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一切坚固的东西都烟消云散了

(美)马歇尔・伯曼 商务印书馆
出版时间:

2003-10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作者:

(美)马歇尔・伯曼  

页数:

525  

译者:

张辑,徐大建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一切坚固的东西都烟消云散了》用迷人的笔触,以十九世纪的政治和社会革命为背景,透过歌德、马克思、陀思妥耶夫斯等人的主要作品,向我们展示了一幅充满矛盾和暧昧不明的现代世界画面。通过重新阐释马克思和深入思考罗伯特·摩西对现代城市生活的影响,作者标示出了二十世纪及其以后的发展轨迹。

作者简介

  马歇尔·伯曼,任教于美国纽约市立大学,讲授政治理论和城市生活研究。他的另一部主要著作是《本真性政治学:激进政治学与现代社会的出现》。

书籍目录

企鹅版前言:宽广开放的理解方式前言导论:现代性的昨天、今天和明天第一章 歌德的《浮士德》:发展的悲剧第一变形:梦想者第二变形:情人第三变形:发展者尾声:浮士德和伪浮士德的时代第二章 一切坚固的东西都烟消云散了:马克思现代主义和现代化1融化的图景及其辩证法2革故鼎新的自毁3赤裸:本来面目的人4价值观念的变形5光环的丧失结论:文化与资本主义矛盾第三章 波德莱尔:大街上的现代主义1 田园诗的与反田园诗的现代主义“几何学已经出现”:沼泽地上的城市普希金的“青铜骑士”;职员和沙皇尼古拉一世统治下的彼得堡:皇宫与前景的对抗果戈理:现实的和超现实的大街话语和鞋子:年轻的陀思妥耶夫斯基2 19世纪60年代:大街上的新人车尔尼雪夫斯基:作为前线的街道大街上的地下人彼得堡和巴黎:大街上现代主义的两种模式政治前景后记:水晶宫、事实和象征3 20世纪:城市的兴起,城市的衰落1905年:更多光亮,更多阴影比利的(彼得堡):影子通行证曼杰利什塔姆:无意义的祝福词结论:彼得堡的前景第五章 在象征的森林中:关于纽约现代主义的笔记1 摩西:高速公路的世界纪60年代:大街上的呐喊纪70年代:把它全带回家注释索引译者后记……

