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小学德育实践

刘慧 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2-6  

出版社:

高等教育出版社  

作者:

刘慧 编  

页数:

266  

内容概要

  《小学德育实践》是全国教师教育课程资源专家委员会组织审定的小学教育特色专业精品课程资源之一。本书在阐述小学德育实践的基本理论基础上,结合我国对小学生德育的要求和义务教育课程标准,阐述了小学德育实践的各个方面,包括环境德育、关系德育、课堂德育、学科德育、德育课程、活动德育、管理德育、教师德育。本书融入了作者多年德育研究和实践的成果,注重德育理论在小学教育各个方面的实践应用,精选了大量的德育运用典型案例供学习者理解和参考。  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小学教育专业“小学生品德发展与道德教育”课程的教学用书,也可作为一线小学教师开展德育工作的指导用书。

书籍目录

第一章 理解小学德育——理论概述第一节 德育与小学德育第二节 小学德育目标与内容第三节 小学德育机制第四节 德育载体第五节 德育模式第六节 小学德育评价第二章 营造温馨校园——环境德育第一节 温馨校园的意涵第二节 温馨校园的样态第三节 小学温馨校园的营造第三章 创建和谐关系——关系德育第一节 学校和谐关系的意涵..第二节 学校和谐关系的存在样态第三节 小学和谐关系的构建.-第四章 构建生命课堂——课堂德育第一节 生命课堂的意涵第二节 生命课堂的类型第三节 小学生命课堂的构建第五章 体现学科教学——学科德育第一节 认识学科德育第二节 学科课程与教学的德育价值第三节 学科德育对教师的要求第六章 设计有效的品德课教学——德育课程第一节 小学德育课程概述第二节 小学品德课的课程论基础第三节 小学品德课的目标与内容第四节 小学品德课的教学设计与实施第五节 小学品德课教师的专业发展第七章 注重仪式与游戏——活动德育第一节 校园仪式中的德育意涵第二节 小学生游戏中的德育价值第八章 实施人本管理——管理德育第一节 以人为本的学校管理第二节 人本管理与管理德育第三节 基于生命关怀的人本管理第九章 成为优质自己——教师德育第一节 教师个体的德育价值第二节 追求成为优质自己第三节 在职场中绽放生命精彩

章节摘录

  (四)欣赏型德育模式 欣赏型德育模式是一种旨在通过对美学与教育学的"深层交叉和灵魂借鉴",实现道德教育的"价值引导"与道德主体的"自主建构"的和谐统一,以促进教育对象的解放和提升的德育实践模式。这一德育模式所追求的是一种自由的道德和审美(立美)的德育境界。基本理论假设是:道德教育的内容与形式如果可以经过审美化改造,成为"一幅美丽的画"、"一曲动听的歌",那么与这幅画、这首歌相遇的人就会在"欣赏"中自由地接纳这幅画、这首歌所表达的价值内涵。"一幅美丽的画"意味着道德价值和规范可以经过处理变成可以被欣赏的文化产品,道德人格的光辉可以成为映照学生道德成长的美丽风景。而"一曲动听的歌"的重点则在说明德育过程的智慧处理本身具有艺术特征和"可欣赏性",学生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可以主动、愉快地生活和沉浸于美好的学习生活过程之中。(五)活动道德教育模式 活动道德教育是一种以活动为目标,学生在活动过程中自然地实现道德成长的道德教育。活动道德教育模式把活动作为模式建构的基点,主要基于三方面的思考而提出:第一,"活动"是一个尚待开拓的教育研究领域;第二,传统道德教育忽视主体精神活动在道德中的重要地位,基于此种反省,活动道德教育突出道德教育的主体性本质;第三,作为对当代认知主义道德教育的一种补充,活动道德教育突出道德教育的实践性特征。活动道德教育模式的基本框架为:(1)活动道德教育模式的目标达成:实践道德生活;(2)活动道德教育模式的课程设计:以活动课程为主导的道德教育课程体系;(3)活动道德教育的教师观:教师的角色已不是只对学生发号施令的权威,也不是无动于衷的旁观者,而是学生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指导者,师生之间的关系不再是简单的给予、接受的关系,而是一种交往和对话的关系。(六)对话德育模式 从理论上说,对话性道德教育模式的提出,是基于对当代社会生存理念的关注和对相关理论旨趣的借鉴吸收,比如交往实践的观点、主体性的观点及价值性观点。对话性道德教育模式旨在凸显人的主体性、价值性,强调个体的理性自觉,强调个体德性的自主生成,该模式强调的基本原则包括平等原则、差异原则、个体原则及开放原则。应该说,对话德育模式渗透在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渗透在整体教育情境之中,在对话德育模式的践行中,有以下基本策略:第一,营造自由的交往情景;第二,鼓励学生的自我表达;第三,培养学生的质询意识;第四,建构开放的话语模式。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小学德育实践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