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全三国文--国学基本经典(上下)

严可均 商务印书馆
出版时间:

1999-10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作者:

严可均  

页数:

375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本书为《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以下简称《全文》)之一集。《全文》清严可均辑,共分十五集:《全上古三代文》《全秦文》《全汉文》《全后汉文》《全三国文》《全晋文》《全宋文》《全齐文》《全梁文》《全陈文》《全后魏文》《全北齐文》《全后周文》《全隋文》《先唐文》,共收录唐以前作者三千四百九十七人(或作三千五百二十人),每人附有小传,是迄今为止收录唐以前文章最全的一部总集,对唐以前历史、文学、宗教、语言等研究,具有极其重要的学术价值。也是中国古代文献中涵盖时间最长的一部文学总集。  《全文》的辑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首先它集中了自有文字以来直至唐代,除史传、诸子、诗赋、专书以外的所有文字,举凡硕学鸿儒、大师巨匠、佛道伎工乃至名媛淑女的长篇巨制、片言只字,无不穷蒐毕讨,加以见存。此书第一次汇辑唐以前的文章,是对先唐文献典籍具有总结性的一件伟业,对学术界、文化界功不可没,称得上是一部功业甚伟的宏篇巨制。  《全文》所辑文字,均注明出处,有利于重检、核校。有多处收录者,备载之,并且甄录异文。这与前代所编的《全唐诗》《全唐文》相比,有很大的差异,从而大大提高了《全文》的学术价值和使用价值,这也是清代辑侠学的一种反映。

书籍目录

全三国义:上 魏  武帝(卷一至卷三)  文帝(卷四至卷八)  明帝(卷九至卷十)  废帝芳  高贵乡公髦(已上卷十一)  元帝奂  武宣卞后  文昭甄后  文德郭后  明元郭后(己上卷十二)  陈思王植(卷十三至卷十九)  中山王衮  曹洪  曹同  曹爽  曹羲  曹彦(已上卷二十)  夏侯悖  夏侯惠  夏侯玄  夏侯献(已上卷二十一)  华歆  王朗(已上卷二十二)  王肃(卷二十三)   贾诩  国渊  邴原  管宁  桓阶  钟繇  钟毓(已上卷二十四)   钟会  孙邕  王凌  王广  董昭  赵俨(已上卷二十五)   邯郸淳  陈群  田豫  孙炎 ……全三国义:下


编辑推荐

  出版《国学基本经典》旨在向读者提供一套能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精华的经典作品。  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其独特的人文心理、品格灵魂,大多由这个民族的传统经典酿成。所以,作为一个中国人、一个有文化的中国人,在一定程度上了解中国的传统经典便显得特别重要。  《国学基本经典》的选目和出版规模本着两个原则:国学的;基本的。换言之:这套书是最应该让今天的读者了解,而今天的读者也最希望了解的中国传统经典作品。全书将分集分册陆续与读者见面。  参加本书整理工作的同志大都是研究整理国学的专家学者,他们在本书均以“某某审订”的方式署名。他们认为本书的整理,应该是在前人研究整理的基础上作出自己的判断甄别,加以删衍补脱纠错。奉献在读者面前的本书,凝聚了几代人的艰辛和汗水。  --虽然如此,本书仍然免不了存在错讹,望得到读者的批评指正。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全三国文--国学基本经典(上下) PDF格式下载



《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为清代严可均所辑,共分十五集:《全上古三代文》《全秦文》《全汉文》《全后汉文》《全三国文》《全晋文》《全宋文》《全齐文》《全梁文》《全陈文》《全后魏文》《全北齐文》《全后周文》《全隋文》《先唐文》,共收录唐以前作者三千四百九十七人(或作三千五百二十人),每人附有小传,是迄今为止收录唐以前文章最全的一部总集,同时也是中国古代文献中涵盖时间最长的一部文学总集,对唐以前历史、文学、宗教、语言等研究,具有极其重要的学术价值。


之前几位朋友说印刷不好,我看还不错嘛~内容经典,没的说~只是有一点要说明~喜欢三国而买了此书的朋友注意了~此书中只包括严格意义的三国文章~比如没有建安七子的文章,因为严格意义上他们算东汉的人~蔡邕也是~荀彧也是~周瑜也是~他们的文章在《全后汉文》里。注意了哈~当然曹操还是有的~虽然严格说他也是东汉人,但名义上还是魏武帝,算是三国时期吧~


因为不需要全套的,所以很喜欢这种分册的全三国文。觉得印刷还好嘛


此一系列版本权威、搜罗宏富、装帧大气、印刷精美,可读,可查,可收藏。


书不错,但是没用上,准备送人啦


当年因为买这套书注册的当当。物是人非书不在。但书的精妙无法抹杀!


