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导读
2013-2
陈新夏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3-02出版)
陈新夏 编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导读》包括原著和学习导读两部分。《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导读》选编和介绍了经典作家的21篇著作,这些著作都是马克思主义的代表性著作,既反映了马克思主义形成和演变的历史过程,也代表着马克思主义发展的重要成果,对于青年学生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具有重要的价值。《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导读》中每篇原著后都有简明扼要的导读。导读部分既注重对文本深入浅出的阐释,也注意理论联系实际,以便读者能较好地理解马克思主义原著的含义及其当代价值和意义。
前言 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节选)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节选)导读 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导读 马克思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节选) 《德意志意识形态》(节选)导读 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节选) 《共产党宣言》(节选)导读 马克思《导言》 《导言》导读 马克思《序言》 《序言》导读 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节选) 《资本论》第一卷(节选)导读 马克思《哥达纲领批判》 《哥达纲领批判》导读 恩格斯《反杜林论》(节选) 《反杜林论》(节选)导读 恩格斯《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导读 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节选) 《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节选)导读 恩格斯《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 《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导读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和恩格斯书信》 《马克思和恩格斯书信》导读 列宁《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节选) 《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节选)导读 列宁《谈谈辩证法问题》 《谈谈辩证法问题》导读 列宁《国家与革命》(节选) 《国家与革命》(节选)导读 列宁《论粮食税》(新政策的意义及其条件)、(节选) 《论粮食税》(新政策的意义及其条件)(节选)导读 毛泽东《实践论》 《实践论》导读 毛泽东《矛盾论》 《矛盾论》导读 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导读 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 《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导读
版权页: 插图: 随着资产阶级的发展,随着贸易自由的实现和世界市场的建立,随着工业生产以及与之相适应的生活条件的趋于一致,各国人民之间的民族分隔和对立日益消失。 无产阶级的统治将使它们更快地消失。联合的行动,至少是各文明国家的联合的行动,是无产阶级获得解放的首要条件之一。 人对人的剥削一消灭,民族对民族的剥削就会随之消灭。 民族内部的阶级对立一消失,民族之间的敌对关系就会随之消失。 从宗教的、哲学的和一切意识形态的观点对共产主义提出的种种责难,都不值得详细讨论了。 人们的观念、观点和概念,一句话,人们的意识,随着人们的生活条件、人们的社会关系、人们的社会存在的改变而改变,这难道需要经过深思才能了解吗? 思想的历史除了证明精神生产随着物质生产的改造而改造,还证明了什么呢?任何一个时代的统治思想始终都不过是统治阶级的思想。 当人们谈到使整个社会革命化的思想时,他们只是表明了一个事实:在旧社会内部已经形成了新社会的因素,旧思想的瓦解是同旧生活条件的瓦解步调一致的。 当古代世界走向灭亡的时候,古代的各种宗教就被基督教战胜了。当基督教思想在18世纪被启蒙思想击败的时候,封建社会正在同当时革命的资产阶级进行殊死的斗争。信仰自由和宗教自由的思想,不过表明自由竞争在信仰领域①里占统治地位罢了。 “但是”,有人会说,“宗教的、道德的、哲学的、政治的、法的观念等等在历史发展的进程中固然是不断改变的,而宗教、道德、哲学、政治和法在这种变化中却始终保存着。 此外,还存在着一切社会状态所共有的永恒真理,如自由、正义等等。但是共产主义要废除永恒真理,它要废除宗教、道德,而不是加以革新,所以共产主义是同至今的全部历史发展相矛盾的。” 这种责难归结为什么呢?至今的一切社会的历史都是在阶级对立中运动的,而这种对立在不同的时代具有不同的形式。 但是,不管阶级对立具有什么样的形式,社会上一部分人对另一部分人的剥削却是过去各个世纪所共有的事实。因此,毫不奇怪,各个世纪的社会意识,尽管形形色色、千差万别,总是在某些共同的形式中运动的,这些形式,这些意识形式,只有当阶级对立完全消失的时候才会完全消失。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导读》主要供普通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本科生和文科专业研究生使用,也可供其他专业学生和社会读者学习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