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学概要
1988-08-01
商务印书馆
裘锡圭
287
无
1963年以来,作者在北京大学中文系讲过好几次汉字课,本书是在这几次课的讲稿的基础上写成的。北大中文系另外没有汉字改革课,所以本文没有涉及汉字拼音化方面的问题。 在本书写作过程中,朱德熙先生给了作者很多帮助。在遇到难以处理的问题的时候,作者总是找朱先生请教,花了他很多时间。有些问题较多的章节,朱先生曾不嫌麻烦多次指导作者加以改写。在修改第五章的时候,曾向启功先生请教,字音方面的一些问题,曾向王福堂同志请教,都深受教益。作者十分感谢他们。 胡平生同志协助准备本书图版,李家浩同志代为摹写铜器铭文,商务印书馆的郭良夫、赵克勤、郭庆山、刘玲等同志,为了本书的出版费了不少精力,尤其是郭庆山、刘玲两位同志先后担任本书的责任编辑,给予的帮助尤其多,作者也十分感谢他们。 作者 1984年6月29日
本书是关于研究“文字学”的专著,书中具体包括了:汉字发展过程中的主要变化、关于汉字形成问题的讨论、研究隶楷阶段文字形体的资料、汉字基本类型的划分、字形在词义研究上的作用、声旁和形声字的读音有差异的原因、语文研究中跟假借有关的儿种错误倾向等内容。
一 文字形成的过程二 汉字的性质三 汉字的形成和发展 (一)关于汉字形成问题的讨论 (二)汉字发展过程中的主要变化四 形体的演变(上):古文字阶段的汉字 (一)商代文字 (二)西周春秋文字 (三)六国文字 (四)秦系文:芋 (五)隶书的形成五 形体的演变(下):隶楷阶段的汉字 (一)研究隶楷阶段文字形体的资料 (二)汉代隶书的发展 (三)隶书对篆文字形的改造 (四)汉代的草书 (五)新隶体和早期行书 (六)楷书的形成和发展、草书和行书的演变六 汉字基本类型的划分 (一)六书说 (二)三书说 (三)不能纳入三书的文字七 表意字 (一)表意字分类举例 1 抽象字 2 象物字 3 指示字 4 象物字式的象事字 5 会意字 6 变体字 (二)字形在词义研究上的作用八 形声字 (一)形声字产生的途径 (二)多声和多形 l 多声 2 多形 (三)省声和省形 1 省声 2 省形 (四)形旁和声旁的位置 (五)形旁的表意作用 1 形旁跟字义的关系 2 形旁的代换 (六)声旁的表音作用 1 声旁跟字音的关系 2 声旁和形声字的读音有差异的原因 3 声旁的代换 4 声旁的破坏 (七)声旁跟字义的关系 1 有义的声旁 2 右文说九 假借 (一)本字与假借 (二)被借字的意义跟假借义有联系的现象 (三)一词借用多字和一字借表多词的现象 (四)跟假借有关的字音问题 (五)语文研究中跟假借有关的儿种错误倾向 1 词义研究方面的错误倾向 2 古籍解读方面的错误倾向一○ 异体字、同形字、同义换读 (一)异体字 (二)同形字 (三)同义换读一一 文字的分化和合并 (一)文字的分化和分散文字职务的其他方法 l 文字的分化 2 分散多义字职务的其他方法 3 用不同的字表示同一个词的不同用法的现象 (二)文字的合并一二 字形跟音义的错综关系 (一)一形多音义 (二)一词多形 1 一词多形现象概况 2 一些有关的术语 A 通用字 B 古今字 C 所谓“异体词” 3 通用字读音问题一三 汉字的整理和简化重印后记
朱袖清同志为《文字学概要》抄写付影印的全部清稿,朱德熙先生为《文字学概要》题写书名,谨志谢忱。 1985年12月23日补识
无
这是一本关于文字发展史的书,是根据作者在北大的几次课整理出来的,现在几乎每个招收文字学要究生的学校都将其列为必读书目,并且,这本书是手写体,很有感觉。本书主要介绍了文字形成的过程,汉字的性质,汉字的形成和发展,形体的演变,汉字基本类型的划分,汉字的整理和简化等内容。很好的书
裘老的作品就是经典。不过,纠正一点,这是文字学著作,不是古文字学著作,二者是有区别的。
工整的手写体,清晰的条理,丰富的例子,展现了文字学的博大与深厚。裘老的权威之作啊。
装帧精美,正文因为有很多古文字,所以采用影印版,相对于习惯了印刷体,影印的手写好一阵不能适应,裘锡圭在古文字学的不少领域,诸如甲骨学、金文、战国文字、简犊、帛书等方面都颇有造诣。此书中他也提出了不少自己的观念看法,颇有启迪作用。
研究古文字的人不可逾越的一本作品!
