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蕨类植物学

陆树刚 高等教育
出版时间:

2007-5  

出版社:

高等教育  

作者:

陆树刚  

页数:

362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本书是作者在多年的教学和科研基础上,参阅了国内外有关蕨类植物学的文献资料,并结合我国蕨类植物学的研究成果编写而成。全书共分8章,系统地介绍了中国蕨类植物研究的历史与现状,蕨类植物在植物界中的系统位置和作用,蕨类植物的生活史和繁殖方式,蕨类植物分类、生态和地理分布,蕨类植物细胞与孢粉、起源与演化及分子系统学等内容。在蕨类植物分类部分,详细介绍了66科、170属、310种蕨类植物的特征并附图片。 本书可作为综合性大学、师范院校、农林院校植物学专业研究生的教学用书,也可作为相关专业本科生教学参考书以及教学及研究人员的工具书或参考书。

作者简介

  陆树刚,1977年考入云南大学生物系,1982年1月大学毕业后留云南大学任教,1999年8月被评为教授,2001年被遴选为植物学博士生导师。参编《中国植物志》第1卷、第5卷、第6卷、《云南植物志》第20卷、第21卷和《FloraofChina》等专著,发表“中国蕨类植物区系概论”等学术论文40余篇,发现滇南黑桫椤等蕨类植物新种10余种,与李春香博士等合作提出“鳞毛蕨科耳蕨属植物起源于亚洲”等理论。

书籍目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中国蕨类植物研究的历史与现状 第二节 蕨类植物在植物界中的系统位置 第三节 蕨类植物的作用 第四节 蕨类植物的分类系统 主要参考文献第二章 蕨类植物概述 第一节 蕨类植物孢子体的形态特征 第二节 蕨类植物配子体的形态特征 第三节 蕨类植物的生活史和繁殖方式 主要参考文献第三章 蕨类植物分类 第一节 松叶蕨亚门SubdivisionPsiphytina   一、松叶蕨亚门的主要特征  二、松叶蕨亚门的主要类群松叶蕨目Psilotales    1.松叶蕨科Psilotaceae   2.梅溪蕨科Tmesipteridaceae 第二节 石松亚门Subdivision Lycophytina  一、石松亚门的主要特征  二、石松亚门的主要类群石松目Lycopodiales   3.石杉科Huperziaceae   4.石松科Lycopodiaceae    5.石葱科Phylloglossaceae卷柏目Selaginellales   6.卷柏科Selaginellaceae  第三节 水韭亚门Subdivision Isoephytina  一、水韭亚门的主要特征  二、水韭亚门的主要类群  水韭目Isoetales   7.水韭科Isoetaceae 第四节 楔叶蕨亚门Subdivision Spllenophytina  一、楔叶蕨亚门的主要特征  二、楔叶蕨亚门的主要类群木贼目Equisetales   8.木贼科:Equisetaceae 第五节 真蕨亚门subdivision Filicophytina   一、真蕨亚门的主要特征  二、真蕨亚门的主要类群  (一)厚囊蕨纲Eusporangicpsida  瓶尔小草目Ophioglossales  9.瓶尔小草科Ophioglossaceae  10.阴地蕨科BotI"ychiaceae   11.七指蕨科Helminthostachyaceae  莲座蕨目Marattiales  12.莲座蕨科Angiopteridaceae  13.合囊蕨科Marattiaceae  14.多孔蕨科Danaeaceae  15.天星蕨科Christenseniaceae  (二)原始薄囊蕨纲Protoleptosporangiopsida  紫萁目Osmundales   16.紫萁科Osmundaceae   (三)薄囊蕨纲Leptosporangiopsida  水龙骨目Polypodiales 第四章 蕨类植物生态第五章 中国蕨类植物地理第六章 蕨类植物细胞与孢粉第七章 蕨类植物的起源与演化第八章 蕨类植物分子系统学

