标第三节 体育教学内容第四节 体育教学方法第五节 体育教学评价第六章 课外体育活动第一节 课外体育活动的概念、功能和目标第二节 课外体育活动与课堂体育教学的关系第三节 课外体育活动的改革第四节 课外体育活动的发展趋势第七章 学校课余体育训练与竞赛第一节 学校课余体育训练与竞赛的目的及意义第二节 课余体育训练与竞赛的教育学依据第三节 学校课余体育训练与竞赛的基本特征第四节 我国学校课余体育训练与竞赛的现状第五节 我国学校课余体育训练与竞赛的基本经验第六节 学校课余体育训练与竞赛的发展趋势第八章 体育教师教育与研究生培养第一节 体育教师第二节 体育教师队伍建设的沿革与发展第三节 体育教师的培养第四节 体育教师的培训第五节 我国体育学研究生教育的发展第九章 学校体育科研与国际交流第一节 学校体育科研第二节 学校体育的国际交流第十章 学校体育的发展趋势第一节 学校体育改革与发展的背景第二节 在学校体育改革和发展中应不断调整的几种关系第三节 学校体育发展的趋势

章节摘录

插图:二、课外体育活动管理体系的改革和完善在课外体育活动的管理方式上,各级各类今后将会根据学校自身的体育设施、学生的年龄特征及课余时间的长短等不同的特点,朝着不同的方向发展。(一)小学课外体育活动管理方式小学生身体发育旺盛,较少有自主性,缺乏自我支配、自我控制与自我管理的能力。他们在学校主要依靠教师,在家里主要依靠家长,对课外体育活动的参与处于较为被动的状态。与此同时,小学生却又天性好玩,对体育活动有着本能的爱好,但却没有明确的目的。小学生的这些生理、心理特点及小学体育场地器材较差等状况,决定了小学课外体育活动管理与大学、中学有较大的差异。因此,小学阶段体育教师应从学校和学生的实际出发制定计划,统一选择课外体育活动的内容和方法,统一安排课外体育活动的时间,在管理中教师应起主要作用。(二)中学课外体育活动管理方式中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自律能力相对较差,但又渴望独立自主,群体意识、竞争意识和集体荣誉感强;学习时间相对集中、课余时间较少。为此,中学的课外体育活动管理,应采取半自主调控形式为宜,既强调学生个体的主动性,又通过富有竞争性、娱乐性、集体性、时代性的运动竞赛来提高学生的锻炼兴趣与积极性。利用集体的成就和竞争促进个体的自觉锻炼,确保课外体育活动的正常进行。(三)大学课外体育活动管理方式大学生的身心发展日趋完善,并具有了较强的主体性与体育能力,运动兴趣中心基本形成,体育特长也已突现。因此,体育俱乐部与单项体育协会是他们课外体育活动的主要管理方式。课外体育俱乐部与单项体育协会,一般都是由学生会按照一定的章程进行组织的,学生可以自愿参加,并交纳一定的会费,民主选举领导成员,实行自我管理。业务上得到体育教研部的帮助和指导。三、课外体育活动的内涵将逐渐丰富长期以来,人们习惯认为课外体育活动仅仅是在校园里进行的一种体育活动形式,把课外体育活动看成是体育课的延伸和补充,从属于体育课。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学生的体育爱好、兴趣等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他们爱好广泛,主体意识加强,不少学生希望把一些娱乐体育、生活体育、保健体育、竞技体育等内容引入课外体育活动中来。


编辑推荐

《中国学校体育改革的理论与实践》是由杨贵仁所编写,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的。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中国学校体育改革的理论与实践 PDF格式下载



中国学校体育改革的理论与实践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