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
2012-4
高等教育出版社
缪代文
313
无
《2008年度普通高等教育精品教材: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第4版·修订版)》是适应我国“十二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纲要要求,为社会培养大批高质量的、优秀的应用性人才需要而编写的经济学基础教材。《2008年度普通高等教育精品教材: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第4版·修订版)》是在第三版的基础上修订编撰而成的。《2008年度普通高等教育精品教材: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第4版·修订版)》作为“十五”、“十一五”普通高等教育国家级规划教材曾先后获得“教育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材一等奖”(2002年)、“教育部普通高等教育精品教材”(2008年)。本次修订主要是更新数据、增加例题和案例分析等,删减部分习题以减轻学生负担。保留原有的结构和体系,以满足大纲要求,适应系统学习需要。本次修订突出应用性和实践性,围绕应用诠释理论,结合案例讲解概念,从服务教育着眼,从提高技能着手,增加例题,简化理论。本书第四版的特点如下:(1)偏重经济学常识的介绍和经济学基本技能的训练。(2)用“供求均衡模型”统领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以均衡为核心,以价格决定与变动、收入决定与变动为主线。(3)经验至上,博采众长。重视同仁意见和研究成果,以学生为本,从知识点分析大处着眼,从具体案例剖析着手,充分体现和凝聚教学实践经验。(4)在教学资源的选择运用上,案例精挑细选,表达简明扼要,内容够用适度,知识侧重运用,手段新颖多样。生动有趣、通俗易懂、化繁为简、逻辑清晰是本书的特点和追求。(5)围绕经济学重点概念设计了百余幅漫画,是目前国内为数不多的运用文字、框图、模型、图表、曲线和漫画等多种形式介绍经济学常识的精品教材。 本书适用于普通高等院校(高职高专、应用型本科)、成人高校、民办高校经济管理类专业及其他相关专业学生,也可供五年制高职学生使用,并可作为应用性、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教材。 本书提供数字课程的学习,欢迎读者登录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资源中心,获取相关教学资源,进行自主学习及交流活动,同时完成在线实训项目。具体登录使用方法见书后郑重声明。
缪代文,1961年生于重庆,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教授;1979年考入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系,获经济学学士、经济学硕士学位,后留校任教,主讲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西方经济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概论、资本营运、企业并购等课程。1993年晋升经济学副教授,2001年被评为经济学教授。现任中国人民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副院长,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二十多年来,从事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企业改革发展、公司并购、投资银行和资本营运、宏观经济分析方法研究、教学和培训工作。已出版教材和著作有:《资本营运》、《并购方略》、《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西方经济学》、《金融结构与运行》、《市场经济概论》、《现代西方经济学》等30部,公开发表论文186篇,部分论文和著作获奖。
绪论第一章 需求、供给与均衡价格第一节 需求理论第二节 供给理论第三节 均衡理论及其运用第四节 弹性理论及其运用第五节 供求均衡理论的运用--收入分配第二章 消费者行为分析第一节 效用论第二节 序数效用第三章 厂商理论第一节 厂商的生产活动:投入与产出第二节 成本分析第三节 成本、收益、利润和产量第四章 市场理论:竞争与垄断第一节 市场类型第二节 完全竞争市场第三节 垄断市场第四节 垄断竞争市场第五节 寡头垄断市场第六节 不同市场类型的经济效率比较第五章 外部性和公共物品第一节 外部性第二节 公共物品第三节 市场失灵与微观经济政策第六章 国内生产总值、总需求和总供给第一节 宏观经济变量第二节 总需求与总供给第三节 总供求均衡与国内生产总值的决定第七章 凯恩斯的国民收入决定理论第一节 总需求的构成第二节 总需求与国民收入的决定第三节 总需求变动引起国民收入的变动第四节 国民收入的注入与漏出第五节 乘数原理第六节 不同的理论和相异的政策第八章 失业和通货膨胀第一节 失业及其原因第二节 通货膨胀第九章 经济周期、经济增长和开放经济第一节 经济周期及成因第二节 经济增长模型第三节 开放经济中的国民收入均衡第四节 比较优势理论与国际贸易的成因第五节 国际收支第十章 宏观经济政策第一节 财政政策第二节 货币政策第三节 经济中的自动稳定因素第四节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配合--相机抉择第五节 供给管理政策参考文献
进一步观察,地方政府购买支出中,最大项目是教育经费支出,占购买支出总额的40%。所以,同国防开支是联邦政府支出(中央政府支出)中的主要购买支出项目一样,教育经费是地方政府支出中的主要购买支出项目。 三、财政政策的运用 财政收入与支出的变化无论政府支出的变化还是政府收入的变化,都会影响到总需求,进而对经济增长和国民收入水平产生影响。 在运用财政政策(政府支出与收入的变化)来调节经济时,要根据宏观经济状况,即是处于萧条状态还是膨胀状态。当出现失业、萧条、需求不足时,应采用扩张性财政政策;反之,当出现通货膨胀、需求过度时,应采用收缩性财政政策。 具体来说,在经济萧条时期,总需求小于总供给,经济中存在失业,政府就要通过扩张性的财政政策来刺激总需求,以实现充分就业。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包括增加政府支出与减税。政府公共工程支出、政府购买支出、政府转移支付、个人所得税、公司所得税等的变动,都会有乘数效应,有利于刺激私人投资、个人消费增加,这样就会刺激总需求,使得国民收入倍增。 在经济繁荣时期,总需求大于总供给,经济中存在通货膨胀,政府则要通过紧缩性的财政政策来抑制总需求,以实现物价稳定。紧缩性的财政政策包括减少政府支出与增税。政府公共工程支出与购买的减少有利于抑制投资,转移支付的减少可以减少个人消费,这样就抑制了总需求,加速国民收入的下降。增加个人所得税(主要是提高税率)可以使个人可支配收入减少,从而消费减少;增加公司所得税可以使公司收入减少,从而投资减少,这样也会抑制总需求。 20世纪50年代,美国等西方国家采取了这种“逆经济风向行事”的财政政策,其目的在于实现既无失业又无通货膨胀的经济稳定。20世纪60年代以后,为了实现充分就业与经济增长,财政政策则以扩张性的财政政策为基调,强调通过增加政府支出与减税来刺激经济。特别是在1962年肯尼迪政府时期,曾进行了全面的减税。个人所得税减少20%,最高税率从91%降至65%,公司所得税率从52%降到47%,还采取了加速折旧、投资减税优惠等变相的减税政策。这些对经济起到了有力的刺激作用,造成20世纪60年代美国经济的繁荣。 ……
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