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远见

(美)克里斯滕森,安东尼,罗恩 著,王强 译 商务印书馆发行部
出版时间:

2006-6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发行部  

作者:

(美)克里斯滕森,安东尼,罗恩 著,王强 译  

页数:

430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一个炙手可热的新创企业将会成功还是失败?何种新兴技术是消费者可以利用的?进入者是否对领先的在位者构成真正的威胁?政府管制将如何影响竞争战?公司的管理者作出的决策是明智的还是短视的?哪个公司将最终成功? 不管你是投资者、分析家,还是经理主管,你的成功将直接取决于你准确回答这些问题的能力。在这本具有开创意义的书中,国际知名的创新专家克莱顿·M.克里斯滕森及其研究伙伴斯科特·D.安东尼和埃里克·A.罗恩提出了一种可靠的方法,将帮助你解决这些问题。 本书是以克里斯滕森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两本书——《创新者的窘境》和《困境与出路》中所阐述并被证实的理论为基础的。《创新者的窘境》一书解释了为什么成功的公司常常被破坏性创新所颠覆,《困境与出路》一书则阐述了准创新者可以使用的预测程序,以成功地发起这些创新。在本书中,作者们认为,即使那些不拥有产权信息的人也可以使用创新理论来获取对某一行业未来的强有力的洞察,并基于这些洞察作出更加明智的决策。 本书通过对五个行业——航空业、教育业、半导体业、医疗保健业和电信业的深入研究,提出了一种分析模式和切实可行的工具,使决策制定者能够: ◆在市场和专家识别出变化之前,发现改变产业的公司或者商业模式 ◆预测正面竞争战中的胜利者和失败者 ◆评估特定公司的选择将提高或者降低其成功的概率 凭借其对行业变化的独特视角,本书将帮助投资者更加清晰地观察未来,并将创新理论的预测能力应用到他们自己的工作中。

作者简介

克莱顿·M.克里斯滕森:哈佛商学院罗伯特和简·西齐克教席企业管理学教授,同时还研究技术、业务管理以及综合管理。

书籍目录

致谢导言第一部分 如何使用创新理论进行分析 第一章 变化的信号:机会在何处 第二章 竞争战:如何评估竞争者的实力 第三章 战略选择:识别关系重大的选择 第四章 非市场因素如何影响创新第二部分 基于理论分析的例证 第五章 破坏性的文凭:教育业的未来 第六章 破坏展翅高飞:航空业的未来 第七章 摩尔定律会继续适用吗:半导体业的未来 第八章 治愈庞然大物:医疗保健业的未来 第九章 海外创新:运用创新理论评估公司和国家战略 第十章 冲破有线网络的束缚:电信业的未来结论 下一步会发生什么注释 附录 核心概念摘要专业词汇作者简介译后记

章节摘录

  第二种模式要求公司使顾客更容易地完成想做而未能做(且经常被忽略)的重要工作。电话使人们能在短距离内更容易地沟通,而且是以一种熟悉、自然的谈话方式。用户只需拿起电话,要求接线员接通电话。  随后,当无线电话推出,它们很明显也符合顾客现有的行为模式。顾客使用一个相似的设备,在标准化的键区内拨号,对着听筒讲话。甚至基本特征和计价模式也模仿了线路电话。唯一的重大区别就是拨号音的消失。无线电话使人们更容易完成过去他们优先考虑但未被满意地完成的工作,例如“使我的通勤路程更有效”,或者“紧急情况下可以联络”。新市场破坏性创新对行业的长期变化具有巨大的潜力。  然而,它们是最难识别的创新。一个公司正在创造新市场破坏性增长的信号是什么呢?一个明显的信号就是在一个新崛起市场中的高增长且持续提高的增长率。关键在于要在新市场的绝对规模之上,关注增长率和增长率的提高。识别具有持续增长率的新市场,使你能在市场规模尚微不足道时就发现这些重要的发展。。电话和无线电话都在新的通信背景下创造了巨大的增长。另一个信号就是目标顾客的行为,例如青少年、大学生、“黑客”、小企业主或者发展中国家的人们。当一个新的产品或服务使他们更方便地完成过去无法完成的事情时,他们通常能够容忍性能的不完善。如何识别非消费者是否存在?一种方法就是绘制出产品或服务输送链。新市场破坏性创新倾向于从输送链中取出一个链环,使人们自己做过去需要专门技术才能完成的工作。此外,通过正确的市场研究来设法识别出无法完成的工作也是十分有用的方法。在此顺便谈谈关于价格的一个提示:新市场破坏性创新通常是相对低价的。然而,就绝对值而言,它们并不必然便宜。首批移动电话、个人电脑、照相机等等,都很昂贵。  尽管如此,比起现有的、可利用的技术所提供的产品,它们明显更便宜。例如,20世纪70年代末期,移动电话仅有的真正替代品就是向每个你希望联系的人提供民用波段无线电,但它过于昂贵,极为不方便且难以实现。一些新产品昂贵的特性限制了那些迫切需要完成某一工作的人们的消费。不过,随后的改进通常能够创造生产效率,使价格下降,从而使更多的顾客群能够使用破坏性产品或服务。

