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坚持与创新

赵连章 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0-2  

出版社:

高等教育出版社  

作者:

赵连章 主编  

页数:

329  

前言

哲学社会科学是探索人类社会和精神世界奥秘、揭示其发展规律的科学,是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有力武器。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水平,体现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思维能力、精神状态和文明素质,其研究能力和科研成果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繁荣发展的哲学社会科学,就没有文化的影响力和凝聚力,就没有真正强大的国家。党中央高度重视哲学社会科学事业。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就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推进学科体系、学术观点、科研方法创新,鼓励哲学社会科学界为党和人民事业发挥思想库作用,推动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和优秀人才走向世界”。党中央在新时期对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提出的新任务、新要求,为哲学社会科学的进一步繁荣发展指明了方向,开辟了广阔前景。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大力提高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质量,努力构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人才密集,力量雄厚,学科齐全,是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的主力军。长期以来,广大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献身科学,甘于寂寞,刻苦钻研,无私奉献,开拓创新,为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服务党和政府的决策,为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培育民族精神,为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做出了重要贡献。

内容概要

《坚持与创新--马克思主义政治学原理中国化研究》在准确把握马克思主义政治学基本原理的精髓和实质的基础上,以马克思主艾国家政权理论为核心,结合当代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发展变化及其特征,对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基本慨念、范畴、原理,力求做出科学的符合当代世界实际又具有前瞻性的新解释。 本书适合从事相关研究工作的人员参考阅读。

作者简介

赵连章,1949年生,现就职于东北师范大学政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多年来一直从事政治学理论教学与研究工作。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吉林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近年来,围绕中国政治这一研究方向,取得了系列研究成果。主要论著有《中国当代政治与政治发展》、《政治科学》、《政治学新论》、《政治学概论》、《马克思主义政治学中国化研究》等十余部著作。1995年任教授以来,在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形成了系列的研究成果,具有自己的代表性观点。

书籍目录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与现代国家的变化与发展 一、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国家学说的基本观点 二、西方关于国家的几种理论 三、现代国家的发展变化 四、全球化背景下对国家的重新认识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与社会关系的理论与现代化条件下国家与社会关系的重构 一、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国家与社会关系的基本观点 二、非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与社会关系的理论 三、现代化进程中国家与社会关系的调整与重构第三章 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职能和政府职能的理论与当代中国政府职能转变 一、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政府职能的基本原理 二、国家职能与政府职能的实践 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职能的转变 四、中国政府职能转变与现代政府构建第四章 马克思主义政党学说与中国共产党执政能力建设 一、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 二、新时期中国共产党执政能力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三、加强中国共产党执政能力建设第五章 马克思主义民主观与当代中国民主政治建设 一、马克思主义关于民主理论的基本观点 二、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三、现阶段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路径选择第六章 马克思主义政权理论与当代中国国家权力的科学运行 一、国家权力的产生、特征及结构类型 二、社会主义国家权力理论与实践 三、中国国家权力结构及其运行第七章 马克思主义关于政治文化理论与当代中国政治文化建设 一、马克思主义关于政治文化的基本观点 二、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批判与继承 三、当代中国先进政治文化的重构第八章 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当代中国的民族问题 一、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 二、当代中国的民族问题 三、妥善处理当代中国民族问题的原则和对策第九章 马克思主义政治发展观与当代中国政治发展 一、马克思主义政治发展观的主要内容 二、中国政治发展的理论与实践 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时期政治发展的路径选择参考文献后记

章节摘录

第一,商品交换的发展和商人阶级的出现,出现了金属铸币:这是非生产者统治生产者和生产的新手段。谁掌握了铸币,谁就可以统治生产者及其产品。于是,就产生了货币借贷、利息、高利贷剥削。同时,土地也成了买卖与抵押的对象,最后连人本身也变成了买卖的对象。这一切就加剧了阶级分化,包括自由人的分化。财富迅速地积累和集中于从事剥削的少数富人手里,而贫农和奴隶数量日益增多了。奴隶的强制性的劳动成了整个社会上层建筑赖以建立的基础。至此,私有制完全代替了公有制,奴隶制终于形成了。第二,由于商业活动、土地的买卖和抵押,人们为谋生而四处迁移,原来的氏族和部落的居民混杂居住。自由民与奴隶、富人与穷人杂居,他们之间的利害冲突日益尖锐化,而氏族制度在这种对立和冲突面前是无能为力的。这时候“氏族制度已经过时了。它被分工及其后果即社会之分裂为阶级所炸毁。它被国家代替了”。国家的产生,是人类社会从野蛮时代进入到文明时代,即进入到社会分裂为阶级对立的时代的标志。国家正是适应人类发展史上依次出现的私有制、阶级和阶级斗争的需要,而逐步建立和完善起来的。统治阶级凭借国家暴力,给私有制盖上社会普遍承认的印章,使自己占有的私有财产神圣化,使社会划分为阶级的现象固定化,使剥削阶级对被剥削阶级的统治永久化。因此,“国家是社会在一定发展阶段上的产物;国家是承认:这个社会陷入了不可解决的自我矛盾,分裂为不可调和的对立面而又无力摆脱这些对立面。而为了使这些对立面,这些经济利益互相冲突的阶级,不致在无谓的斗争中把自己和社会消灭,就需要有一种表面上凌驾于社会之上的力量,这种力量应当缓和冲突,把冲突保持在‘秩序’的范围之内;这种从社会中产生但又自居于社会之上并且日益同社会相异化的力量,就是国家”。列宁在《国家与革命》一书中进一步指出:“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和表现。在阶级矛盾客观上不能调和的地方、时候和条件下,便产生国家。反过来说,国家的存在证明阶级矛盾不可调和。”

后记

《马克思主义政治学原理中国化研究》是2006年度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后期资助项目(项目批准号:06JHQYB0008)。此课题研究是以我多年来从事本科、硕士、博士教学和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为研究方向的政治学理论研究取得的成果为基础,结合近年来在教学与科研工作中进一步的创新性思考,通过集体团队合作取得的新成果。整个课题研究由我本人主持,确立了研究思路和方法,提出了本书的研究框架和基本内容,并为本书做了统稿。参加此课题研究的人员还有李红权、杨弘、唐冰开、范铁中、赵秀月,他们分别撰写了各章书稿,并在课题研究中做了大量的工作。在课题研究过程中,邵德门先生给予了热情的指导,并为本书作序。在此我对邵德门先生深表谢意。此书得以出版,要感谢高等教育出版社的大力支持,同时,对责任编辑付出的辛劳表示感谢。此课题研究因水平有限、时间仓促,还有很多疏漏的地方,望各位同行专家学者赐教。


编辑推荐

《坚持与创新:马克思主义政治学原理中国化研究》: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后期资助项目。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坚持与创新 PDF格式下载



将马克思的东西与中国国情结合讲的满详细的很好~


刚拿到,看了目录,觉得这本书的内容挺充实的,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理论有兴趣的可以看看。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