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理论地理科学与哲学

马蔼乃 高等教育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7-1  

出版社:

高等教育出版社  

作者:

马蔼乃  

页数:

252  

Tag标签:

无  

前言

  在《地理科学导论——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之间的桥梁科学》、《地理信息科学——天地人机信息一体化网络系统》与《地理系统工程——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基础》出版之后,主要需要讨论的是如何将地理科学上升为理论与哲学的问题。本书命名为《理论地理科学与哲学——复杂性科学理论》,说明理论地理科学与哲学是复杂性范畴中的科学与哲学。作者在理论地理科学与地理哲学方面的研究从20世纪90年代初参加北京大学现代科学与哲学研究开始,经过15年的研究,形成本书的主要内容。  1993年在《现代科学的哲学探索》上发表《遥感信息理论》[1]之后,作者10多年来在哲学刊物与科学刊物上多次发表理论与哲学论文[2-6],其中的代表作有《地理复杂系统与地理非线性复杂模型》和《大脑脑能与创造力的探索》等。近年来,更是在“现代科学与哲学”的讨论班上,每年暑假与寒假两次报告,集中探索复杂性科学的理论与哲学,获得与会学者的鼓励;通过讨论,本人也受益匪浅。因此本书的写作是在地理科学、地理信息科学与地理系统工程的基础上,同时又是在哲学的指导下,进行的理论地理科学与地理哲学研究的心得,希望能够对读者有所启迪与帮助。  理论地理科学与地理哲学是有区别的,但是哲学往往又是寓于科学之中的,作者之所以没有分成两本书来阐述,而是用一本书来概括,一方面是为了破除研究科学的人们对哲学的神秘感,认为哲学高不可攀;另一方面是为了破除研究科学的人们认为哲学是空洞的,不值得研究。理论地理科学与地理哲学是高度抽象的学问,从实践中来,还要到实践中去,但是它毕竟是以抽象为主的,为了便于读者深人了解,我们仍然以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结合的方式来阐述其中艰涩的部分,因此读者不要因为艰涩难懂而放弃这本书。

内容概要

《理论地理科学与哲学——复杂性科学理论》是一部研究复杂性科学的专著。本书立足于复杂性系统理论、一般相似理论、辩证逻辑数学等基础之上,从理论与哲学的层面上,连接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全书共分十章,涉及知识科学与地理知识、相似理论与地理相似理论、数学科学与地理数学、系统科学与地理系统、逻辑科学与地理逻辑、思维科学与地理思维、复杂性科学与复杂性地理科学以及哲学与地理哲学等方面的内容。 本书可以作为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博士后的参考书,也可供国家各级领导干部、各个部门的专业管理人员,特别是理论研究人员参考。

作者简介

马蔼乃,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1960年开始进行水文与地貌的跨学科研究;1975年研究遥感信息,开始进行数学、物理、地理的跨学科研究;1990年研究人地系统,开始进行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跨学科研究。 1984年出版《遥感概论》(科学出版社),1997年出版《遥感信息模型》(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出版《河流动力地貌学》(北京大学出版社,合作),1999年出版《长江地区可持续发展研究丛书》(武汉出版社,群作,8册),2000年出版《地理科学与地理信息科学论》(武汉出版社),2004年出版《中国泥石流研究》(科学出版社,合作)等专著6部,发表中、英文论文100余篇,曾获国家、省部级一、二等奖5次,培养硕士、博士共65名,并多次在国内外为外籍学生用英语授课,曾获美国政府地质调查局荣誉证书和英国世界名人中心《地理信息科学》荣誉证书。

