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医学
2009-5
刘紫萍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9-05出版)
刘紫萍
308
本教材根据教育部关于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的总体部署和要求,结合医学高等职业教育特点而编写。教材内容依据医学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公共卫生工作范畴、执业助理医师考试大纲、历年高职高专院校国家精品课程评审指标和教学工作中的课程设计理念等组织。 教材编写的特色和原则是:①体现医学高等职业教育理念,符合医学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目标;②突出预防医学逻辑思维和综合素质培养,突出教材的实用性、技能性;③着力将预防医学知识与技能融合,力求满足执业资格考试要求;④适当融入预防医学新理论、新知识、新技能。 本教材的编者来自全国不同地区,有长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的李新老师、天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的刘紫萍和董雪老师、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的邢华燕老师、安徽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的罗珏老师、浙江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的钟要红老师、怀化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的胡昌军老师,他们均为高等职业院校多年从事预防医学教学的一线教师,不但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并且还能够提供预防医学实地服务。 全书共分四篇。第一篇环境与健康,介绍人类环境与健康、职业环境与健康、食物与健康、社会一心理因素与健康等内容。第二篇人群健康研究方法,介绍医学统计方法和流行病学方法。第三篇疾病预防与控制,介绍初级卫生保健与社区卫生服务、传染病的预防与控制、医源性疾病、常见慢性病的预防与控制、健康教育等内容。第四篇实训指导,选取了预防医学常用的15个实训项目,强调目的与要求,便于教师对学生开展实地训练。此外,在重要章节的前面安排了一些案例,以结合临床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各章后面安排了思考与练习题,以便于学生复习和总结。
《预防医学》共分四篇。第一篇环境与健康,介绍人类环境与健康、职业环境与健康、食物与健康、社会一心理因素与健康等内容。第二篇人群健康研究方法,介绍医学统计方法和流行病学方法。第三篇疾病预防与控制,介绍初级卫生保健与社区卫生服务、传染病的预防与控制、医源性疾病、常见慢性病的预防与控制、健康教育等内容。第四篇实训指导,包括预防医学常用的15个实训项目。在重要章节的前面安排了一些案例,以结合临床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各章后面安排了思考与练习题,以便于学生复习和总结。 《预防医学》适用于高等职业教育院校护理、临床、基础、预防、口腔、药学等专业及其他医学相关专业三年制学生使用,也可作为国家执业助理医师考试的参考书。
绪论 一、预防医学的概念、研究内容与特点 二、现代预防医学理念 三、预防医学与临床医学的关系第一篇 环境与健康第一章 人类环境与健康第一节 人类与环境 一、环境的概念 二、环境因素 三、生态系统与生态平衡 四、人类与环境的关系第二节 环境污染及其对健康的影响 一、环境污染的概念 二、环境污染物的来源 三、化学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转归 四、化学物质进入人体的途径及代谢过程 五、人体对环境污染的反应过程 六、影响污染物对健康损害的主要因素 七、环境污染对健康的危害 八、环境污染的特点 九、环境污染的防治措施第三节 生活环境与健康 一、大气卫生与健康 二、住宅卫生与健康 三、生活饮用水与健康第二章 职业环境与健康第一节 职业性有害因素与职业性损害 一、职业性有害因素 二、职业性损害第二节 生产性毒物与职业性中毒 一、概述 二、常见的职业性中毒第三节 生产性粉尘与职业性肺部疾病 一、概述 二、硅沉着病第四节 物理因素与健康损害 一、高温中暑 二、噪声性听力损害 三、电离辐射损害第三章 食物因素与健康第一节 人体需要的营养素和能量 一、蛋白质 二、脂类 三、碳水化合物 四、能量 五、矿物质(无机盐和微量元素) 六、维生素第二节 主要食物的营养价值 一、谷类 二、豆类及其制品 三、蔬菜、水果类 四、肉、禽、鱼、蛋、奶类第三节 改善人群营养的措施 一、人群营养状况评价 二、我国居民目前营养膳食状况 三、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和平衡膳食宝塔第四节 特殊人群的营养 一、婴幼儿和儿童青少年营养 二、孕妇与乳母营养 三、老年人营养第五节 营养与疾病 一、营养与肥胖症 二、营养与心血管疾病 三、营养与糖尿病 四、膳食、营养与癌症第六节 常见食品卫生问题 一、黄曲霉毒素 