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显廷回忆录
2006-9
商务印书馆
方显廷
376
无
作为南洋大学理事会执行委员会成员,我有幸在1970年12月大学召开的一次关于新加坡小型工业的研讨会上,得遇方显廷博士。在随后的社交与学术两方面的接触中,我高兴地得知,方博士不仅仅是一位令人尊敬的经济学家,同时也是一位真诚的社会工作者。他总是乐于对他所认识的任何人,以及他所居住过的任何国家,给予全心全意的奉献。 他的心地善良是有渊源的。因为自从1903年他诞生之日起的70余年之中,方博士一直生活在一个贫穷落后的亚洲。那是像他那样的社会精英们的责任——通过经济发展与现代化,来教育和唤起群众,致力于改善他们自己的命运。他通过在二次大战之前于天津南开大学教授当代经济学、在二战刚刚结束之后为中国的工业化制定经济计划、在50年代和60年代,以顾问和调研专家的身份,服务于联合国亚洲及远东经济委员会所涉及地区,以及最终在扩展经济及商业管理研究项目中,协助新加坡南洋大学开展工作,并对毕业生进行的指导诸方面,出色地完成了他所从事的种种工作。事实上,在过去70余年中,方博士所经历的人生历程,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一部当代亚洲为争取进步与发展的奋斗史。因此,这本自传,不仅仅是一位杰出的经济学者个人的人生故事,同时,也记录了自20世纪初以来亚洲的现代化进程。 在方博士自1968年至1971年在新加坡的3年之中,除了如上所述他在南洋大学的工作之外,他还指导和主持了几次研讨会,内容聚焦于我们国家的工业化前景;同时,在1970年,他进一步发表了著名的单行本《新加坡经济发展之战略》,指出通向新加坡工业化成功之路的正确方向。对于新加坡来说,方博士确实是一位伟大的朋友,同时也是我国年轻一代经济学家与工业家们可尊敬的老师。我谨将这位尊敬的教授的这本书,推荐给我们年轻一代的领军人物们。
序言自序第一章 在宁波的童年生活 1903~1917第二章 上海纱厂里的学徒生活 1917~1921 第三章 在美国受教育 1921~1928第四章 经欧、亚的归国旅程 1928 第五章 在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的事业与生活 1929~1937第六章 抗日战争时期的活动 1937~1945第七章 美国间奏曲 1941~1943第八章 生活并工作在物价飞涨的上海 1946~1948第九章 在泰国曼谷亚洲及远东经济委员会的调查、研究、培训和顾问工作 1949~1968 第十章 在南洋大学回归教学工作 1968~1971第十一章 在中国、英国、美国的退休生活附录一 方显廷主要著述一览 纪辛/整理附录二 方显廷:《西方物质文明带来了道德的堕落》附录三 方显廷:《1949~1953年中国大陆的经济发展》(Economic development in mainland China,1949~1953) 附录四 海外所藏方显廷博士著述目录 附录五 缅怀方显廷师 译后记
书摘当日本侵略军窜犯华北并向西南推进至华中地区时,政府不得不首先着手防御,并采取种种步骤向着大西南和西北内地撤退,以延长抵抗战争。集中在上海以及附近地区的工业设施被拆除,并沿着长江首先迁移到武汉,然后再到重庆——当时自由中国的首都。原在北方和西北一些较重要的高等教育机构则合并成为两所大学,第一所在湖南省的长沙,第二所在陕西省的西安。 如前所述,由北京和天津的三所杰出大学合并的第一临时大学,最初计划在武汉以南的长沙成立,那里是铁路网络枢纽和长江中游水路运输的中心。 杨石先兄同我一道,是在七月下旬第一批被南开派往长沙去做准备工作的。家属则留在天津,待情况略有好转且诸事较为就绪之后,再随南开其他同仁及其他家属们南下。自香港到广州乘火车途经韶关和衡阳北上抵达长沙之后,我们即刻到设立在长沙圣经学院的第一临时大学总部的临时秘书处报到,并对那里可用的教学设施进行了估量。 