还差一本凑够


质朴,言之有物,声情并茂。这一时期的散文成就,以地区而论,曹魏为最,吴、蜀次之。以体裁而言,主要是应用文字,论辩散文次之。近人刘师培认为,曹魏散文与汉代散文不同之处在于:书檄之文,骋词以张势;论说之文,渐事研求名理;奏疏之文,质直而摒华(《中国中古文学史》)。此外,笔札之文,意真而语畅,也是这时散文有别于前代的一个方面。曹魏散文名家,首选即曹氏父子。曹操文章清峻通脱,质朴简约,如《让县自明本志令》、《求贤令》、《整齐风俗令》、《军谯令》、《祀故太尉桥玄文》等。曹丕以书札见长,如《与吴质书》《与繁钦书》、《答曹洪书》等,清丽卓约,富于情韵意趣,对后来旷达一派有一定影响。曹植表章,“独冠群才”(《文心雕龙·章表》),如《求自试表》、《求通亲亲表》、《陈审举表》,多有哀怨;其《与吴季重书》、《与杨德祖书》亦富于抒情意味,辞藻比其父兄华美。“建安七子”中,孔融文章多寓讥讽,如《与曹公书》、《难曹公制酒禁书》,而像《荐祢衡表》、《与曹公论盛孝章书》,则奋笔直书,刚劲锋利。陈琳檄文最为出色,如《为袁绍檄豫州》、《檄吴将校部曲》,铺张扬厉,贯古及今,是传世之作。阮亦擅长符檄,文思敏捷,下笔倚马可待。其他书札,如繁钦《与魏太子书》,吴质《答魏太子》、《答东阿王书》,皆文笔轻灵,属辞自然,情致委宛。蜀国散文家有诸葛亮。其《出师表》,言辞诚恳,志笃文实,叮咛周详而几于涕零,感人至深,被认为是章表之英;又如《与群下教》、《诫子书》,内容充实,说理透辟,精确简练。其他如谯周、正、秦宓也都有文名。吴国作家中,薛综、诸葛恪移文书札,率直明晰,不事藻饰。稍后韦昭、华、薛莹等则渐趋骈俪。华《谏盛夏兴工疏》,取贾谊《治安策》意,慷慨深切,颇有气势。建安前后有一部分子书。早期有荀悦《申鉴》,多借古讽今,攻击曹操其后有蒋济《万机论》、杜恕《体论》、刘邵《人物志》。比较重要的是徐《中论》,立论确凿,类比切当,繁富绵密,不取辩论之体,而多雍容典雅之姿,深受曹丕推重。这个时期子书在内容上不独尊儒术而颇杂名法老庄,其学术价值超过文学价值。


收录全,可惜无注释


严可均的这套书是经典,中华书局、河北教育都出过。商务的这套字迹比较清楚,但只有作者检索,没有篇目检索,使用起来间或不方便。喜欢这套书的理由是因为分为16册,翻阅起来不觉手中沉重,适合躺着看,或短期出门带上一二本翻看……


商务印书馆的书价格一般都比较高,难得有这种定价不高字数却不少的,又赶上搞活动半价,所以欣然出手。拿到书之后,心里稍微有点落差,原来纸张和印刷都很一般,差强人意。总体来说还可以,也算物有所值,性价比说得过去。


内容很好,只是纸质和装帧稍差~~~


手头资料,说不定哪天会翻翻的


内容纸质都不错,只是印刷太差了.有失所望


纸质不行,装帧差


也用于研究汉晋时代的法制及语言演进状况,补充了正史未见记载的资料。只是审订者存在千虑一失。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