二、N一亚硝基化合物 三、多环芳族化合物 四、食品添加剂第七节 食物中毒及其防治 一、食物中毒的概念、特点、分类 二、细菌性食物中毒 三、常见非细菌性食物中毒 四、食物中毒的调查与处理第四章 社会一心理因素与健康第一节 社会因素与健康 一、社会因素 二、社会因素与健康第二节 社会一心理因素与健康 一、社会一心理因素与健康 二、心身疾病第三节 行为生活方式与健康 一、吸烟与健康 二、酗酒与健康 三、吸毒对健康的影响 四、不良性行为与健康第二篇 人群健康研究方法第五章 医学统计方法第一节 医学统计学概述 一、统计学的概念与应用 二、统计学中的几个基本概念 三、统计工作的基本步骤第二节 医学资料的描述性分析 一、资料频数分布特征分析 二、数值变量资料的描述性分析 三、分类变量资料的描述性分析第三节 医学资料的推断性分析 一、抽样误差与标准误 二、L分布 三、参数估计 四、假设检验第四节 统计表与统计图 一、统计表 二、统计图第六章 流行病学方法第一节 流行病学方法概述 一、流行病学的定义与用途 二、流行病学研究的特点 三、流行病学的研究方法 四、流行病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第二节 疾病的分布 一、疾病频率测量指标 二、疾病流行强度 三、疾病分布的形式第三节 现况研究 一、概念与用途 二、种类 三、设计要点 四、资料整理与分析第四节 筛检 一、筛检的定义 二、筛检的目的 三、筛检试验的评价 四、提高试验效率的方法第五节 实验性研究 一、概述 二、基本知识 三、设计与实施 四、资料收集和分析 五、实验性研究的优缺点第六节 分析性研究 一、概述 二、病例对照研究 三、队列研究 四、病例对照研究与队列研究特点比较第三篇 疾病预防与控制第七章 初级卫生保健与社区卫生服务 一、初级卫生保健 二、社区卫生服务第八章 传染病的预防与控制第一节 概述 一、人类传染病流行的回顾 二、传染病的流行现状第二节 传染病流行病学 一、传染病发生的基本条件 二、传染病流行过程的三个环节 三、传染病的流行过程及疫源地 四、影响传染病流行过程的因素第三节 传染病的预防控制策略与措施 一、预防控制策略 二、预防控制措施第四节 免疫预防 一、免疫预防的历史回顾 二、免疫预防的分类 三、计划免疫第九章 医源性疾病第一节 医源性疾病概述 一、医源性疾病的原因 二、医源性疾病的种类第二节 医院内感染 一、概述 二、流行环节 三、监测与控制第三节 药源性疾病 一、药源性疾病的概念 二、药源性疾病的类型 三、药源性疾病的预防第十章 常见慢性病的预防与控制第一节 心脑血管疾病的防治 一、概述 二、高血压的防治第二节 糖尿痛的防治 一、流行特征 二、主要危险因素 三、分类 四、预防与管理第三节 恶性肿瘤的防治 一、流行特征 二、主要危险因素 三、预防与管理第十一章 健康教育第一节 健康教育概述 一、相关概念 二、相关问题第二节 健康教育基本理论 一、行为的形成 二、健康教育相关理论 三、健康教育常见问题 四、健康教育的要素第三节 健康教育步骤 一、计划的设计 二、计划的实施 三、效果评价第四篇 实训指导实训一 食物成分表的使用实训二 膳食调查实训三 统计表、统计图的绘制实训四 平均指标的选择与计算实训五 变异度指标的选择与计算实训六 正态分布的综合应用实训七 相对数的应用实训八 均数的假设检验实训九 率或构成比比较的x2检验实训十 统计分析软件实训实训十一 疾病频率测量实训十二 疾病暴发调查实训十三 病例对照研究资料整理分析实训十四 诊断与筛检试验的评价实训十五 健康教育附表……参考文献
(二)预防医学的发展简史 预防医学的思想在我国已有悠久的历史。在公元前就有了预防思想的萌芽,如《易经》中提出“君子以思患而豫防之(豫同预)”,《黄帝内经》中提出“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这些都是预防医学的思想基础,较希腊的希波克拉底(公元前4世纪)的疾病预防思想还要早。在世界各民族的传统医学中,都有治疗和预防两个部分。预防医学大致经历了以下几个发展阶段。 1.个体预防从16世纪中叶起,随着人体解剖学在医学中地位的奠定,生理学的迅速发展,以及显微镜发明后,人类开始认识生物病原;之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得到发展,琴纳发明的牛痘接种法,更成为18世纪预防医学的一大成就。在生物医学迅猛发展的基础上,临床医学得到了飞跃的发展,但当时仍多限于以个体为对象进行治疗和预防,并将这种以个体为对象进行疾病预防的科学称为卫生学。此词相当于我国的“养生”、“摄生”等词。 2.群体预防17世纪末到20世纪初,人类从战胜天花、霍乱、鼠疫、白喉等烈性传染病的经验中,逐渐认识到仅从个体预防疾病的效益不高,必须以群体为对象进行预防;其方法除个人摄生之道外,还需采用免疫接种、隔离消毒、检疫监测、消灭病媒动物、垃圾粪便处理、食物和用水安全等。于是,卫生学的概念扩大为公共卫生,个人养生防病扩大到社会性预防措施。预防医学史上以防治传染病和寄生虫为主要目标,正是从个体预防向群体预防发展的标志。这是医学史上第一次卫生革命。
刘紫萍编著的《预防医学》是护理临床基础预防口腔药学等专业用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之一。本书共分四篇。内容包括环境与健康、人群健康研究方法、疾病预防与控制、实训指导。 本教材适用于高等职业院校护理、临床、基础、预防、口腔、药学等专业及其他医学相关专业三年制学生使用,也可作为国家执业助理医师考试的参考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