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网络用户体验及互动设计

赵慧文,张建军 著 赵慧文、 张建军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2-02出版)
出版时间:

2012-2  

出版社:

赵慧文、 张建军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2-02出版)  

作者:

赵慧文,张建军 著  

页数:

228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网络用户体验及互动设计》主要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网络互动中的用户体验:从对用户体验的概述出发,分析网络互动过程中参与者的认知心理和社会心理,进而提出四个用户体验维度:心流体验(Flow),参与性(Engagement),沉浸感(Immersion),临境感(presence)以及这四个维度在网络互动中的表现。第二部分侧重交互设计:在上一部分对用户体验分析的基础上,总结交互设计的指导原则(如可用性等),并将这些原则应用到交互理念设计和视觉设计中去,从而创作出符合用户体验的互动作品。

书籍目录

第1章用户体验—网络互动设计的坐标1.1网络时代的互动设计1.1.1网络互动的发展1.1.2网络互动的特点1.1.3互动设计的界定1.1.4网络互动设计1.2网络互动设计中的用户体验1.2.1用户体验概述1.2.2用户体验的要素1.2.3用户体验与互动设计本章小结思考题第2章认识用户—网络互动的主体2.1用户的感官特征2.1.1视觉2.1.2听觉2.1.3触觉2.2用户的心理表征2.2.1用户的认知心理2.2.2用户的网络心理2.3用户的个体差异2.3.1年龄差异2.3.2文化差异2.3.3生理及心理差异本章小结思考题第3章关注用户体验的互动设计3.1可用性设计3.1.1什么是可用性3.1.2可用性设计旅则3.1.3可用性测试3.2体验性设计3.2.1心流设计3.2.2沉浸感设计3.2.3情感化设计3.2.4美感设计3.3用户体验差异设计3.3.1可访问性设计3.3.2文化差异设计3.3.3经验水平差异设计本章小结思考题第4章用户体验要素的设计第5章互动设计的方法和流程附录附录A附录B附录C参考书目

章节摘录

版权页:第一章 用户体验—网络互动设计的坐标网络的诞生,为互动设计打开了新的窗口。用户,作为网络传播的主体,不仅是互动设计的欣赏者,更是重要的创作者—参与到互动设计的过程中并获得认知和情感的体验。因此,不同于传统设计如视觉设计或工业设计中以美观或实用为主要诉求的设计标准,用户体验成为互动设计的新的衡量坐标。1.1 网络时代的互动设计1969年10月29日,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数字化网络阿帕网(ARPANet)在美国4所大学测试成功,标志着人类社会网络纪无的开始。20年后,“互联网之父”蒂姆•伯纳斯•李利用超文本(Hyper Text)重新构造了信息系统,并开发出世界上第一个网络服务器和第一个客户端浏览程序World Wide Web(WWW)。1990年12月,互联网正式启动,第一个WWW网站info.cern.ch在全球范围内授权访问从此,人类社会正跨进了网络时代。


编辑推荐

《高等学校动漫类规划教材:网络用户体验及互动设计》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网络用户体验及互动设计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