裘爷爷的书真经典,这本书也该再版了,手写体的改印刷体,把几次修改增订的成果体现到正文里面,毕竟这本书在同类书里面销量算是很大的了。
首先不说这本书已经再版了n次了,就说那手写的那字太美了,内容就更不用说了!!!
书美啊,看着就是舒服,“文质并重”。
是一本只得一读的书,图文并茂,收益非浅!
这么好的书竟然没人看?
收获颇多!!
导师推荐,本科毕业论文多有参考。许多练习书法的同学都争相购买。
送货速度快,书本质量很好,绝对是正版货
数很不错,手写体让人觉得很亲切。我很喜欢。
对书法篆刻者有帮助
印刷精美,内容经典。
这本书挺好的值得推荐
手写体喜欢
不知道怎么是手写稿,没说清楚啊,不过内容不错,就是手写体看着废劲,没打印体好看
没办法。很讨厌这书因为上课要用。不得已而买之
文字学必读书
文字学概要
保存着呢
裘先生经典,商务印书馆出品,高手强强联合
啊发生的嘎嘎的
读罢此书,首先想说的就是:何以不作教材?
过去,咱们的语文课本虽然有简单地在附录中,提到过造字的几种方法与象形文字的源头性质。可是,知道的那些凤毛麟角无异于盲人摸象。在学习和记忆繁多的汉字,对于中小学生来说是肯定是有负担的,在“不明就里”的情况下更是难于记忆。甚至质疑记忆的方法,比如很多形声字的声旁讹传与语音改变,以至于疑惑形声字的记忆,咱们常常说“读字不要读边(偏旁)”。
通过此书了解造字源流与方法,首先是利于理解个体字的。例如,“其”字本来是以音假借“箕”字(象形文字阶段)的,后来才在“箕”字头上加符号“竹”来分化二字。这就是为什么抽象的虚词、冠词的“其”、“我”、“汝”可以有形象的原因。
其次,假借同音字的文字使用和再造方法,也许有利于我们理解语文学习中的古汉语部分的“通假字”,过去咱们还以为是古人写错字(可能是语文老师水平有限)。
再者,形声字的“读字不要读边(偏旁)”也是语言的演变有关的,并不是古人造字要为难咱们(这类声音不对路的形声字是广东高考语文卷的最爱),而是语言总是有变化的。比如“寺”字,上半部的“土”原来是篆文的“之”,而与“土”相似。其实“寺”从“之”音,但是现在普通话从北方口音,故而不同,用粤语一试便知。如果广东高考出题老师“深明大义”,也不必难为自己人了。
如果可以编作教材,用于小学还是中学?这里涉及的文字教学,不再是语文老师的“望文生义”了,要引入古文字的教学,或者起码引入古文字才说得明白。这样一来,对于语文老师的古文字学习就有要求了。但是,古文字学的具体内容由于考古资料的发现与学术界的争鸣,仍在发展,有很多“尚无定论”,编入教材又当如何处理?
