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平面构成

张殊琳 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0-6  

出版社:

高等教育出版社  

作者:

张殊琳 主编  

页数:

101  

字数:

170000  

前言

“构成”又称形态构成学,是色彩构成、平面构成、立体构成的统称,是艺术设计专业、绘画专业的通用基础课,是普通绘画基础课和专业课之间的桥梁,也是艺术院校基础教学中与专业课承接关系最直接的系列课程,是学生向专业学习阶段过渡的重要阶梯。“构成”课程包含的内容丰富,涉及知识面广,是学生在进入专业学习之前形态表现能力培养的重要阶段,在培养学生空间感觉、色彩感觉方面,在启发学生形象思维、发掘创造性潜能方面,在帮助学生寻求表现技术方面等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正因如此,各个专业院校都很重视这门课程,也更加关注课程的实效。近年来,针对“构成”课教学中的一些弊端存在诸多批评与改进的要求,一些院校也进行了教学改革的尝试,但其主要改变还只限于将原来分列的“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三门课程合并,将课时减少,在教学过程中三部分的内容还是分别进行的。由此可见,课程的实质并没有发生改变。基础课程的实质性改变是无法通过外在形式改良而达成的,相比较之下更需要提升的是教育者对艺术教育本质的认识,及对现代艺术与艺术设计精神的把握。目前,在尚无更科学、系统的基础教学方法之前,“构成”课因其系统性、可操作性仍然是大多数院校进行基础教学的主要方法之一。因此,与其“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我们现在更需要的是充分发挥原有构成课程体系的优势,总结二十余年来的教学经验,找出现行教学中问题的症结,对现有课程进行改进与调整,使之回归到课程的本质:启发创造性形态表现能力,为专业教育奠基。使“构成”课程与专业课程联系更紧密,更好地服务于专业教学,才是切实可行的做法。考虑到教材的适用性,我们在编写之前,对有关院校进行了调查,发现“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三门课程分别设课的院校占大多数,为此我们仍将三门课程的教材分别编写。在内容方面,目前构成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可以归结为:①教学方式程式化,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②有些教学内容,特别是色彩练习方式因循守旧,不适应现代表现手段、传播方式的变化;③缺少整体教学观念,就课论课,与后续课程及实际应用缺乏联系。针对上述问题,本书较之同类教材作了几个方面的改进:(1)考虑到学生练习时对参考资料的需求特点,针对某些课题练习选择了大量不同风格的优秀作业范例,同时,选择了部分优秀的应用设计作品、绘画作品加以分析,帮助学生在课程与实际应用之间建立沟通意识。(2)在每章末,以“本章小结”的形式把各章重要的知识点总结出来,以方便学生的学习与总结。(3)为了加强本课程与后续课程的联系,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观念,在章末增设了“思考练习”。

内容概要

本书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本套书分为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三个分册,本书为平面构成分册。本书共七章,包括平面构成的概述、平面构成的基本要素、平面构成的形式美法则、平面构成的形式及其应用、形态构成的创意与联想、肌理及其应用,以及从生活中发现、挖掘构成元素等内容。 本书以服务专业课教学为出发点设计知识构架,教材内容侧重应用性知识的掌握及动手能力的培养,对理论性内容以应知为度,力求深入浅出。 本书可作为艺术设计类专业或其他相关专业培养高素质应用型、技能型人才的教学用书,亦可作为社会从业人士的业务参考书及培训用书。