湖南省以由其本地杰出的学者型政治家曾国藩领导的中国第一支现代化军队镇压太平天国起义(1850—1865)而著称。湖南的兵士们以坚毅不屈、勇敢无畏的品质为人所称道。湖南省盛产中国南方人作为主食的大米。在湖南的餐馆中和宴会上,人们不会不注意到:端上来盛有菜肴的盘子要比一般的尺寸大得多,而进食用的筷子其长度也是外省少见的。以上二者均意味着湖南省是一个富饶而具有繁荣昌盛前途的鱼米之乡。由于湖南降雨量丰富、气候潮湿,故而人们喜食辣椒和其他辛味食物。那里的女性以容颜姣好但性格急躁而闻名。一旦当她们对异性产生了爱情,则会极度地认真对待,使人无法脱身。 长沙,作为湖南省的省会,1953年拥有超过50万的人口。它是从洞庭湖流出的湘江沿岸一个重要的港口城市,可供吨位为500吨的轮船进出。位于湖南省这一“粮仓”心脏地带的长沙,是中国第一流的大米交易中心之一。它也同时出口茶叶、木材、苎麻和有色金属,特别是锑和钨。中国是世界居领先地位的锑、钨这两种有色金属的生产商。这座城市还以其手工艺品,特别是刺绣与瓷器闻名于世界。长沙在古代是湘江南北水路交通线上一个文学和教育的中心。以其著名的诗篇《离骚》传名于后世的中国战国时代伟大的诗人政治家和爱国者屈原,便因作为最后一名抗议楚国暴君腐败与苛政的斗士,以他62岁的高龄,自沉于湘江支流泪罗江而亡。楚君与其子终因没有采纳屈原的建议,导致楚国的灭亡。而亡楚的秦国国君,自那以后便以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位皇帝而闻名于后世。嗣后,在中国三大传统节日之一的阴历5月5日,人们为了纪念屈原的忠诚和爱国主义精神而举行龙舟赛和吃粽子。相传当时的人们还把粽子沉人江底,以期江中的龙王用粽子果腹,而不致以诗人屈原的遗体充饥。在湘江左岸,长沙市的对面,矗立着岳麓山。那里是湖南大学校址所在地。校园里到处都是挂满了红叶的枫树。在这一片充满多情女性的土地上,那火红的枫叶,表达了她们对异性和对生活的炽热的爱。 像中国这样一个幅员辽阔的国家,有限的交通运输设备在战时只能优先分配给军队,而老百姓则不得不在从北方逃难到华中的过程中遭遇大量的困难。与此同时,在长沙这个临时驻地,作为先遣人员,你得为即将到来的行政管理人员、教师队伍和来自三所北方大学的学生们准备膳宿供应。就在诸事正在准备之际,长沙发生了一场大火,市中心的商业区被焚毁,而日寇侵略军又正继续向着华中地区袭来。三校的领导层本来已做决议,暂定在1937年11月上旬第一临时大学将在长沙开课,然而不久,一纸来自教育部的命令决定将第一临时大学进一步从长沙向西南内地移至昆明。 P98-100
在过去70余年中,方博士所经历的人生历程,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一部当代亚洲为争取进步与发展的奋斗史。因此,这本自传,不仅仅是一位杰出的经济学者个人的人生故事,同时,也记录了自20世纪初以来亚洲的现代化进程。
无
南开经济学的创始人
回味
作者花了很多笔墨描写所处的历史、环境,也详细叙述了其一生的很多次重要选择。
这是作者写给子女的传记,但作者以一位严谨经济学家的客观角度描写了一生。
书中作者很少讲到自己的求学经历和学术生活,讲的大部分都是行政工作。很难从书中得到什么有用的信息,还有很多是从资料中摘过来的,意义不是很大。
同时译文也不是很好,例如同一个机构的名字在书中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译法,语句也不通顺,读起来很别扭。
方显廷回忆录——一位中国经济学家的七十自述
Reminiscences of a Chinese Economist at 70
商务印书馆 2006年·北京