章节摘录

  歌德用这种情况来表明,一种情感的内疚如何能够是自我保护和自我欺骗的。如果浮士德完全是一个卑鄙小人,受到众神的憎恨和嘲弄,那么他还能对葛丽卿做出什么好事来呢?令人惊异的是,魔鬼在此扮演了浮士德的良心的角色,将浮士德拉下山去,进人人类责任和相互关系的世界。但浮士德不久又离开了,这是一次更加兴奋的逃跑。他终于感到,葛丽卿已给了他她能够给与的一切,因此使得他去渴望她无法给与的东西。他在一个晚上与靡非斯陀一起奔向“哈茨山”去庆祝“瓦卜吉司之夜”,一个狂欢性质的魔女聚会。在那里浮士德享受到了远为有经验的不知羞耻的女人、更加使人兴奋的灵药、以及自身就是迷幻状态的奇异的谈话。这个场景,自19世纪以来就由大胆的编舞者和舞台背景设计者给人带来了欢乐,成为歌德伟大的舞台艺术品之一;读者或观者,就像浮士德本人一样,必然会从中得到快乐。只是到了这一夜即将结束的时候,浮士德才有了一阵不祥的感觉,询问被他抛下的姑娘的情况,并且得知了最坏的消息。  现在这条大街展现出新的前景:“我有意更频繁地走上涅夫斯基大街,以便能更生动地描绘,当我确实这么做的时候,我会怎样做。.现在,他设想自己是积极活动的主体,涅夫斯基大街变成了一系列新意义的载体,一座自我演出的戏院。  “地下人”开始筹划他的行动。他的计划渐渐地得到修正:不过,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在建筑和城市规划领域发动了“现代运动”的那些人转而激烈地反对这种现代的浪漫:他们一致走向科比西埃的战斗口号:“我们必须消灭大街”。正是他们的现代图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开始的重建和重新发展的巨大浪潮中取得了胜利。20年来各地的大街,在最好的情况下是被动地为人遗弃了,而更为常见的情况(如在布朗克斯区)则是,它们被主动地摧毁了。金钱和精力被重新引导到新的公路、以及因公路而开辟出来的由娱乐公园、购物中心和郊外住宅区构成的庞大系统之上。于是,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在一代人的时间之内,过去总是用来表达生机勃勃不断进步的现代性的大街,现在却变成了一切污蚀、无序、没有生气、停滞不前、破败和过时的东西的象征一变成了应当被现代性所具有的活力和进步所抛弃的一切东西的象征。  书摘1  歌德的《浮士德》中最有创见和最富成果的观念之一是,文化上的自我发展理想与导致经济发展的现实社会运动两者之间存在着联系。歌德相信,在这两者中的任何一种典型的现代理想得到实现之前,这两种形式的发展必定会走到一起,必定会融合为一体。浮士德和我们都将发现,现代人转变自身的惟一途径就是,根本转变他生活于其中的整个物质的、社会的和道德的世界。歌德的主人公成为英雄的途径是,将受压抑的人的巨大能量解放出来。不仅仅是他自身的能量,而且还有他所触及的一切东西的能量,最后是他周围的社会的能量。但是,他所开创的各种伟大发展——理智的、道德的、经济的、社会的——最终都将使人不得不付出巨大的代价。这就是浮士德与魔鬼的关系的含义:人的力量只有通过马克思所谓的“魔鬼”,即可能以可怕的力量爆发出来而人类根本无法加以控制的各种令人恐惧的黑暗能量,才能得到发展。歌德的《浮士德》是第一个并且还是最好的一个发展的悲剧。  浮士德的故事可以通过三个变形叙述出来:他最初表现为梦想者,然后通过靡非斯陀的介入而将自己转变为情人,最后,在爱情的悲剧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后,他将达到自己生命的顶点而转变为发展者。  第一变形:梦想者  幕启之后,我们看到浮士德一个人在深沉的夜色中困惑地坐在自己的房间里。“唉!我还要在这监牢里坐到什么时候?这个该死的阴暗墙洞……但不管怎样!外面是一个广阔的天地!”(第398-99,418行)这个情景对我们来说应当似曾相识:我们看到过许多在深夜里自言自语的现代男女主人公,浮士德只是其中的一个。不过,这个自言自语者通常很年轻,而且一贫如洗,毫无资历——实际上是在一个残酷的社会里由于阶级、性别或种族的障碍而被剥夺了机会。可是浮士德不仅已人到中年(他是现代文学中最早的几个中年男主人公之一;也许亚哈船长是第二个),而且差不多已取得了他那个世界里一个中年人所能获得的成功。社会承认他,尊他为博士、律师、神学家、哲学家、科学家、教授和大学管理者。我们看到,他的周围到处都是珍贵而漂亮的书籍和手稿,绘画、图表和科学仪器——全都是成功的精神生活的随身用具。