书籍目录

第一章 平面构成的概述 学习目标 建议学时 第一节 构成课程的产生及分类 第二节 关于平面构成 第三节 平面构成的材料和工具 本章小结 思考练习第二章 平面构成的基本要素 学习目标 建议学时 第一节 点的形态特征 第二节 线的形态特征 第三节 面的形态特征 本章小结 思考练习第三章 平面构成的形式美法则 学习目标 建议学时 第一节 变化统一 第二节 对称均衡 第三节 节奏韵律 第四节 对比调和 第五节 分割比例 本章小结 思考练习第四章 平面构成的形式及其应用 学习目标 建议学时 第一节 重复构成及其应用 第二节 近似构成及其应用 第三节 渐变构成及其应用 第四节 发射构成及其应用 第五节 特异构成及其应用 第六节 对比构成及其应用 本章小结 思考练习第五章 形态构成的创意与联想 学习目标 建议学时 第一节 空间的联想 第二节 形的联想 本章小结 思考练习第六章 肌理及其应用 学习目标 建议学时 第一节 肌理与拼贴 第二节 肌理质感的表现方法 本章小结 思考练习第七章 从生活中发现、挖掘构成元素 学习目标 建议学时 第一节 自然形态的挖掘 第二节 抽象形态的构成 第三节 采集重构 本章小结 思考练习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插图:第一节构成课程的产生及分类一、产生的背景20世纪初,西方国家的工业技术发展迅速,与之形成反差的是产品的功能、外观以及安全性和便捷性等都滞后于需求。于是,这种社会的需求和商业的需求推动了艺术设计的变革,导致了现代艺术设计观念、形式及其教育方法的根本性改变。新的设计需要具有新的观念、新的表现手段的人才,因应这种需要,在1919年,由现代著名的建筑设计师格罗比乌斯主持创建了“国立魏玛建筑学校”,也就是著名的包豪斯包豪斯聚集了一批有远见、有才能、富有创新精神的艺术家,他们经过一系列的设计及设计教学实践,逐步形成了重视产品功能、重视技术和经济因素的现代设计观念,即:将功能作为设计的目的,将艺术与技术有机结合,遵循自然与客观法则进行设计。为了培养适应现代艺术设计的人才,包豪斯进行了大胆的教学改革,其中由伊顿、康定斯基和纳吉等设计师及教育家所开展的基础课程教学实验是教学改革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教学实验的目的是要探求形态认识与表现能力培养的科学而有效率的方法。现代的构成课程就是在其设计基础课改革的基础上逐步发展形成的。包豪斯的设计思想及其建立的新的设计教学方法和体系,给现代设计科学体系的建立与发展奠定了基础。它顺应工业社会的发展,以适应大工业为前提寻求艺术与技术的新统一,并将这些观念注入教学与设计实践,从而建构起现代艺术设计教育体系的框架。二、构成课程的分类“构成”是形态构成学的通称。它从物理学、生理学、艺术学、心理学、美学等多学科的角度,研究、了解人对视觉形态的认知过程、认知方式、心理感应,并应用这些理论指导造型设计创新,其目的是培养学生对二维形态与三维形态的认知能力、分析能力、表现能力,特别是形态创新能力。平面、色彩、立体等造型要素之间有着相辅相成的依存关系。无论平面或立体的造型都离不开色彩,色彩也不可能脱离平面和立体的载体而独立存在。所以我们在进行造型活动时总是同时涉及所有的造型要素,但是为了使教学内容易于理解,课程脉络清晰,在课程设置上通常分为三个部分进行教学,这三个部分是: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也称为“三大构成”。构成课程于20世纪80年代引入我国,迄今已形成较完整的课程体系,被各个艺术院校作为艺术设计专业的通用基础课程,是学生在进入专业设计学习之前的形态表现能力培养的主要课程,至今仍是艺术设计教育中不可或缺的设计基础课程之一。专业设计与设计基础的关系见图1-1。


编辑推荐

《构成:平面构成》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平面构成 PDF格式下载



看这书的封面就知道了,一个良好设计思维的作者怎么可能设计出这么差劲的封面。再看书中的内容,我天呐,语文估计高考都及格不了,自己写的东西经常前后矛盾,而且没有什么思想性,看这书跟白开水一样,没劲!找的图片资料也不行,像素都不够,估计是网上随便找的,大多模糊不清。作业范例也不太好,真是误导学生啊!这种书怎么可以用来当教材?!!!帮人买的,看这么难看的封面我都不会买。。。果然如我所料--烂!!!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