方显廷是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的著名经济学家,当时和何廉、马寅初、刘大钧并称四大经济学家,在国内外享有极高的声誉。但是新中国成立后,他就逐渐淡出了学术界的视线,不为人知。大约在2003年11月的时候,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经济史研究室的纪辛先生,偶尔从方显廷的恩师穆藕初先生的公子穆家修家里得到回忆录(英文)的复印件。纪辛先生就于方显廷的女儿方露茜联系,希望将其翻译成中文。几经周折之后,2006年9月商务印书馆出版了这本自述。
1903年9月6日方显廷出生在宁波。其父方智玉生于1842年,是一个勤劳的珠宝商人。在方显廷3岁时,一场大火使得方家中落。在读了几年私塾之后,方显廷进入了波斐迪小学(Methodist Primary School, Ningpo)学习英文。1917年,在方显廷的三姐夫的介绍下,方显廷成为了上海厚生纱厂新招的70个学徒工中的一员。为了给方显廷送行,方母当掉了最后一件首饰,给他买了一顶蚊帐送行。
厚生纱厂的经理穆湘玥(藕初)是那些学徒工的师傅,也是方显廷一生当中最重要的导师。在穆湘玥的帮助下,方显廷一步步的走上了人生的辉煌。用现在的话说,穆湘玥是一个儒商。他曾经手书条幅一帧,以为学徒们的座右铭:
秉烛中夜宜勤读,闻鸡起舞锤筋骨;
冀尔青年当自勉,誓成大器为民族。
作为郑州人,尤其应该感谢穆湘玥,他创办的豫丰纱厂成为郑州纺织工业的黄埔军校。只可惜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下,该厂在房地产商的推土机下成了一陀废墟。
由于懂英文的关系,方显廷很快就被穆湘玥调到了厚生纱厂设在市中心的办公室。1920年的春天,方显廷给穆湘玥写信,希望得到一些农学和纺织方面的书籍。穆湘玥乃是爱才之人,他当即决定让方显廷辞职准备暑期的中学入学考试。方显廷没有让穆湘玥失望,他以第二名的成绩考入了南洋公学附属中学。后来,又是在穆湘玥的帮助下,方显廷进入了美国威斯康辛大学。除此之外,穆湘玥还资助了罗家伦、段锡朋、康白清、汪敬熙、孟寿春等22人。方显廷在美国用了七年的时间完成了大学和研究生的学业(1921~1928):在纽约大学拿到了理学学士学位;在耶鲁大学得到了博士学位。在纽约大学期间,经何廉介绍,方显廷加入了成志会。成志会的主要成员有:蒋廷黻、张伯苓、何廉、凌冰、萧公权等。
学成归来之后,方显廷放弃了国家经济访问局局长的职务,来到了掘地三尺有书香的八里台。
在他和何廉的努力下,1931年中国第一流的经济研究所在南开大学成立。这是中国经济研究和教育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里程碑。它力图彻底改变当时流行的教学惯例,即:用西方经济学理论一成不变地向中国学生灌输。南开经济研究所的口号就是要把经济学“中国化”。时至今日,沿着前辈们指引的方向,我们依然在路上。再者,4000余年来中国人一直是以近似值的观点,而不以量的精确性来观察事物。为了改变这一现状,南开经济研究所从身边做起,先后编辑了《南开统计周刊》、《中国经济月报》、《经济统计季刊》、《南开指数》等。同时还利用调查研究的方法,对天津市以及河北高阳乡村地区进行了考察,取得了不少的成果。卢沟桥事变后,方显廷成为了西南联大的一员。
抗战结束后,方显廷在上海中国经济研究所工作了一段时间。随后进入亚洲及远东经济委员会,方显廷一直致力于不发达国家经济的研究。1968年,方显廷进入新加坡南洋大学重新拿起了粉笔。由于他“在经济学领域杰出的学术成就”,1972年他被授予南洋大学荣誉教授的称号,但是方显廷缺席了这项殊荣。
一番漂泊之后,方显廷在硅谷落脚,终老于日内瓦。
合而言之,政治清明,实业发达,人民可以安居乐业,便是我个人梦想中的未来中国。
——穆藕初,“新年的梦想”,《东方杂志》1933年
