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用商品生产商品

【英】斯拉法 商务印书馆
出版时间:

1997-04-01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作者:

【英】斯拉法  

页数:

99  

译者:

巫宝三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用商品生产商品:经济理论批判绪论》的经济理论有一显著特点,就是在基本理论上,它返回到从重农主义到李嘉图的古典学派经济理论传统。它不是如同新古典学派的理论,在生产规模改变和生产要素组成比例改变的假定下论证供需关系的均衡,而是研究一个经济体系的各生产部门在生产方法不变的条件下日复一日地、周而复始地进行生产的基本状态。这本书的书名《用商品生产商品》,就表明了斯拉法如同古典学派一样把生产视为一种循环过程。斯拉法在此书附录《参考文献》中,明确指出魁奈的《经济表》图式所表明的是生产的循环过程,李嘉图挑出谷物作为对它自己生产和对所有其他商品生产都需要的一种产品(本书第96页),就是斯拉法此书所遵循的传统的最好说明。从这个基本点出发,这本书所阐述的经济理论,就必然与新古典学派形成尖锐的对立。

作者简介

作者:(英国)斯拉法(Sraffa P.) 译者:巫宝三

书籍目录

序言
第一编 单一产品生产部门和流动资本
第一章 为维持生存的生产
1.两种产品
2.三种或更多产品
3.一般情形
第二章 具有剩余的生产
4.利润率
5.利润率举例
6.基本产品和非基本产品
7.术语解释
8.生存工资和剩余工资
9.以产品支付工资
10.劳动的数量和质量
11.生产方程
12.自行更新体系中的国民收入
第三章 劳动对生产资料的比例
13.工资作为国民收入的一部分
14.全部国民收入归于工资时的价值
15.劳动对生产资料的比例的变化
16.“赤字生产部门”和“剩余生产部门”
17.一种分水线比例
18.恢复平衡的价格变动
19.产品对生产资料的价格比率
20.产品之间的价格比率
21.一种再现的比例
22.平衡比率和最大利润率
第四章 标准商品
23.“一种不变的价值尺度”
24.完善的合成商品
25.这样一种商品的建立:举例
26.标准商品定义
27.相等比率的超过数
28.纯产品对生产资料的标准比率(R)
29.标准比率和利润率
30.标准体系中工资和利润的关系
31.推广到任何体系的关系
32.举例
33.标准商品的建立:q体系
34.作为单位的标准国民收入
35.排除掉非基本产品
第五章 标准体系的唯一性
36.导言
37.转化为一种标准体系总是可能的
38.为什么产生唯一性的问题
39.在一切工资水平时的正数价格
40.零数工资时的生产方程
41.唯一的一套正数乘数
42.和R最低数值对应的正数乘数
43.用相等的劳动量代替标准产品
44.作为自变量的工资或利润率
第六章 还原为有时期的劳动量
45.生产费用方面
46.“还原”定义
47.分配改变时个别项目变动的型式
48.项目总量的改变
49.价格下降率不能超过工资下降率
第二编 多种产品生产部门和固定资本
第七章 联合生产
50.生产两种联合产品的两种方法;或生产它们的一种方法和使用它们生产第三种产品的两种方法
51.普遍的联合产品体系
52.建立标准体系的复杂性
第八章 具有联合产品的标准体系
53.负数乘数:(1)生产比例和使用比例不相容
54.负数乘数:(2)基本和非基本产品联合地生产
55.负数乘数:(3)特殊原料
56.关于标准商品负数组成的说明
57.基本和非基本产品,需要新的定义
58.三类非基本产品
59.第三类举例
60.一般定义
61.去掉非基本产品
62.基本产品方程体系
……
第三编 生产方法的转变
附录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插图: 第一章 为维持生存的生产 1.两种产品 让我们研究一个极其简单的社会,它所生产的恰恰足以维持自己。商品由不同生产部门生产,并且在收获之后的市场上彼此交换。 假定起初只生产两种商品,小麦和铁。两者一部分用作从事生产者的食粮,其余部分用作生产资料——小麦作为种子,铁作为工具。假定在全部产品中,包括生产者的必需品在内,二百八十夸特小麦和十二吨铁用于生产四百夸特小麦,而一百二十夸特小麦和八吨铁用于生产二十吨铁。一年的经营结果可以表示如下: 280夸特小麦+12吨铁→400夸特小麦 120夸特小麦+8吨铁→20吨铁 生产对全社会的所有物并没有增加什么:四百夸特小麦和二十吨铁都为全社会用光,而生产出来的是这相同的数量。但是每种商品,起初按照不同生产部门的需要在它们之间进行分配,到年终则全部集中在它的生产者手里。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用商品生产商品 PDF格式下载



这书我觉得最大的看点在于,提醒人们,怀疑所谓的正统理论,有一点我是非常赞赏的:“边际”是混乱的根源


小册子好多公式的说,怕看不懂


书的质量很好,就是书的活动过期了


将凯恩斯主义贯彻到底


内容虽少,但很充实,很有思想。微言大义啊!