媒体关注与评论

  在克里斯滕森、安东尼和罗恩令人赞叹的新书中,不仅仅预测了未来,还为我们提供了预测未来的工具。如果你不想对未来毫无所知,请现在就读这本书,你将从中获益。  ——管理顾问 《出人头地》的作者 约翰·哈格尔  本书研究透彻,见解精辟,想要作出明智选择的决策者不可不读。  ——卡克斯顿健康医疗控股公司首席执行官迪克·福斯特  对企业领袖、投资者和分析师而言,本书提供了实用的诊断工具、补救方法以及精辟的案例分析,无论你是攻击者还是防御者,都能凭借此书获得成功。  ——北极星风险投资公司合伙人艾伦·斯普  本书作者对一些最重要的管理思想作了引人入胜的延伸,给经理人提供了最需要的东西——更合时宜的行动以及取得更佳成果的明确实用的向导。  ——摩立特公司总裁 马克·富勒  这是一本美妙、充满智慧、鼓舞人心的佳作!借助于简单易懂的隐喻、具有说服力的分析过程以及实践者的工具箱,作者清楚地解释了这个理论,并以令人信服的分析证明了它。  ——朗讯科技公司前首席技术执行官鲍勃·马丁  如果你的工作需要预测变化,本书将是一本有价值的工具书。  ——通讯与硬件研究公司高级副总裁克劳福德·德尔普雷特  运用这一思想,冷静踏实地预测产业变化,我们都可以成为破坏专家了。这些理论经得起时间的考验,投资者们都需要在他们的书架上加上本书。  ——美林证券全球技术战略家史蒂文·米卢诺维奇


编辑推荐

  亚马逊网站年度十大好书,《创新者的窘境》和《困境与出路》作者的最新力作!  商务印书馆——哈佛商学院出版公司携手引领经济管理新思维。  大公司不是一夜间就倒闭的。事实上任何产业的巨大变化不会在瞬间发生,而一旦不幸发生了,对孤注一掷的投资人以及数百万的持股者来说,其结果是毁灭性的。  所以拥有远见,用变革理论预测产业未来成为一种必要!  教育界能运用创新理论吗?航空业的未来在哪里?半导体和通信业如何面对创新的挑战?医疗保险业已经进入了破坏式创新的春秋战国时代了吗?  本书通过对以上行业的深入研究,提出了一种分析模式和切实可行的工具,使决策制定者能够:在市场和专家识别出变化之前,发现改变行业的公司或者商业模式;预测竞争中的胜利者和失败者;评估特定公司的举措是否将提高其成功的概率。  本书适合企业经理人员、管理学者、商学院师生和一般读者。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远见 PDF格式下载



在市场和行业评估方面,对公司开展的新业务,以及正在创业的企业都有非常大的用处


朋友推荐我看看,翻了下,对未来的预测还需先开拓自己的思维


大家的远见与预测!


刚拿到图书,导师推荐阅读的,对于企业发展遇到瓶颈,有助看清状况找到出路。正在阅读中,欢迎其他读者一起交流。谢谢


学习如何创新。


想要看看什么是远见,看看吧。现代科技日新月异,需要远见


内容不错,但是收到书时该书前面4页都掉下来了。我实在是懒得再找,就自己用双面胶粘帖上了。不过买本儿新书弄成这样,实在挺糟心。已经碰到不是一次两次了,希望咱们当当下次注意。


非常喜欢克里四问坦森的书,这本书真的很不错


本书金字塔图总结的非常好。


大师的书就是经典,要反复体会。


超前的眼光与方法


换货时没电话我,旧书要怎么还给你们?


