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幼儿心理学

史献平 编 史献平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9-08出版)
出版时间:

2009-8  

出版社:

史献平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9-08出版)  

作者:

史献平 编  

页数:

191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幼儿教育专业教学用书:幼儿心理学》是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推荐的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幼儿教育专业教材的配套教学用书。  《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幼儿教育专业教学用书:幼儿心理学》从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入手,介绍了心理学领域的几种有代表性的理论派别。在此基础上,分别从认知、情感和行为上探讨了儿童心理发展过程中的基本规律,并从个性心理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的角度分析了气质、性格、能力等个性心理特征。全书共10章,内容包括:绪论、幼儿心理发展的基础理论、幼儿的感知觉和注意、幼儿的记忆与想象、幼儿思维与言语的发展、幼儿情感与意志、幼儿个性的发展(上)、幼儿个性的发展(下)、幼儿的人际交往、儿童心理健康维护等。  本书主要适用于五年制高职幼儿教育专业和幼儿师范学校学生以及幼儿教育专业大专层次的学生使用,中等职业学校三年制的学生也可参考学习。

书籍目录

前言第一章 绪论第一节 幼儿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一、心理学研究什么二、幼儿心理学研究什么三、研究、学习幼儿心理学的意义第二节 关于心理现象的本质一、心理是脑的机能二、心理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三、心理具有主观能动性四、心理在实践活动中不断发展第三节 主要的心理学研究方法一、描述性研究二、实验性研究思考与练习实践与探究第二章 幼儿心理发展的基础理论第一节 幼儿心理发展的影响因素一、遗传与生理成熟二、环境和教育三、实践活动第二节 关于儿童心理发展的几种主要的理论观点一、成熟势力说二、行为主义学说三、精神分析学说四、认知发展学说五、社会学习论思考与练习实践与探究第三章 幼儿的感知觉和注意第一节 感知觉的概述一、关于感觉的认识二、关于知觉的认识三、感知觉的作用第二节 幼儿的感知觉发展及其观察力培养一、幼儿感知觉发展二、幼儿观察能力的培养第三节 注意的概述一、什么是注意二、注意与各种心理过程紧密相联三、注意的种类四、注意的品质第四节 幼儿注意发展的特点及培养一、影响幼儿注意发展的因素二、幼儿注意发展的特点三、注意规律在幼儿教育中的运用思考与练习实践与探究第四章 幼儿的记忆与想象第一节 记忆的概述一、什么是记忆二、记忆的过程分析第二节 幼儿的记忆一、幼儿记忆的特点二、幼儿记忆能力的培养第三节 想象的概述一、什么是想象二、想象的种类第四节 幼儿想象的特点及培养一、幼儿想象的特点二、幼儿想象力的培养思考与练习实践与探究第五章 幼儿思维与言语的发展第一节 思维的概述一、思维的概念二、思维与感知觉三、思维与语言四、思维的特征五、思维的种类第二节 幼儿思维发展的特点及培养一、婴幼儿思维发展的趋势二、幼儿思维发展的一般特点三、幼儿概念、判断、推理的发展四、幼儿思维能力的培养第三节 幼儿言语的发展与培养一、语言与言语的概述二、婴幼儿语言发展的特点三、幼儿口语表达能力的发展四、幼儿言语能力的培养思考与练习实践与探究第六章 幼儿情感与意志第一节 情感概述一、什么是情感二、情感的种类第二节 幼儿情感发展特点及培养一、幼儿情绪和情感发展的特点二、幼儿情感的培养第三节 意志概述一、什么是意志二、意志与认识、情感的关系三、意志行动的主要心理成分第四节 幼儿意志发展特点及培养一、培养幼儿意志的重要性二、幼儿意志的特点三、幼儿坚持性的培养四、幼儿自制力的培养思考与练习实践与探究第七章 幼儿个性的发展(上)第一节 个性概述一、什么是个性二、个性的结构三、个性的基本特征四、个性的形成第二节 幼儿需要发展的特点及培养一、需要概述二、幼儿需要发展的特点三、幼儿需要的培养第三节 幼儿兴趣发展的特点及培养一、兴趣的概述二、幼儿兴趣发展的特点三、幼儿兴趣的培养第四节 幼儿自我意识的发展特点及培养一、自我意识概述二、幼儿自我意识的发展三、幼儿自我意识的培养思考与练习实践与探究第八章 