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成
2009-5
高等教育出版社
余雁,关雪仑 著
180
自20世纪以来,我国的艺术设计教育在借鉴西方教育体系的同时,结合我国的办学特色,一直没有停止过研究和探讨,尤其是艺术设计的基础教学,更是艺术设计教育改革的核心。基础教学是从理性到感性的思维过程,是对基础原理的认识以及方式方法的运用,是由“共性”认识指导“个性”创造的活动。“构成”作为艺术设计专业基础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课程,在改革的浪潮中也经历着不断的洗礼,不断调整以适应当今的教育理念。 到目前为止,仍然有一些院校还将“平面构成”、“色彩构成”和“立体构成”课程分开设置,占用了大量的学时。实际上这三门课程有许多重复的内容,而且“三大构成”之间有许多概念是相通的。因此,为了更好地适应改革后的高等教育学制和教学大纲,将三大构成整合为一门课程,更加突出了艺术设计专业的办学特色以及培养目标。 本书针对高等教育服务于市场和社会的人才培养目标,以提高学生的理性分析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编写宗旨,力求适应当今教学改革的需求,在内容与方法上体现技能型、应用型和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要求。本书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以基本理论中的知识点,拓展设计思路与空间,挖掘创新思维能力;二是以大量的课题训练对学生的设计思维和综合表现能力进行培养和训练,旨在提高学生的理性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教与学的互动和启发;三是选用国内外优秀案例和部分学生训练习作,便于学生参考和借鉴;四是增加了三大构成在不同的艺术设计项目中的应用实例,使学生领悟构成的应用性,明确学习目标。 在本书编写中,余雁主要负责第3、8、9、10、11、12章的编写,关雪仑主要负责第1、2、4、5、6、7章的编写。在此要特别感谢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洪兴宇教授和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学院林建群教授,在百忙中对本书进行详细的审稿,并提出了许多中肯的修改意见。另外还要感谢张妍、王秀君、匡石等老师对本书的编写,尤其是图例绘制与搜集提供了大力支持。因教学需要,本书选用了一些国内外设计大师的优秀作品,因客观原因,一些图片几经辗转未能找到作者的有关信息,在此表示歉意和感谢,并请相关人员与编者联系。 由于编者学识有限,且撰写的时间比较紧张,又受篇幅的限制,难免存在一些遗漏和谬误,敬请各位专家和读者不吝赐教指正。
《构成》集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三大构成为一门课程,融理论、方法、实践为一体,侧重于构成课程与各类专业设计的衔接。全书共12章,13章为平面构成,内容包括基本概念与造型要素、平面构成的形式表现、平面构成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48章为色彩构成,内容包括基本概念、色彩的情感与象征、色彩的对比与调和、影响色彩配置的其他因素、色彩构成在专业设计中的应用;912章为立体构成,内容包括基本概念与造型要素、立体构成的造型表现、立体构成的造型形式、立体构成在专业设计中的应用。《构成》图文并茂,所选图例包括国内外艺术设计领域的优秀作品,以及有代表性的学生习作,便于学生参考、借鉴。书中各章配置了课题训练,以期培养学生的设计思维能力和综合表现能力,提高学生的理性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教与学的互动和启发。 《构成》可作为艺术设计类专业基础课程教学用书,也可供相关人士和艺术设计爱好者参考阅读。