方显廷在其回忆录中对穆藕初推崇备至,字里行间尽显感恩戴德之意。这源于穆藕初慧眼识才,资助方出国深造,遂成就方显廷作为民国四大经济学家之一的盛名。而何廉得方显廷之助,在国内也使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成为远东地区最好的经济学研究机构之一。这是一连串的机缘巧合,但离不开穆藕初的高瞻远瞩。
穆藕初是上海川沙人,实业起家,创德大、厚生(今上棉31厂)以及豫丰纱厂,经营一度鼎盛。毛泽东曾在《外力军阀与革命》一文中把穆藕初归为“新兴商人派”。钟祥财在《读<穆藕初先生年谱>》一文中提到:1939年11月下旬,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强调要克服投降危险,为此必须组织中产阶级,组织工农民众,组织武装力量和政权,“中产阶级包括一部分资产阶级,如穆藕初等。”1940年10月,毛泽东致函刘少奇﹑陈毅﹑叶挺﹑项英等,指示注意吸收民族资本家及其代表参加根据地建设,再次提到穆藕初。中国共产党在穆藕初死后,多有褒奖之辞。例如董必武送挽联,称:“才是万人英,在抗战困难中,多所发明,自出机杼;功宜百代祀,于举世混浊中,独留清白,堪作楷模。”
实际上,穆藕初对共产党的影响只在一时,而且也是由于抗日之故。1933年6月15日,穆藕初在王造时主编的《自由言论》半月刊上发表《和与战》一文,强调增强国力、抵御外敌的根本之法有五个:“(一)废除一党专政;(二)准许人民言论﹑出版﹑集会﹑结社等种种自由;(三)实行贤能政治;(四)励行法治;(五)废除苛捐杂税,及制止一切等于欺诈取财之非法勒索。”作为政治斗争的手段,这也可以为与国民党居于对抗地位的共产党所用,但随着共产党的发展,穆藕初所坚持的理念就难以为之接受了。穆藕初通过个人活动以及社会地位对新生的共产党有吸引力,但本质上,两者的交集并不多。
而穆藕初对于中国文化的影响才是更为重大的,称“居功至伟”并不为过。其中最为人称道的莫过于振兴昆曲。1921年起创办苏州昆曲传习所,三年间累计资助5万元,使昆曲一缕香火不绝,对保护这一高雅艺术有“不朽之功”。
穆藕初对中国商业经济思想的发展有两方面的贡献,一是其自身的思想。穆藕初1909-1914年留洋,入维斯康辛大学农科,后获管理学硕士。科学管理之父泰罗对其有影响,穆藕初回国后翻译引进了泰罗创立的科学管理理论,堪称中国企业管理现代化的奠基人。(张生元,1994)穆藕初的商业思想主张农工诸业并举,农业是发展工商业的基础,所以学过农科的他认为应该首先“改良农作物,增进产量。然后酌量各地情形,次第谋划各项实业”。并且其积极主张发展交通运输业与金属业,为发展商业创造条件。而且,与众不同,穆藕初认识到人力资本在商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性,主张在大力发展商科教育的同时,对现有商人进行各种形式的商业知识教育(丁孝智,2001,45-47)。
穆藕初同时在自己创办的纱厂中实践了泰罗制。并且穆藕初出任1928年国民政府工商部常务次长,1931年改任实业部常务次长。在任期间修订大量工商法规,也算得上是中国近代经济制度的设计者之一。
二是热心资助教育事业,通过培养年轻人间接影响中国经济思想。中华职业教育社、上海位育小学、北大的出国留学资助金等,都得他慷慨解囊。穆藕初联系蒋梦麟,言及出国留学资助一事,蒋梦麟请其资助“五四”运动学生领袖等5人出国,穆允之。此五人为罗家伦(国立清华大学校长)、段锡朋(国民党资深党员、内阁大臣)、康白情(著名诗人)、汪敬熙(台湾中央研究院心理学研究所所长)、周炳林(北京法学院院长)。穆藕初资助学生前后共计20人,其中也包括方显廷(《方显廷回忆录》误将“周炳林”记作“孟寿春”)。后罗家伦与方显廷等人念穆藕初高义,设穆藕初奖学金,资助学生出国深造(上海《大众报》,1937年6月14日)。首届获奖者包括中山大学农科李有成,西南联大理科杨振宁,以及西南联大经济周大晶。穆藕初以其远大眼光培养了一批学业有成的人,成为后来中国业界与学界举足轻重的力量。而通过方显廷等人,也对中国经济学的发展有了间接的影响。