书籍目录

第一章 理论地理科学与地理哲学的背景 1.1 知识科学的基础 1.2 相似理论的基础 1.3 数学科学的基础 1.4 系统科学的基础 1.5 逻辑科学的基础 1.6 思维科学的基础 1.7 复杂性科学基础 1.8 科学哲学的基础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第二章 地理知识 2.1 地理现象的观测方法 2.2 地理现象的数据 2.3 地理现象的信息 2.4 地理现象的知识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第三章 地理相似理论 3.1 地理相似准则概念 3.2 地理相似准则计算 3.3 地理相似准则规律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第四章 地理数学 4.1 地理物理方程 4.2 地理统计分析 4.3 半经验半理论公式 4.4 地理数学模型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第五章 地理系统 5.1 地理系统的模式 5.2 地理系统的计算 5.3 地理系统的环境 5.4 人地系统的模式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第六章 地理逻辑 6.1 一义序地理逻辑 6.2 二极序地理逻辑 6.3 三分序地理逻辑 6.4 复杂性地理逻辑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第七章 地理思维 7.1 抽象思维与地理思辨(β) 7.2 形象思维与地图规律(α1) 7.3 意象思维与遥感影像(α2) 7.4 顿悟思维与地理创新(θ 7.5 电脑与人脑联合应用(Ω)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第八章 复杂性地理现象 8.1 复杂的地理科学 8.2 地理现象复杂特点 8.3 地理现象的复杂度 8.4 复杂科学的复杂度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第九章 地理哲学 9.1 中国玄学地理观 9.2 西方哲学地理观 9.3 五位一体哲理观 9.4 地理哲学的发展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第十章 理论地理科学与哲学的应用 10.1 在人工系统工程中的应用 10.2 在经济系统工程中的应用 10.3 在社会系统工程中的应用 10.4 在人体系统工程中的应用 10.5 在教育系统工程中的应用 10.6 在军事系统工程中的应用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后记


编辑推荐

  《理论地理科学与哲学:复杂性科学理论》可以作为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博士后的参考书,也可供国家各级领导干部、各个部门的专业管理人员,特别是理论研究人员参考。  理论地理科学与地理哲学是有区别的,但是哲学往往又是寓于科学之中的,《理论地理科学与哲学:复杂性科学理论》作者之所以没有分成两《理论地理科学与哲学:复杂性科学理论》来阐述,而是用一本书来概括,一方面是为了破除研究科学的人们对哲学的神秘感,认为哲学高不可攀;另一方面是为了破除研究科学的人们认为哲学是空洞的,不值得研究。理论地理科学与地理哲学是高度抽象的学问,从实践中来,还要到实践中去,但是它毕竟是以抽象为主的,为了便于读者深入了解,我们仍然以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结合的方式来阐述其中艰涩的部分。《理论地理科学与哲学:复杂性科学理论》立足于复杂性系统理论、一般相似理论、辩证逻辑数学等基础之上,从理论与哲学的层面上,连接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理论地理科学与哲学 PDF格式下载



作者在对钱学森的学术思想深入研究体会的基础上,自己对人类的科学、哲学、文化体系有独到的见解,特别是对中国的传统文化有深入的研究,对中、西文化的相似与不同之处有明晰的对比分析,并对现代科学技术与生产力的发展有精到的认识,可谓博古通今,令人受益匪浅!


作者理论观点明确,阐述论证清楚,有独到见解,阅后引人遐想,比如她所描述的共产主义社会是什么样子,有她的推断,另人认同.此作者博学多才,跨学科知识很丰富惯通.这本科学理论书新颖阅后提高许多科学知识.敬佩这位作者.


我只想说,普天之下,在复杂性科学研究领域,罕有人能出马老之右


作为地理学科的土鳖,应该读读


母亲的同学出的书,学习一下


中华女杰!为民族,为女人争气!


如果是一般的史地爱好者,不建议购买,太理论化了,而且还有很多公式。
但是,此书可以拓宽视野,将很多学科串联了起来,多角度诠释了地理这门学科。


该书还是很有理论深度的


比预期的内容更深刻!


在这一领域的少有的好书


值得一看,有助于理解地理学的哲学基础。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