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菊与刀

(美)鲁思・本尼迪克特 商务印书馆
出版时间:

1990-6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作者:

(美)鲁思・本尼迪克特  

页数:

218  

译者:

吕万和,熊达云,王智新  

Tag标签:

无  

前言

1981年夏,金克木先生发表一篇文章,从美国女人类学家本尼迪克特(Ruth Benedict)的名著《菊与刀》谈到比较文化和比较哲学①。文章写道: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德日败局已定,美国亟需制定战后对德、日的政策。对德国,美国比较了解,政策也比较明确,即武装占领,直接管制。对日本,美国不太了解。当时有两大问题需要研究:第一,日本政府会不会投降?盟军是否要进攻日本本土而采用对付德国的办法?第二,假若日本投降,美国是否应当利用日本政府机构以至保存天皇!为了回答这两个问题,美国政府动员各方面的专家、学者研究日本,本尼迪克特这本书就是受美国政府委托(1944年)研究的结果。她根据文化类型理论,运用文化人类学的方法,把战时在美国拘禁的日本人作为调查对象,同时大量参阅书刊和日本文学及电影,写成报告。报告中推断出的结论是:日本政府会投降;美国不能直接统治日本;要保存并利用日本的原有行政机构。因为日本跟德国不同,不能用对付德国的办法对付日本。战争结束,美国的决策同这位人类学家的意见一致,事实发展同她的预料和建议一样。1946年,本尼迫克特把这份报告整理成书出版,立刻在日本引起强烈反响。1949年初被译成日文,1949年至1951年,日本几家杂志约请专家举行座谈。

内容概要

“菊”本是日本皇室家徽,“刀”是武家文化的象征。但本尼迪克特在以此命名本书时,似乎并未从这种含义出发,而是以“菊”和“刀”来象征日本人的矛盾性格,亦即日本文化的双重性(如爱美而又黩武,尚礼而又好斗,喜新而又顽固,服从而又不驯等等),由此人手,进而分析日本社会的等级制及有关习俗,并指出日本幼儿教养和成人教养的不连续性是形成双重性格的重要因素。著者把日本文化的特征概括为“耻感文化”,认为它与西方的“罪感文化”不同,其强制力在于外部社会而不在于人的内心。对于这些观点,有些日本社会学者评价很高,认为表现了“深刻的洞察力”。有些日本历史学者则不同意,认为作者把特定时代、特殊社会集团的社会心理当作“日本人”的普遍心理,在方法论上有非历史的和超阶级的缺点。评价虽然不同,影响很大则是事实。1951年此书被列入日本《现代教养文库》,至l963年已重印三十六次。1982年出版的一本介绍“日本学”名著的书中称赞此书是现代日本学的鼻祖,是文化人类学者研究日本的经典性著作。1986年一篇综述战后日本研究状况的文章列举七种代表性观点,说《菊与刀》是令人注目的一种。凡此都表明,此书影响至今不衰。

作者简介

作者:(美国)鲁思·本尼迪克特 译者:吕万和 熊达云 王智新鲁思·本尼迪克特(Ruth Benedict)1887年生于纽约。原姓富尔顿(Fulton),其祖先曾参加美国独立战争。她本人大学时期主修英国文学。1919年入哥伦比亚大学研究人类学,是Franz Boas的学生,1923年获博士学位。1927年研究印第安部落的文化,写成《文化的类型》(Patterns of Culture,1934年出版)一书。1940年著《种族:科学与政治》(Race:Science and Politics),批判种族歧视。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从事对罗马尼亚、荷兰、德国、泰国等国民族性的研究,而以对日本的研究,即《菊与刀》一书成就最大。战后,她继续在哥伦比亚大学参加“当代文化研究”,于1948年9月,病逝。

书籍目录

第一章 任务——研究日本第二章 战争中的日本人第三章 各得其所,各安其分第四章 明治维新第五章 历史和社会的负恩者第六章 报恩于万一第七章 “情义最难接受”第八章 洗刷污名第九章 人情的世界第十章 道德的困境第十一章 自我修养第十二章 儿童学习第十三章 投降后的日本人