当当的图书一直是这么给力。书籍很正。


虽然劳动价值论的主张已经流于陈词旧调,但正义的路途不能没有价值真理的相随。事实上,我们极有必要重新与时俱进地解读马克思,重新发现革命理论的当代意义。


需要新的阐释


不错的书,只是看英文原文更爽。


研读了两遍,方法新颖,论证过程逻辑不周延,结论当然错位;即使立论理论正确,也无现实意义--没有使用价值。 另外,其关于机器年金一节,文字表述错位,希望再版予以说明。1,机器价格不可能是使用年限和利息的函数;2,同其下文不相呼应(第75节与77节,请详细阅读77节最后一句)。 详细内容我书面告知出版商,有空我全文发布,供志趣相同者切磋。


  这本书是09年看的。最近翻了下以前的笔记,突然想到本书,便趁自己对这书的印象还未完全淡忘之即写个简评,也算给后面读者提供些参考。
  
  我之所以没给本书满分是因为:一、翻译问题。这本书在上世纪60年代便出了中译本,速度相当快,但至今仍未有更好的版本;本书尤其在“比率”这样的地方翻译的让人糊涂(也不排除是斯拉法写的让人糊涂)。二、斯拉法为了照顾没学过线性代数读者而在代数上的表述省不少笔墨,多用自然语言讲,但我觉得这反而容易让愿意深究的读者(如本人)糊涂,其实若斯拉法肯用矩阵,则不少概念(如基本-非基本产品的区别、生产部门的独立性)理解上会更清楚(比如说用矩阵的秩来解释有多少个独立的生产部门),而且本人以为,斯拉法列的几个方程组与他表述的思想间可能有出入(下面细讲)。
  
  但首先我们要搞清楚,斯拉法写这本小书的目的是什么?诚如副标题“经济理论批判片论”所说,就是要反对新古典的理论。但斯拉法可不是如今日的“批判者”那般喜好大而空洞的“方法论”攻击,他攻击的主要目标其实只有一个,那就是一个著名的新古典教条:利息是资本边际产品的价值。斯拉法通过这本小书证明,即使没有资本边际产品,一个N部门生产系统仍可以产生出利息。
  
  那斯拉法的线性生产系统和没有资本边际产品的利息率有什么关系?那就是线性生产系统的要素是没有边际产品的!如果各位能比较下里昂惕夫生产函数和现在到处使用的C-D或CES生产函数的区别,就会发现,前者的要素不存在替代性,而后两者却存在着完全的要素替代性。也就是说在后两种生产函数中若其他要素投入量不变,一种要素投入增加,那么总产出依然会有所增加,这增多的产出就是那一种多投入要素的边际产品(当然由于生产函数的凸性会导致边际产出越来越少);但里昂惕夫型则不同,所有投入要素必须是等固定比例的,如果单独一种要素投入增多是不会使产出增多的。新古典承袭自克拉克的“边际产品分配律”在线性生产系统中就显得很尴尬了,而斯拉法也借此反驳了这一教条。当然斯拉法是站在古典学派的循环生产系统的传统上借助剩余产品的概念解释利息和工资的,而新古典则是以纯交换经济的模式讨论问题(事实上只有两个时期)。可以看下Geanakoplos的这篇论文对比下两者的区别:“OVERLAPPING GENERATIONS MODELS OF GENERAL EQUILIBRIUM”。
  
  但正如我前面讲的,斯拉法列的几个方程组与他表述的思想间可能有出入,这是什么意思?问题在于,斯氏的生产系统究竟是一个实物的生产系统(像里昂惕夫那样)还是带有名义价格向量的生产系统?如果是前者,这个系统,那就该写成:AX+Y=X,其中A是里昂惕夫消耗矩阵,Y是国民收入,X是投入要素向量;但按斯氏自己列的方程组,写成矩阵则应该是:A‘P+Y=BP,P是价格向量,A’中的元素是每部门每种产品的投入量,B则是产出矩阵,是个对角矩阵(我花了很长时间才意识到B是对角阵)。但矛盾的是,如果按后者,那为何斯拉法在第10节却规定N部门的劳动投入量之和为1呢?这明明是说系统中的Lj是劳动投入系数啊。而且他在23节和其他多处地方都表示要“寻找不变的价值尺度”,也就是说要以某商品作为标价品为其他产品提供相对价格;若采用名义价格向量,是做不到这点的。最后,若某一部门发生按斯拉法所说的生产方法转变,用名义价格向量是无法解释为何其他部门的产品投入不会变化、总产品价值不受影响、等号两端的投入-剩余之和与总产品还能保持相等。
  
  当然,斯拉法的这本小册子还有很多值得发掘的内容:比如基本-非基本品的差别(这个与生产部门独立性有关)、著名的“标准产品”概念、还有技术转折的问题、多产品的联合生产部门(用于处理固定资本的问题)......这本小册子值得发展的内容可能甚至比斯拉法当初写作时的目的更多,比如本人就从这个生产系统中推导出了一个货币中性的条件,有兴趣的朋友也可以自己试下。(当然“货币中性”是个有待说明的东西。我所说“货币中性”仅指无论货币数量如何变动,产品间的相对价格不变,即系统中的价格存在唯一的一组解)


从传统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角度看,我觉得这本书有一个突破:没有劳动价值论,没有用必要劳动作为衡量商品的价值尺度,计划经济、消灭资本是可以设想的。
以前还写过一个心得体会,现在算是彻底忘了。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