好看 有用


应该不错,有时间好好看看


经典书籍,值得一阅


rt,值得学习,不过好像国内的环境和美国的差异有点大


以需求的细分阐述创新的立场和发展。在产业研究方面实在值得思量。值得细读。


從創新者的窘境、困境與出咯到遠見這三部曲,不論管理人,老闆及投資者都可從中得益。與基業長青和從优秀到卓越同級。


书中的思想独到、精辟,让人读了以后有豁然开朗的感觉,美中不足一是封面已经泛黄并有一定程度的破损,不知道是不是库存积压太久的原因?二是不少地方的翻译不佳,逻辑不通,让读者觉得晦涩难懂,而且有些专业术语翻译的也不够到位。


还没看呢,不过书的质量很好,符合当当一贯的品质作风


有点出入


书很旧,很脏


烂书 性价比极差


学经济的人,意淫技术行业


  克里斯滕森(Clayton M. Christensen)指出要评估三类顾客群:(1)非消费者;(2)未充分满足的顾客;(3)过分满足的顾客。第1类消费者往往与新市场破坏性创新相关,例如当年贝尔公司新推出的电话服务满足了许多不方便使用电报的非消费者;第2类消费者往往与高端维持性创新相关,例如从黑白电视到彩色电视,许多大公司都倾向于关注这一类消费者群体;而第3类消费者,产品改进为他们带来的边际收益是递减的。
  
  My comments: 可以对比考虑一下产品设计的分析工具Kano model。克里斯滕森指出的三类顾客群,也许恰好可以对应三类客户需求。对于非消费者,如果你的产品激发了他的潜在需求,具有excitement characteristics,那么你的产品就形成了新市场破坏性创新;对于未充分满足的顾客,对应于expected characteristics,质量越好,客户满意度就越高;对于过分满足的顾客,可以认为大致对应于must-have characteristics,所以我们会觉得中国电信的国际长途音质确实不错,但是为什么不用skype呢,只要skype也提供基本的通话质量,额外的音质的边际收益几乎是可忽略的。
  
  克里斯滕森分析了美国的教育产业。以同样的分析工具——动机-能力框架——分析中国的教育产业,我的分析结果很悲观。在政府管制下,非消费者事实上被有意无意的忽视了。非消费者,在目前的情况下,就是那些已完成或尚未完成九年制义务教育就进入就业市场的未成年人以及成年人,他们需要提升他们的劳动技能,但完全不可能进入传统的大学,甚至不可能进入职业学院。而当前的教育政策压制了教育机构有效开发这一块市场的动机。另一方面,初等和高等教育机构内充斥了过分满足的顾客,只要看看中小学生的大书包(现在部分学生已经升级到旅行箱了)以及大学课堂的翘课率就明白他们是多么的被过分满足,但是教育部不允许教育机构提供精简版的服务,显然你无法想像在中国的大学里可以不考英语四级、不上许多“哲学”课程。而对于那些未充分满足的顾客,官方教育机构可能恰好没有足够的能力去提供合适的服务,所以长江与中欧才那么火爆。长江与中欧有特殊的背景,而对于那些没有什么背景的一般性潜在进入者而言,进入门槛实在不底。确实有相当数量的民营中学生源过剩以至于需要各级政府决定录取谁不录取谁,但这些学校都不是破坏性创新者,他们都遵循了已有的市场模式,他们提供的服务与官营机构并无二致。而高等教育市场呢,似乎没听说哪所民营大学是不需要上“哲学”课程的,倒是听说一些学校连上课都要打卡,而且是指纹识别。所以,目前来看,中国的教育市场只能归于“困境”。当然,这是基于目前的政策环境,如果政策有变,那也许一夜之间就能成为创新的“温床”。总之,当下的道路是曲折的,长期的前景是光明的。
  
  BTW,该书译得相当生硬,校得也不够认真。例如MIT就成了马萨诸塞州技术协会,让我对现在的翻译软件们大失所望呀。


对于教育资源的需求分析很有意思,非常欢喜。谢谢分享!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