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小学语文教学理论和实践

陈延军 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5  

出版社:

高等教育出版社  

作者:

陈延军 编  

页数:

357  

内容概要

  《小学语文教学理论和实践》作者系统地总结了多年一线教学经验,以素质教育为目标,以现代教育理念为导向,以小学生发展为中心,根据汉语言学习的规律和小学生学习的心理特点,秉承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经验,全面论述了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理论和有效实践。《小学语文教学理论和实践》共分总论、识字和写字教学、阅读教学、作文教学、13语交际能力五部分,具体介绍了语文教学各环节的理论与实践操作的依据和方法。

作者简介

  陈延军,1991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中学高级教师,中国青少年写作研究会副秘书长,北京市教育学会创造教育研究会常务理事,海淀区教育学会理事,海淀区名师工作站小学语文组导师,北京市级语文学科教学带头人。曾获河北省“优秀园丁”、北京市“优秀教师”、海淀区“小学教学创新奖”及“教育科研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现任北京师范大学实验小学科研室主任。“教文立身,授章立人”是他对语文教学的独到诠释,“情感入手,读字当先,发展为本,寓教于趣”是其语文课堂教学的特色。有多节展示课在国家级、市级、区级评优课中曾获“特等奖”、“最佳精品课奖”和“一等奖”。主持过多项不同级别的研究课题,有多篇论文获各级科研成果评选一等奖。出版专著《培养学生的读写表现力》,以及主编或参编多种教材。

书籍目录

第一篇 总论 第一章 本书研究的对象、任务和方法 第一节 本书研究的对象和任务 第二节 本书研究的方法 第二章 21世纪语文新课程简介 第一节 21世纪课程改革的背景 第二节 《语文课程标准》的透析 第三节 《语文课程标准》下的语文教材 第四节 《语文课程标准》与《语文教学大纲》的区别 第三章 小学语文课程的性质和教学目的 第一节 小学语文课程的性质 第二节 小学语文课程的教学目的 第四章 小学语文课程的教学原则 第一节 文道统一的原则 第二节 客观事物和观察、思维、语言相结合的原则 第三节 听说读写相互促进的原则 第四节 加强“双基”和培养能力相结合的原则 第五节 整体性原则 第六节 课内语文教学和课外语文活动互相促进的原则第二篇 识字和写字教学 第一章 小学识字教学的意义、任务和要求 第一节 识字教学的意义和任务 第二节 识字教学的要求 第二章 小学识字教学的要则 第一节 利用汉字的特点和构字规律识字 第二节 音、形、义三位一体紧密结合识字 第三节 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识字 第四节 经常复习巩固识字 第五节 密切结合读写识字 第三章 小学识字教学的类型 第一节 集中识字和分散识字 第二节 多种形式识字 第三节 注音识字,提前读写 第四章 小学识字教学的一般方法 第一节 字音教学 第二节 字形教学 第三节 字(词)义教学 第五章 小学写字教学的意义、要求和要则 第一节 写字教学的意义 第二节 写字教学的要求 第三节 写字教学的要则 第六章 小学写字教学的内容、方法和步骤 第一节 写字教学的内容 第二节 写字教学的方法 第三节 写字教学的步骤 第七章 小学生识字与写字能力评价 第一节 小学生识字与写字能力评价工具编制的依据 第二节 小学生识字与写字能力测评量表的制定 第三篇 阅读教学 第一章 小学阅读教学的性质和任务 第一节 小学阅读教学的性质 第二节 小学阅读教学的任务 第三节 阅读能力的培养与小学生的发展 第二章 小学阅读教学的原则 第一节 以读为基础,语言文字与思想内容相统一的原则 第二节 整体性阅读的原则 第三节 培养阅读能力与发展智力相统一的原则 第四节 培养阅读能力与渗透情感性、趣味性相结合的原则 第五节 阅读教学同德育、美育相结合的原则 第六节 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相结合的原则 第七节 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课外活动相联系的原则 第三章 小学阅读教学的“双基”训练 第一节 阅读教学的基础知识训练 第二节 阅读教学的基本技能训练 第四章 小学阅读教学的基本过程和主要方法 第一节 小学阅读教学过程的变化历程 第二节 现代小学阅读教学过程 第三节 小学阅读教学的主要方法 第四节 阅读教学的课型和结构 第五章 小学几种文体的阅读教学 第一节 记叙文的教学 第二节 说明文的教学 第三节 童话、寓言、神话的教学 第四节 诗歌的教学 第六章 小学课外阅读和课外活动指导 第一节 小学课外阅读的指导 第二节 小学阅读教学的课外活动指导 第七章 小学生阅读能力的评价 第一节 小学生阅读能力评价的基本理念 第二节 小学生阅读能力评价的基本原则 第三节 小学生阅读能力的评价体系结构 第四节 小学生阅读能力评价的实施 第四篇 作文教学 第一章 小学作文教学的性质与任务 第一节 小学作文教学的性质 第二节 小学作文教学的任务和要求 第三节 作文能力的培养和其他基本要素的关系 第二章 小学作文教学的客观规律及教学新思路 第一节 小学作文教学的客观规律 第二节 开放型的作文教学新思路 第三章 训练思维和发展语言 第一节 训练思维和发展语言的意义 第二节 小学生思维和语言发展的特点 第三节 小学生思维和语言发展的条件 第四章 小学作文教学“3?12”序列训练工程 第一节 小学作文教学的现状 第二节 小学作文教学“3?12”序列训练工程 第三节 小学各学段作文内容安排依据 第五章 培养小学生作文表现力 第一节 培养小学生作文表现力的途径与方法 第二节 培养小学生作文的基本能力 第六章 小学生作文能力评价 第一节 小学生作文能力评价的基本理论 第二节 小学生作文评价的内容 第三节 小学生作文评价的方法 第四节 小学生作文测试与评分方法 第五篇 口语交际能力 第一章 口语交际能力的提出与特点 第一节 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提出 第二节 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特点 第二章 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基本要素 第一节 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基本要素 第二节 小学生各学段口语交际能力的基本表现 第三节 培养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主要途径 第三章 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评价 第一节 口语交际能力评价的原则 第二节 口语交际能力评价的种类 主要参考文献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小学语文教学理论和实践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