最后,我不免疑惑文字源流的教学与简化汉字的初衷是否冲突?简化汉字不正是为了刻意用没有象形意义的“记号”来“删繁就简”便于教学,为了解脱”文盲中国“而应运而生的?如此一来与复杂的文字源流教学是不是有”搬石头砸自己脚“的嫌疑”?
所以,得向高手询问:作教材可否?
本书写的浅显易懂,深入浅出,我觉得每个中文系的学生,乃至每个对汉字感兴趣的童鞋都可以读一读。
本书不是简单的学术介绍,而是融入了作者的治学心得的。作者本人的研究心得,这点最为宝贵,是时下通行的各类教材最为缺乏的。
三书说是作者提出的,虽然现在讲文字学的老师一般还是采用传统的六书,但从科学的角度讲,作者提出的三书说更有说服力。
书中举了大量的例证,我曾把这些例子全部整理了出来,闲来无事看一看,很是有趣。
除了例证,还有理论。例证是用来证明作者的文字学理论的。对于流俗通行的许多观点,作者进行了深入仔细的辨析,客观实在,不掺杂个人偏见,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作者自己的科学的、体系严密的观点。
凸出的是在术语的使用上。作者辨析了流俗对于文字学术语的许多滥用之处,严格的纠正。
现在许多中文系出身的人缺乏严格的语文训练,常常闹笑话。比如现在的中学语文老师,以及他们所教出来的非中文系学生,盲目的把“错别字”与“通假字”混为一谈。这是缺乏基本的语文常识的表现,令人很痛心。
在简繁字的问题上,书中有一句话我印象深刻,原文不记得了,大概意思是:汉字发展的历史是简化与繁化并存的,简化是汉字发展过程中主流的趋势,但是,在汉字的字形已经稳定的前提下,单纯为了减少笔画而破坏汉字的结构,这样的做法是很值得商榷的。
是啊,汉字字体由篆书到楷书,字型由繁杂到简单,这都是汉字简化的历史事实。但是,自楷书形成之后,中国汉字的结构已经稳定存续了一千多年。楷书(繁体字)虽然象形功能大大减弱,但在汉字的结构上,它是可以分析的。而现在的简化字,不是根据文字学的原则来的,而是单纯为了省去笔画、书写简单而来的,这就导致许许多多的汉字变成了“记号字”,变成了完完全全需要死记硬背的记号,而再也不是形体结构上可分析的了。
最后,我们之所以有偏见,(或者说之所以愚蠢。)只是因为我们对事物了解的不够深入。理解消除隔膜,理解消除偏见。阅读这部介绍中国文字的书,可以让我们心思更加清明,唤起我们的理性,消除流俗加给我们的关于中国文化、中国文明的偏见,让真知得以流淌,建立我们的民族自力自信。
总之,本书是以文字学理论为纲、以汉字的历史演变为目写成的,很值得一读,读之必然受益匪浅——不仅仅是知识上的,更是观念上的。
原帖地址:http://bbs.lehu.shu.edu.cn/Article.aspx?aid=15228&page=124
西非的約魯巴人曾經習慣於用海貝來傳遞信息。
在他們的語言裏,當“六”講和當“被吸引”講的那兩個詞是同音的,
當“八”講和當“同意”講的那兩個詞也是同音的。
所以,如果一個年輕男子把串起來的六個貝送給一個姑娘,
這就表示“我爲你所吸引,我愛你”。
姑娘的答復可能是串起來的八個貝,這就是說:“同意,我跟你一樣想。”
(裘錫圭. 文字學概要[M]. 北京:商務印書館,1988. 4)
background music(范曉萱):
3155530,都是都是我想你
520是我爱你,000是要 kissing
7788250,都是都是在骂你
570是我气你,744是ㄎㄧㄒㄧㄒㄧ
——【F1848】幕後花絮——
小聲腦殘:男送六個貝,女加兩個貝,表“同意”
那麼,女減兩個貝,還四個貝,是不是表示“不同意”呢?
