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药物分析

刘斌,张骏,方应权 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2-12-01  

出版社:

高等教育出版社  

作者:

刘斌,张骏,方应权 编  

页数:

356  

内容概要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普通高等教育精品教材:药物分析(第2版)(修订版)》共17章,分别介绍了药物分析基础知识,药物物理常数测定法,药物的鉴别试验,药物的杂质检查,芳酸及其酯类药物分析,胺类药物分析,巴比妥类药物分析,杂环类药物分析,生物碱类药物分析,糖、苷类药物分析,甾体激素类药物分析,维生素类药物分析,抗生素类药物分析,药物制剂分析,中药制剂分析,生化药物分析,药品质量标准的制订。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普通高等教育精品教材:药物分析(第2版)(修订版)》可作为高等职业院校、高等专科院校、成人高校、民办高校及本科院校举办的二级职业技术学院药学及相关专业的教学用书,也适用于五年制高职、中职相关专业,并可作为社会从业人士的业务参考书及培训用书。

书籍目录

绪论 第一章药物分析基础知识 第一节药物分析常用的玻璃仪器 第二节药典知识 第三节药品检验的基本程序 本章小结 同步测试 第二章药物物理常数测定法 第一节相对密度测定 第二节馏程测定 第三节熔点测定 第四节凝点测定 第五节旋光度测定 第六节折光率测定 第七节黏度测定 本章小结 同步测试 第三章药物的鉴别试验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鉴别试验的项目 第三节鉴别试验方法类型 本章小结 同步测试 第四章药物的杂质检查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药物的杂质检查方法 第三节一般杂质检查 第四节特殊杂质检查 本章小结 同步测试 第五章芳酸及其酯类药物分析 第一节苯甲酸类药物的分析 第二节水杨酸类药物的分析 本章小结 同步测试 第六章胺类药物分析 第一节对氨基苯甲酸酯类药物分析 第二节酰胺类药物分析 第三节苯乙胺类药物分析 本章小结 同步测试 第七章巴比妥类药物分析 本章小结 同步测试 第八章杂环类药物分析 第一节吡啶类药物分析 第二节吩噻嗪类药物分析 第三节苯并二氮杂革类药物的分析 本章小结 同步测试 第九章生物碱类药物分析 本章小结 同步测试 第十章糖、苷类药物分析 第一节糖类药物的分析 第二节苷类药物的分析 本章小结 同步测试 第十一章甾体激素类药物分析 本章小结 同步测试 第十二章维生素类药物分析 第一节脂溶性维生素类药物分析 第二节水溶性维生素类药物分析 本章小结 同步测试 第十三章抗生素类药物分析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分析 第三节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分析 第四节四环素类抗生素的分析 本章小结 同步测试 第四节四环素类抗生素的分析 本章小结 同步测试 第十四章药物制剂分析 第一节制剂分析特点 第二节片剂的分析 第三节注射剂的分析 第四节胶囊剂、软膏剂的分析 第五节复方制剂的分析 本章小结 同步测试 第十五章中药制剂分析 第一节中药制剂分析的特点 第二节中药制剂分析的基本方法 本章小结 同步测试 第十六章生化药物分析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质量检验的基本程序与方法 第三节常用定量分析法与应用 本章小结 同步测试 第十七章药品质量标准的制订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药品质量标准制订的主要内容 第三节药品质量标准分析方法验证 第四节药品质量标准的修订 本章小结 同步测试 附录:药物分析课程标准 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插图: 测试时,于导气管C中装入醋酸铅棉花60 mg(装管高度约80 mm),并于D管中精密加入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银试液5ml。 标准砷对照液的制备:精密量取标准砷溶液5 ml,置A瓶中,加盐酸5 ml与水21、ml,再加碘化钾试液5 ml与酸性氯化亚锡试液5滴,在室温放置10 min后,加锌粒2 g,立即将导气管C与A瓶密塞,使生成的砷化氢气体导入D管中,并将A瓶置25~40℃水浴中反应45 min,取出D管,添加三氯甲烷至刻度,混匀,即得。 若供试品需经有机破坏后再行检砷,则应取标准砷溶液代替供试品,按照各品种项下规定的方法同法处理后,依法制备标准砷对照液。 检查法:取按照各品种项下规定方法制成的供试品溶液,置A瓶中,采用标准砷对照液的制备,自“再加碘化钾试液5 ml”起,依法操作。将所得溶液与标准砷对照液同置白色背景上,从D管上方向下观察、比较,所得溶液的颜色不得比标准砷对照液更深。必要时,可将所得溶液转移至1 cm吸收池中,在510 nm波长处以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银试液作空白,测定吸光度,与标准砷对照液按同法测得的吸光度比较,即得。 本法砷在1~40μg/40 ml范围内与吸光度线性关系良好,显色在2 h内稳定,重现性好,并可测定砷盐含量。 六、干燥失重测定法 药品的干燥失重系指药品在规定条件下干燥后所减少重量①的百分率。减失的重量的物质主要是游离水、结晶水及其他挥发性物质,如乙醇等。 (一)原理 供试品的干燥失重由减失的重量除以取样量计算而得。 干燥失重测定法(《中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附录Ⅷ L)常采用烘箱干燥法、恒温减压干燥法及干燥器干燥法,后者又分常压、减压两种。 烘箱干燥法适用于对热较稳定的药品;恒温减压干燥法适用于对热较不稳定或其水分较难除尽的药品;干燥器干燥法适用于不能加热干燥的药品,减压有助于除去水分与挥发性物质。 (二)方法 1.称取供试品,混合均匀(如为较大结晶,应先迅速捣碎使成2 mm以下的小粒)。称取约1 g或各品种项下所规定的重量,置于与供试品同样条件下干燥至恒重的扁形称量瓶中(供试品平铺厚度不可超过5 mm,如为疏松物质,厚度不可超过10 mm),精密称定。干燥失重在1.0%以下的品种可只做一份,1.0%以上的品种应同时做平行试验两份。 2.干燥除另有规定外,照各品种项下规定的条件干燥。干燥时,应将瓶盖取下,置称量瓶旁,或将瓶盖半开。取出时需将称量瓶盖好。 3.称重 (1)用干燥器干燥的供试品,干燥后即可称定重量。 (2)置烘箱或恒温减压干燥箱内干燥的供试品,应在干燥后取出置干燥器中放冷至室温(一般需30~60min),再称定重量。


编辑推荐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应用性、技能型人才培养药学专业系列规划教材:药物分析(第2版)(供药学类各专业用)》可作为高等职业院校、高等专科院校、成人高校、民办高校及本科院校举办的二级职业技术学院药学及相关专业的教学用书,也适用于五年制高职、中职相关专业,并可作为社会从业人士的业务参考书及培训用书。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药物分析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