然而他所取得的一切听起来都是空的,他周围的一切看起来像一堆废物。他不停地自言自语,说自己根本就没有生活。  浮士德之所以会将自己的胜利看作陷阱,是因为到目前为止,它们全都是内心的胜利。多年来,他不停地思考、做实验、读书、吃药——他成了一个名副其实的人文主义者;他身上没有非人的东西——他尽了一切努力来培养自己的思考能力、感受能力和想像能力。然而他的心灵越进步,他就越敏感,他越孤立自己,他与外部生活——其他人、自然、甚至他自己的需要和行动力量——就越缺乏联系。他的文化,是靠远离生活的整体才发展起来的。  我们看到浮士德召唤自己的魔力,于是一幅壮丽的宇宙景象在他的(和我们的)眼前展开。但他又把目光从闪现的景象中移开:“的确壮观!但不过是一幅幻景。”沉思中的所见,无论是神秘的还是数学的(或两者的)所见,都只是他自己的所见,是一个被动的观察者的所见。浮士德渴望与一个更加生气勃勃、同时更加性感更加活跃的世界建立起联系。    怎样才能把握你,无限的自然?  哪儿才能找到你的乳房,那一切生命的源泉……  让我焦渴的胸脯倾力追寻?(第455-460行)    他的精神力量转向内心时,便转而反对自己并变为自己的监狱。他要竭力寻求一条途径,让自己丰富的内心生活外溢,通过在外部世界的活动来表达内心生活。在浏览他的魔法书时,他看到了“地灵”(Earth Spirit)的符築;于是突然之间,    我看到并感到自己的力量大长,  好像喝了新酒容光焕发,  我觉得有了勇气去世界上闯荡,  将人间的苦乐一概承当,  哪怕与风暴搏斗,  哪怕在冒险中船破人亡。(第462-467行)    浮士德用法术召唤地灵,并在它显现时肯定了自己与它的亲缘关系;但地灵却嘲笑他和他对宇宙的抱负,告诉他应去找一个更接近于他的实际身材的精灵。地灵在隐去之前,轻蔑地给浮士德取了一个将在此后数世纪的文化中产生很大反响的嘲弄性绰号Uber-mensch——“超人”。整部著作都可以用来描写这个象征的各种变形;在这儿重要的是它首次出现的形而上学背景和道德背景。歌德杜撰了Ubermensch这个词,与其说是为了表达现代人的巨大努力,不如说是为了提醒,人的大量努力都用错了地方。歌德笔下的地灵对浮士德要说的是,你为什么不去努力成为一个Men-sch——一个真正的人。  浮士德的问题不是他一个人的问题;这些问题用戏剧的形式,表达了在法国大革命和工业革命之前的年代里刺激着欧洲社会的那些大矛盾。在现代欧洲社会的早期,从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时期到歌德自己的年代,社会劳动分工已产生了一大批相对独立的文化与观念的生产者。这些艺术、科学、法学和哲学的专家们在三个世纪中创造了一个光辉灿烂、生气勃勃的现代文化。然而,劳动分工虽然使这种现代文化得以生存发展,却也使得它的新发现和新见解以及它的丰富的内涵,不为外在的世界所了解。浮士德参与并帮助创造了一种文化,这种文化远远超越了古典和中世纪的眼界,使人看到了各种前所未见的人类欲望和梦想。与此同时,浮士德又是一个停滞不前的封闭社会中的一员,这个社会仍然被中世纪的封建社会形式包裹着,例如同业公会的专业化割断了他和他的观念与外界的联系。作为一个停滞不前的社会中的生气勃勃的文化的承担者,他不得不在内心生活与外部生活两者之间进行痛苦的抉择。在歌德写作《浮士德》所花的六十年中间,现代知识分子要寻求耳目一新的途径来摆脱他们的孤立。这些年代将目睹一种新的社会劳动分工在西方出现,随之将在思想与政治社会生活之间出现一些新的关系——冒险的、以及我们将看到的悲剧关系。

媒体关注与评论

  序  中国古代思想中历来有“变”的智慧。(诗)日:“周虽旧邦,其命睦新。”斗转星移,王朝更迭,上下几千年,“故夫变者,古今之公理也。”(梁启超)  照史家说法,“变”有三个级度:一日十年期的时尚之变;二日百年期的缓慢渐变;第三种变化并不基于时间维度.通称“激变”或“剧烈脱节”。这种变化实为根本性的播撼和震动,它动摇乃至颠覆丁我们最坚实、最核心的信念和规范,怀疑或告别过去,以无可遏止的创新冲动奔向未来。倘使以此来透视中国历史之变,近代以来的社会文化变革也许正是这第三种。


编辑推荐

  《一切坚固的东西都烟消云散了》编辑推荐:他得出的结论是,适应不断的变化是可能的,建设真正现代社会的希望也正是在这里。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一切坚固的东西都烟消云散了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