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隐形的力量

沈蕾娜 高等教育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1-10  

出版社:

高等教育出版社  

作者:

沈蕾娜  

页数:

226  

内容概要

  《隐形的力量:世界银行的高等教育政策及其影响》主要研究了世界银行对发展中国家高等教育政策及其影响。首先,《隐形的力量:世界银行的高等教育政策及其影响》从文本和实践的视角系统分析了世界银行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对发展中国家高等教育的政策演变,并总结了世界银行高等教育援助的发展趋势。在此基础上,选择了中国、印度、尼日利亚、肯尼亚作为研究案例,深入分析了世界银行在该四国所开展的高等教育援助活动及其结果,比较了世界银行在该四国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不同角色和作用,并结合三维权力观探讨了世界银行对该四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影响机制和影响实质,同时以“敏感性”与“脆弱性”为变量,辨析了世界银行对发展中国家权力运用的约束条件。《隐形的力量:世界银行的高等教育政策及其影响》的读者对象包括教育研究人员、高校教师和学生。

作者简介

  沈蕾娜,女,2003年由浙江大学保送至北京师范大学就读比较教育专业研究生。2008年8月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留学,跟随国际知名学者曾满超(Mun C.Tsang)教授,接受为期一年的博士生联合培养。2009年6月获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博士学位,师从我国著名比较教育学家顾明远先生。现为首都师范大学教育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比较高等教育、国际组织教育政策。

书籍目录

导论一、研究缘起二、文献综述三、研究设计四、写作框架第一章 世界银行高等教育政策的演变:历史和趋势一、作为文本的政策:声明二、作为实践的政策:贷款三、世界银行高等教育政策的趋势第二章 世界银行与中国的高等教育一、历史的转折点:世界银行与中国二、世界银行对中国高等教育改革的建议三、世界银行对中国的高等教育贷款及成效四、世界银行在中国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作用第三章 世界银行与印度的高等教育一、合作中的冲突:世界银行与印度二、世界银行对印度的高等教育贷款及成效三、结构调整政策和印度的高等教育第四章 世界银行与撒哈拉以南非洲的高等教育一、世界银行对撒哈拉以南非洲的高等教育政策二、世界银行与尼日利亚的高等教育三、世界银行与肯尼亚的高等教育第五章 世界银行对亚非四国高等教育的影响一、世界银行对亚非四国的影响前提:权力二、世界银行对亚非四国的影响机制:权力的运用三、世界银行对亚非四国的影响实质:权力的目的四、世界银行权力运用的约束条件:敏感性和脆弱性结语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在权力关系中,双方可以都是权力的主体,都可以拥有一定的权力。但是在本书中,世界银行的权力意味着世界银行使发展中国家行为和意志发生了变化,因此在世界银行和发展中国家这一对权力关系中,权力是不平衡的。世界银行的权力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单向性。权力是一种支配他人的力量,因此在权力关系中,支配者与被支配者的关系是不平等的。这种不平等性表现为支配者的意图主导性地影响着被支配者的行动,并通过这种支配获得了自身所需要得到的结果。对于世界银行而言,其对发展中国家的权力有时是明显的,有时则是不明显的,区别在于世界银行是否明确地对发展中国家发出了表示自身愿望的指令或信息。  第二,相对性。权力只能在权力主体和权力所及对象客体相对应的具体社会关系中发挥作用。换而言之,当言及世界银行具有权力时,只是说它在所能发挥影响力的领域中和所能施加影响力的范围上具有权力,如果离开这一特定的领域和范围,它的权力便几乎毫无意义。尽管世界银行从最初的经济领域拓展到包括卫生、教育、社会保障、环境保护等社会领域,并发展成为一个有多种目标、多重职能的国际组织,但其始终没有涉足军事等领域。此外,权力的相对性还表现为不同领域和范围内的权力,不仅具有各自的特殊性,而且往往缺乏可比较性,例如无法将世界银行在资金优势上的权力和在知识优势上的权力加以比较。  第三,工具性。从终极意义上说,权力并不是一种目的,而只是权力拥有者为达到某种目的所必须掌握的一种手段、工具。但是,权力作为一种工具,便具有了获取某种价值的价值,因而又转化成人们争相追逐的目的,权力也由此成为人们的一种基本需要。对世界银行而言,权力固然不是其追求的目标,其当前的首要目标是通过实现共享式和可持续全球化来开展减贫工作。但是,由于发展问题已经成为全球关注的普遍问题,世界银行为了推行自己的发展理念必然会积极地利用自己的权力,来干预成员国的政策制定,而这反过来也势必要求世界银行加大对其权力的追求。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隐形的力量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