裘錫圭先生:同音!同音!
小聲再腦殘:六,six,音近 sex,“被吸引”
八,eight,音近“哎”,“同意”
那麼,還四個貝,是不是表示“不同意(你去死)”呢?
印象中这本书我已经借了三次,三次整整两个月,前两次只能眼见她躺卧书架上到期,虽知其为“汉语言文学专业必读书”之一,但没时间翻,这次我总算没有再蹈前辙,硬是抽空把她看完了。
虽然身为中国人,但我在上大学之前只是单纯得把汉字当“记号字”使用,根本没有体会其神韵,也根本没有发现汉字竟有如此之内涵。对此,我愤恨地认为,应试教育和水平低劣的语文老师难辞其咎。幸好上大学后自由的读书生活给了我一次深入了解老祖宗智慧结晶的机会。
汉字是门大学问,可惜中国13亿人当中没有多少人察觉到。而阅读本书使我们有机会了解汉字发展、演变中的沧桑。初读有点繁琐,但静心读之,如含英咀华。读的时候发现自己以前很愚蠢,看了点关于汉字的书,结果染上了“汉字分析”瘾,什么字看见了都要胡诌一下,甚至连简化字都敢就此瞎解释,实在是愚不可及,要知即使是最为常见的汉字,如想做出严谨的学术解释,非得求本溯源,方才有据。对于一个普通读者来说,直接读《说文解字》而不参考权威注解的一定会误入歧途。读的过程中发现很多汉字结构已经彻底乱了(如“射”“得”),我们只能无奈地沿袭历史的错误,厘清它们的结构虽然可以还她们本色,但他们更象形、更表意,但已经不可能了。
简化汉字,虽然有很多好处,比如减轻了写字认字的负担(如“龟”,“尘”)。但很多时候简化掉的恰恰是汉字的神韵,不仅使其丧失了一部分象形、表意功能(如“斗”“节”)而且还加重了某些汉字的负担,如果把用“雕”简化掉的字一一还原,我们除了增加几个常用字之外,还将得到更加准确的汉字,这对知识分子来说是件好事。
本书后半部分关于“假借”越来越专业,远超出了一个普通读者的兴趣范围。我只能跳读再跳读。也知道了点艰深的学问:有些字是被假借,意义被附加的,不是其自行衍变。复合体字将引申字义转嫁到其声旁的字,如“视”“指”。
读完本书后,温习再三,还是不忍就此归还,于是就依样画葫芦,把一些有意思的汉字原形画下来,以供回味。竟然也作了一大张笔记。
汉字虽然存在种种遗憾,但中华民族的智慧已经很让我自豪了。
是大学的教材。
我们学校就用此书作教材
是我没说明白,其实想说的是作为中小学的通识教材。大学教材这个我也知道
中小学通识教材......为毛我会被震到,难道是我太低估广大中小学师生了吗......【LZ原谅我的吐槽。】
有些简化还是不错的,直接用更有形象意义的古字来替代今字。当然不合理之处也非常多。
要说保留了中国文化 台湾比大陆更有资格 君不见我们周边到处都是打着融入世界的幌子在不遗余力的破坏我们的文化吗
四个贝: four, 即汉语的"否", 就是"不同意".....
^-^,有道理
有同感!!!!!
简化汉字,简没了文化,拜老毛所赐
利弊并存,不能一概而论。
这本书让我有抄一遍的冲动。书后附勘误,不方便阅读,于是在书中需要补正的地方画一个标记,方便查阅。
此书亦可做书法书,练字.
现在想买最新版的,但不知道当当上面卖的是不是最新版的。
有新版的吗?我需要一本
当当网上面有的,但它没有标是最近版的,实际上是的。
谢谢
古代不一直都在简化字么,不能怪老毛。
回藤壺蓮
古代民间是有俗体字,那是民间便于书写沟通而形成的。
但还未曾用简化字取代正体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