章节摘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中国蕨类植物研究的历史与现状  在中国历史上,很早就有羊齿植物的记载。如我国古代出版的《尔雅》已记载羊齿植物“草细叶,叶罗生而无毛,似羊齿”,《诗经》中已有“言采其薇”的诗句,“薇”即现在的蕨菜。但是,对蕨类植物的解释,则首见于后魏贾思勰所著的《齐民要术》一书,“蕨,山菜也,……叶似青蒿而粗,坚长不可食”。至明代李时珍所著的《本草纲目》,对蕨类植物的认识已较深入,如石松、贯众、狗脊和骨碎补等蕨类植物种类已有形态特征及药用价值的详细记载,并绘有草’图。虽然中国在历史上很早就对蕨类植物有所认识,但在研究方法上仍局限于按用途分类。  中国蕨类植物的科学研究方法与世界其他国家一样,始于瑞典人林奈(Carl von Linne,拉丁化的名字为Carolus Linnaeus,缩写名字为Linn.或L.,l707—1778)。林奈在他所著的《植物种志》(1753年出版)和《植物属志》(1737年出版)中,用拉丁学名对许多蕨类植物的属、种进行了科学的命名,多数拉丁学名沿用至今。在林奈的《植物种志》中,系统地记述了当时已知的世界各地的植物,其中包括了瑞典牧师P.Osbeck l751年在广东黄埔所采的中国蕨类植物,如扇叶铁线蕨Adiantum flabellulatum L.、东方乌毛蕨Blechnum orientale L.和半边旗Pteris semipinnata L.等10种,这是中国蕨类植物第一次出现在国际科学文献中。1861年,G.Bentham所著的《香港植物志》(Flora Hongkongensis)中,记载了香港及九龙半岛的蕨类植物91种(包括林奈已于1753年发表的l0种)。  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欧美等一些资本主义国家相继派遣人员深入中国内地掠夺丰富的植物资源。曾在中国采集蕨类植物的人物有法国神父A.David、J.M.Delavay、J.P.Cavalerie和H.J.Esquirol,英国副领事H.F.Hance,英国海关助理医师A.Henry,奥地利人H.Handel—Mazzettii,美国人E.H.WiLson和J.F.Rock等。这些人在中国采集到大量的蕨类植物标本后送往世界各蕨类植物研究机构进行研究。当时研究中国蕨类植物的人有瑞士的H.Christ、英国的J.D.Baker、法国的A.Franchet、德国的L.Diels、美国的E.B.Copeland、丹麦的C.Christensen和日本的B.Hayata等。在这个时期,外国人共发表有关中国蕨类植物的论文约250篇,相关原始材料和标本均全部流失在国外。至20世纪初,秦仁昌和吴印禅等人立志研究中国的蕨类植物,从此才结束了西方学者主宰中国蕨类植物研究的时代。  秦仁昌(1898--1986),江苏武进人,1914年以优异的成绩考进了江苏省第一甲种农业学校学习林学,老师是我国林学界老前辈陈嵘教授和我国植物学界的老前辈、著名植物学家钱崇澍教授。


编辑推荐

  本书是关于介绍“蕨类植物学”的专著,具体包括了中国蕨类植物研究的历史与现状、蕨类植物孢子体的形态特征、蕨类植物的生活史和繁殖方式、松叶蕨亚门的主要类群、楔叶蕨亚门的主要特征、蕨类植物的起源与演化等方面的内容。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蕨类植物学 PDF格式下载



很不错,很系统。之前在图书馆借来看过。对蕨类研究很有帮助。


系统介绍了蕨类的基本知识,引用秦仁昌蕨类植物图谱中的大量插图,分科介绍了每个科的代表性蕨类,总体觉得还好。


对于初步了解蕨类植物的人比较适合,书比较系统全面。


对于学植物类学科感兴趣的可以购入,比较有指导意义。


内容很详实,有点遗憾插图没有彩色。


服务还行,书的内容一般


发票为何不写单位名称?


这本书,90%的篇幅都在介绍蕨类植物的分类,各科属种的特征特点。这几乎都成了蕨类植物鉴定学了。


适合专门研究蕨类植物的人看,没有一定基础的人,看起来比较吃力。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