绪言平面构成篇1 平面构成基本概念与造型要素1.1 平面构成的基本知识结构1.2 平面形态1.3 具象、抽象与新形态课题训练2 平面构成的形式表现2.1 平面构成与形式美2.2 平面构成的形式美法则课题训练3 平面构成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3.1 平面广告类3.2 标志设计类3.3 包装设计类3.4 网页设计类色彩构成篇4 色彩构成基本概念4.1 色彩构成的基本知识结构4.2 色彩的研究与表现4.3 色彩的三要素与色彩混合课题训练5 色彩的情感与象征5.1 色彩的情感5.2 色彩的联想与象征课题训练6 色彩的对比与调和6.1 色彩的对比6.2 色彩的调和课题训练7 影响色彩配置的其他因素7.1 色彩的肌理对于色彩配置的影响7.2 形式美法则对于色彩配置的影响7.3 色彩的提炼与运用课题训练8 色彩构成在专业设计中的应用8.1 平面设计类8.2 室内设计类8.3 装饰设计类8.4 产品设计类立体构成篇9 立体构成基本概念与造型要素9.1 立体构成的基本知识结构9.2 形态与空间9.3 材料课题训练10 立体构成的造型表现10.1 影响立体感觉的因素10.2 立体构成的造型方法课题训练11 立体构成的造型形式11.1 线的构成11.2 面的构成11.3 块的构成课题训练12 立体构成在专业设计中的应用12.1 环境设计类12.2 装饰雕塑类12.3 产品设计类参考文献
2.1.2 形式美的根源 形式美具有独立的审美价值,它的形成和发展经历了漫长的社会实践和历史发展过程。它不是纯粹的自然事物,而是或多或少、或隐或显地表现着某种朦胧的审美意味和人类情感观念,这个发展过程是一个长期的由心理、观念、情绪向形式的历史积淀过程。经过历史积淀的形式美,渐渐成为一种植根于人类社会实践的“有意味的形式”。社会实践的历史积淀使形式所涵盖的社会生活内容渐渐凝结在构成形式美的自然属性及其组合规律上,事物的形式或美的形式就演变为独立存在的形式美。失去了具体社会内容制约的形式美,比其他形态的美更富于表现性、装饰性、抽象性、单纯性和象征性。在人类的历史上,在社会、自然、艺术、科学的各种领域中,普遍存在着美;虽然它们的表现形态、状貌、特征都不相同,但是,美的本质却是同一的。(参见《形态构成学》,辛华泉著) 形式美不是自然形成的,是由美的外在形式演变而来,其中包含着具体的社会内容,经过长期重复、仿制,使原有的具体社会内容逐渐泛化成为某种观念内容,在这长期的过程中,演变为一种规范化的形式,成为独立审美的对象。这个长期的内容向形式积淀的过程中,包括心理、观念、情绪等诸多因素,比如红色给人热烈的感觉、直线给人刚硬的感觉,归根究底不是来自心理的沉淀,而是社会内容的累积实践。 2.2平面构成的形式美法则 形式美的法则是人们在审美与实践过程中普遍应用的一种客观规律,强调客观物象中不同形态的构成规律。以物象为素材,经过概括、提炼成为抽象的形态,或以纯形态(几何形)为内容,并对其进行组织、排列,反映客观物象的运动变化及规律,从而表现其丰富的、同一的运动规律和所要借鉴的构成格局。形式美的法则是一种高度自觉的理性思维,在构成过程中,把数学逻辑与视觉心理、审美知觉相结合,将构成对象的形状、方向、位置、大小及数量的重复、变化等因素体现于构成形式之中。它所遵循的应当是“谐调、精确、均衡、秩序”等审美原则与设计形式(参见《实用美术设计基础》,姜凡著)。为实现这一目的,我们将介绍几种主要形式原理,学习和探讨其形式规律和构成因素。这些形式美法则在色彩和立体范畴内同样起作用,我们在此进行统一的介绍,后面的部分将不再赘述。 2.2.1重复与交错 重复,指同一形态连续、有规律地出现,即不断使用形状、大小、方向相同或相似的基本形或线构成画面。重复使设计产生安定、整齐、规律的统一感。 重复的形式能够产生整齐的美感效果。重复的构成形式,就是把视觉形象秩序化、整齐化,在画面中可以呈现出统一的、富有节奏感的视觉效果。重复的形式在我们周围环境中比比皆是,如建筑设计中窗子、柱子、地砖的排列,楼梯的步阶,服饰的纽扣,织物的纹理,都是以重复的形式存在的(图2.1至图2.4)。 重复构成的视觉感受有时容易显得呆板、平淡、缺乏趣味性的变化。故此,我们在设计中往往安排一些交错与重叠,以求打破设计作品呆板、平淡的格局(图2.5、图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