章节摘录

  第一章 任务——研究日本  在美国曾经全力以赴与之战斗的敌人中,日本人的脾气是最琢磨不透的。这个强大对手,其行动和思维习惯竞与我们如此迥然不同,以至我们必须认真加以对待,这种情况在其他战争中是没有的。我们正如前此1905年的沙俄一样,作战的对手是一个不属于西方文化传统、而又充分武装和经过训练的民族。西方国家所公认的那些基于人性的战争惯例,对日本人显然是不存在的。这就使得太平洋上的战争不仅是一系列岛屿登陆作战和困难卓绝的后勤工作问题,从而使了解“敌性”成为一个主要问题。为了与之对抗,我们就必须了解他们的行动。  困难是巨大的。自从日本锁国的大门被打开以来的七十五年间,对日本人的描述总是使用一系列令人极为迷惑的“但是,又……”之类的词句,远非对世界其他民族的描述可比。一个严肃的观察家在论及其他非日本民族时,是不大会既说他们彬彬有礼,又加上一句说:“但是,他们又很蛮横、倨傲。”他也不会既说该民族无比顽固,又说:“但是,他们又极易适应激烈的革新”;也不会既说该民族性格温顺,又说他们不轻易服从上级的控制;也不会既说他们忠诚、宽厚,又宣称:“但是他们又心存叛逆,满腹怨恨”;也不会既说他们勇敢成性,又描述他们如何怯懦;也不会既说他们的行动完全出自考虑别人的评价,即自己的面子,又说他们具有真诚的良心;也不会既讲他们在军队中接受机器人式的训练,又描述那个军队的士兵是如何不服管教,甚至犯上作乱;也不会既讲该民族热诚倾慕西方文化,又渲染他们顽固的保守主义。他不会既写一本书,讲这个民族如何普遍爱美,如何对赏和艺术家给予崇高荣誉,如何醉心于菊花栽培,又另外写一本书来补充说,该民族崇高刀剑和武士的无上荣誉。

媒体关注与评论

我读《菊与刀》 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刘晓峰 “日本人生性极其好斗而又非常温和;黩武而又爱美;倨傲自尊而又彬彬有礼;顽梗不化而又柔弱善变;驯服而又不愿受人摆布;忠贞而又易于叛变;勇敢而又懦弱;保守而又十分欢迎新的生活方式。”美国著名人类学家鲁斯·本尼迪克特如是评说。 “日本人生性极其好斗而又非常温和;黩武而又爱美;倨傲自尊而又彬彬有礼。”美国著名人类学家鲁思·本尼迪克特在她研究日本文化的重要著作《菊与刀》中如是概括“最琢磨不透的”日本人的矛盾性格。 在她看来,醉心于菊花栽培和崇尚刀剑两者都是日本民族性这幅绘画的组成部分。理解《菊与刀》这本书的书名,通常是从这一涵义上。但我认为本尼迪克特以《菊与刀》为这本书命名,用意不止于此。 一场空战结束,一位日军大尉第一批飞回基地,他站在那里,数着归来的飞机,数完最后一架后他写了报告,到司令部向基地司令汇报完毕。接着他便倒在地上,身体凉得如冰块一样。原来他胸部中了致命伤早已死亡,“因为一个刚断气的人身体不可能是凉的”。原来已死去的他,用他的精神、他的“强烈的责任感”支撑着完成了这次报告。这是《菊与刀》的作者选取的一段堂而皇之在战时日本正式广播的极端“奇迹”的报道,来说明战争中日本人比西方人更重视精神的作用。要回答那支要“以吾等之训练对抗敌军数量上之优势,以吾等之血肉对抗敌军之钢铁”的军队的精神世界是什么,要理解日本人的这种思维倾向,就要对明治以来统治日本的精神结构进行分析。 如众所知,《菊与刀》不是通常的学者著书。这本书的基础是一位人类学家为战争期间的美国政府提供对日决策参考而做的研究报告。它的一切论述都服从于一个目的,即揭示一个未知民族的灵魂深处的世界。菊是日本皇室的家徽,刀则是武士文化的象征。作者正是从日本人对待天皇的态度入手,通过明治维新以来天皇与武士关系的变化来解剖日本统治思想的演进,从而对上述一问题作出了回答。 本尼迪克特敏锐地注意到,从鎌仓幕府到江户幕府,天皇尽管权力衰微,仍执有祭祀权力,并一直与以幕府为核心的武家统治方式并存。明治维新后,明治政府把幕府将军、藩、武士阶层取消了,但等级秩序并没有取消。重新获得权力的天皇,成为日本内部等级秩序的最顶端,成为超越一切的日本精神的象征。民众取代将军、大名和武士,直接面对天皇尽“忠”。天皇的命令则通过敕令或通过大臣等间接传递给民众。“菊”与“刀”由是重新结构成一个本尼迪克特称为“双重体系”的意识结构。 在这个结构里,对所有日本人来说,天皇就是一切。所有的日本军人,也都是“皇军”,是天皇的部属,是神的选民。这一构造的成功之处,在于迅速完成了日本国民意识的整合,而其软肋则是对已经落后时代的非理性给以绝对强调。由此她得出结论———日本会投降,要利用日本原有的统治秩序,美国不能直接统治日本。事实果然是即便战争胜利无望,神风特攻队仍拼命用自杀式攻击报答“皇恩”,但一旦天皇宣布投降,日本人马上采取完全合作的态度。 《菊与刀》中,还蕴涵着本尼迪克特对日本未来发展的期待。她认为,日本人为他们的生活方式付出很大的代价。但是,战后日本转入了扩大精神自由的过渡期,一切将有所改变。 在全书将要结束的部分,她讲到一位叫杉本的日本夫人。这位夫人在东京教会学习英语时体会到了自由种植花草时的喜悦之情。在日本,那些为参加展览的盆栽菊花,每朵花瓣均经过栽培者细心修整,用看不见的金属线圈维系,以保持形状。在她的笔下,杉本夫人最后摘掉了那些金属线圈。那些恢复自然的盆栽菊花满心喜悦。 本尼迪克特强调,要解放一朵朵被看不见的线圈捆绑的菊花,日本人要负责擦掉自己“刀上的锈”。而这刀“不是进攻的象征,而是理想和敢于自我负责者的比喻”。读到这里我不由得回忆起在日本京都参观菊展的情形。今天日本盆栽的菊花,栽培时大多依旧缠绕着那些线圈,可见一个民族要改变审美是很难的。不过京都鸭川河原上,秋天里盛开的野菊花,那份灿烂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本文摘自:新京报 2005年5月13日