幼儿个性的发展(下)第一节 幼儿能力发展的特点及培养一、能力概述二、幼儿能力发展的特点三、幼儿能力的培养第二节 学前儿童气质的发展及培养一、气质的概述二、幼儿气质的发展三、幼儿的气质和教育第三节 幼儿性格的发展及培养一、性格的概述二、幼儿性格的发展特点三、幼儿性格的培养思考与练习实践与探究第九章 幼儿的人际交往第一节 人际交往概述一、人际交往的定义二、人际交往的作用三、人际交往的心理需要四、人际交往的一般原则五、儿童的人际交往第二节 儿童的亲子交往一、亲子交往的重要性二、亲子交往的方式三、亲子交往的年龄特征四、亲子交往的影响因素五、家长对儿童交往技能的指导第三节 儿童的同伴交往一、同伴交往在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二、儿童同伴交往的类型三、游戏——儿童同伴交往的主要形式第四节 儿童的师幼交往一、教师在师幼交往中的地位二、师幼交往对儿童的影响三、儿童交往能力的必备要素思考与练习实践与探究第十章 儿童心理健康维护第一节 心理健康概述一、心理健康的特征二、儿童心理健康的标志第二节 儿童心理偏差的行为表现一、吮吸手指二、咬指甲癖三、口吃四、遗尿症五、夜惊六、退缩行为七、精神性厌食八、恐惧症九、缄默症十、梦魇十一、多种行为模式十二、攻击性行为十三、说谎第三节 影响儿童心理健康的因素一、生物因素二、环境因素三、儿童身心发展的需要第四节 儿童心理的年龄特征和心理健康维护一、新生儿身心发展特点与心理健康维护二、婴儿心理发展特点与心理健康维护三、先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特点和心理健康维护四、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特点和心理健康维护第五节 教师对儿童心理健康的维护一、用爱抚慰儿童的心灵二、教师要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三、尊重儿童的独立人格四、让儿童的生活充满快乐五、帮助儿童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六、强化儿童的亲社会行为七、消除儿童的恐惧心理八、正确处理儿童的痛苦情绪九、训练儿童的交往技能十、执行合理的生活制度思考与练习实践与探究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插图: (二)感觉变化 1.感受性 每个人对外界刺激产生的感觉与其感受性有着密切的关系。所谓感受性是指一个人对刺激物的感觉能力。来自外界或身体内部的各种刺激,分别作用于特定的感觉器官,并把这种信息传递到大脑,最终形成各种感觉。不同的人对各种刺激的感受性是不同的,而且,一个人的感受性会随着环境因素、机体状态及实践锻炼等因素的变化而变化。 2.感觉的变化 一个人的感觉在实际生活中是会发生变化的,主要有以下一些规律性变化。 一是感觉的适应现象。适应是指有机体在刺激的持续作用下所引起的感受性提高或降低现象。许多人都有“人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的生活经历,这是嗅觉适应现象。一个人下水游泳,刚开始都会觉得水很凉,而在水里多待一会就没有凉的感觉,这是肤觉适应现象。当一个人从光亮的地方进入暗处时,起初可能什么也看不见,过一段时间后,眼睛开始能看清黑暗中的物体,这是暗适应;相反,从黑暗的电影院走到阳光明媚的室外,最初只觉得耀眼,什么也看不清,必须经过一段时间后才能逐渐看清物体,这是明适应。明适应与暗适应是视觉适应现象。厨师烧菜越烧越咸,是味觉适应现象。 二是感觉的相互作用。各种感觉虽然是由不同的感受器来传递信息的,但不同感觉之间还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不同感觉间的相互作用,可以使感受性发生变化。当一个人唱歌时,唱到低音部时常常会弯下双膝挤出低音;而当其唱到高音部时又常常会伸长脖子抬起下巴来唱。这样,视觉上的高低感受会帮助听歌人更好地分辨歌曲中的高低音。微弱的声音能提高视觉的感受性,而强烈的噪音能降低色觉的差别感受性。 三是感觉的代行现象。由于某种原因造成丧失一种感觉能力的人,其他感觉能力会由于代偿而得到特殊发展。如聋哑人的视觉特别敏锐,盲人的听觉和触觉特别发达。以上这些人的这些感觉能力特别强,并不是他们先天具有特殊的分析器,而主要是在后天生活和劳动实践的过程中经长期锻炼发展起来的。


编辑推荐

《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幼儿教育专业教学用书•幼儿心理学》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幼儿心理学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