穷穆藕初之一生,士农工商皆有所涉猎,与传统文化,与实业建设,与教育事业,皆热忱赤心。思想之传世,尤需实践之推动,穆藕初的传奇一生“行胜于言”,其眼光、其胸襟、其抱负,远超同时代人,黄炎培对此有精当评价:“(穆藕初)对社会事业,未尝烂施资助,而独被发见为意义远大”,而又“不暴其事于人前”,正所谓“将身自致青云远,有德能忘浊世贤”(黄炎培,1943)。
方显廷著:《方显廷回忆录》,方露茜译,商务印书馆,2006年9月,38元。
穆家修等:《穆藕初先生年谱》,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5月,88元。
丁孝智:《五四以来中国商业经济思想的发展》,广东人民出版社,2001年7月,17.5元。
李牧之:方显廷回忆录
南开经济研究所自创立起,在国际上声望卓著,尤其是在中国近现代的工业经济的研究上,硕果累累。其创始人之一是方显廷,另一位是何廉,他二人与马寅初、刘大钧并称民国四大经济学家。方显廷毕业于耶鲁大学,得益于其早年在纱厂的学徒经历,他在南开经济研究所撰写了大量关于天津、华北以及中国的工业经济研究,工业化也正是他对中国经济发展的期待。除此以外,他与何廉以西方经济学的研究方法,结合中国经济现实,以近现代工业经济为主要研究方向,建立了一个优秀学术团队,如陈序经、李锐、吴大业、滕维藻等人,这最终使得南开经济研究所声名远播,直到今天,南开大学在此领域依旧有优势。
民国精英除了陈寅恪等部分人文学者,理工科学者及经济、法学等应用学者多有投身社会实务,在经济学家中,无论是方显廷、何廉,还是张嘉璈、汤良礼,民国的经济学家都娴于经济实务,他们或者主持宏观方面的年度经济建设设计工作,或在微观经济中任银行总裁等职务,因此《方显廷回忆录》也从一个侧面为我们展现了民国的经济史。而当下对民国经济学学科史的研究尚属空白,梁捷曾在亚马逊网站寻得一本相关著作,是美国南伊利诺斯大学教授特雷斯考特(Paul B. Trescott)研究1850年到1950年期间西方经济学东渐历程的,名字叫做“Jingji Xue”,而国内四川师范大学的孙大权博士则在此领域用力十数年,著得《中国经济学家的成长:中国经济学社研究(1923-1953)》(上海三联书店,2006年8月),资料收集甚详,不可不读。
方显廷著:《方显廷回忆录》,方露茜译,商务印书馆,2006年10月,38元。
南开经济研究所自创立起,在国际上声望卓著,尤其是在中国近现代的工业经济的研究上,硕果累累。其创始人之一是方显廷,另一位是何廉,他二人与马寅初、刘大钧并称民国四大经济学家。方显廷毕业于耶鲁大学,得益于其早年在纱厂的学徒经历,他在南开经济研究所撰写了大量关于天津、华北以及中国的工业经济研究,工业化也正是他对中国经济发展的期待。除此以外,他与何廉以西方经济学的研究方法,结合中国经济现实,以近现代工业经济为主要研究方向,建立了一个优秀学术团队,如陈序经、李锐、吴大业、滕维藻等人,这最终使得南开经济研究所声名远播,直到今天,南开大学在此领域依旧有优势。
民国精英除了陈寅恪等部分人文学者,理工科学者及经济、法学等应用学者多有投身社会实务,在经济学家中,无论是方显廷、何廉,还是张嘉璈、汤良礼,民国的经济学家都娴于经济实务,他们或者主持宏观方面的年度经济建设设计工作,或在微观经济中任银行总裁等职务,因此《方显廷回忆录》也从一个侧面为我们展现了民国的经济史。而当下对民国经济学学科史的研究尚属空白,梁捷曾在亚马逊网站寻得一本相关著作,是美国南伊利诺斯大学教授特雷斯考特(Paul B. Trescott)研究1850年到1950年期间西方经济学东渐历程的,名字叫做“Jingji Xue”,而国内四川师范大学的孙大权博士则在此领域用力十数年,著得《中国经济学家的成长:中国经济学社研究(1923-1953)》(上海三联书店,2006年8月),资料收集甚详,不可不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