编辑推荐

《菊与刀》看点:中文世界第一个译本,日本文化研究权威翻译!《菊与刀》中文版最早由商务印书馆于1990年6月出版,出版以来畅销不衰,至今已重印16次,印数达12万4千册。 读者对象:对日本文化感兴趣的一般读者。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菊与刀 PDF格式下载



商务版《菊与刀》是本书众多版本中比较好的一个。价格不高,翻译排版都很不错。其实要了解日本文化,看一个美国学者短期突击而成的研究报告,远不可能知道真相。但本书至少可以折射东亚文明在一个美国学者眼中的形象,还是有一定借鉴意义的。


该书毫无疑问被奉为经典,名气也很大。但是由于其成书时的特殊年代决定了作者的视野有局限;另外,从一个西方人的眼睛价值观来考量东方人的世界,有些东西作者并不能弄清楚。另外语言也是一个问题,东方文化翻译成英文,再翻译成中文(当然中译者也参考了日译本),有些词就很不好懂了,比如书里说的“情义”


书本身是不错的,对了解日本文化、民族特性有很大的参考意义。但卓越居然卖盗版书,之前就听说卓越上的一些书是盗版的,比较热门和买的人多的书还是真的但像《菊与刀》这样比较偏门的书可能是难找到正版货源就卖盗版,实在是让人大倒胃口。其他还有什么书我不知道但这本在这里卖的是盗版,各位还是绕道而行吧!


这本是介绍日本社会的经典书籍了,内容也就没什么好说的了,一个美国人研究的日本社会情况,看了这书除了增加对日本的了解,其实从另一方面来说也增加了对美国的了解,因为作者偶尔通过与美国情况的对比来介绍日本的。至于纸质方面,可能是我对纸质比较挑剔,这本书的纸质是比较薄的带黄的那种纸质,给我的感觉是七八十年代的数学教科书那种黄黄的有点乏味。如果不介意纸质的朋友,这个版本也不错的,书的样式小巧简单。


简装本,容易携带。内页没什么花哨,但对于关注内容的读者来说足够了。


书纸张太差,可透视下一页内容


相对而言,其实买书还是要看出版社的牌子的,虽然不能保证一个出版社出的书都是精品,但是还是相对有些保证的、《菊与刀》这书还是研究日本社会的入门书的,所以呢,市面上的版本还是不计其数的。至少我就见过至少四五个版本,但总之,还是以商务的最好,不过据说萨苏的那本注释本也不错,至少对普通读者还不错,但是我个人还是觉得这种注释加入了太多的注释者思想,这样以来难免也会有误解作者原意的地方,所以,一般而言,还是看这样的简洁版最好,当然如果有能力,看英文原版更是最好选择。。。


本人是同时参照《菊与刀》日文译本和此书一起看的。大家知道《菊与刀》的原文是英文写的,翻译成日文后信息的准确度已经有所下降,而且商务印书馆这个译本并不是根据英文原文翻译的,而是从日文译本翻译成中文的,信息准确度就又下降了一层,而且翻译的比较粗糙,有不少错译的地方。如果是想认真研读的话,这个版本不推荐。排版和外形,很糟糕。爱书的人就别买了,摆在书架上很煞风景,更何况翻译质量又如此不好。


这本书给我的感觉不是很好,就像是九几年的东西,感觉像本老古董,油墨印刷得很不好,有些地方是模糊的。


卓越第一次让我失望,整本书从印刷上来讲,完全就是盗版风格(除了封面)。拿在手里看,像在地摊上卖两元一本的盗版书。


内容没得数,字迹不清晰,看着版面不好


一直在亚马逊买书,但这次这本是质量太差,感觉像盗版,失望!大家慎重选择。


纸有点薄,内容很细致


是不可多得的从新视角来看日本,对日本的民族性进行阐释,很透彻,但有一种局外人不是很了解亚洲人种特性的感觉,有很多作者不理解的地方。


纸张有点薄,有点透,看起来像是一本小册子。略微有些失望。


了解日本文化的必读书目,非常好


这本书给了认识日本社会及人们思想的另一面,很有大开眼界之感。


纸质就一般,书的内容不错


从配货到送货也很具体,快递非常好


菊与刀!!!!!!!!!!!!!


读书心得:如何最快地汲取营养


版本比较久


书店看上了这本书


评价、晒单会改发“京豆”来作为奖励。


给我表妹买的,她很喜欢


在购物车很久了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