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细读美国大学

程星 商务印书馆
出版时间:

2006-7-1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作者:

程星  

页数:

327  

Tag标签:

无  

前言

  我和程星博士的相识极其偶然。2001年,我有幸到哥伦比亚大学顺访,为的是看一看哥大师范学院的红楼以及杜威和克伯屈等教育大家曾经工作过的地方。其间,程星博士在哥伦比亚学院(本科生院)的办公室里接待了我。虽不能以相见恨晚来形容,却有一见如故的感觉。后来,程星博士应邀来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管理学院讲学,赢得了研究生的热烈反应。至今,仍有不少学生在研讨会中不断引用程博士的观点。今天,当我正在苦思冥想,如何加强哥大和北师大的教育交流时,未曾想到程博士先将了我一军,提出要我为他的心力之作《细读美国大学》作序,受宠若惊之余,多有几分彷徨。虽婉言推辞了几次,终未能如愿。不是因为写序本身,倒是怕不能把握该书的精义,反给读者以误导。  《细读美国大学》并非严格意义上的高等教育学术著作,但其价值却不在一本美国高等教育研究著作之下。这不是用逐章逐节排序而来的教科书,却是作者在美国各类大学学习、工作和生活体验的集成。虽不能与《红楼梦》一样的巨著相提并论,但不同经历的人都会有自己的解读。它是独一无二的,因为是作者的体验和观察、比较和思考,更是作者本人的心路历程。它搭起的是温馨的茶座,在这里新朋老友欢聚一起,只有诙谐的交谈和善意的嘱托,丝毫没有权威的倨傲,没有教条和说教,更见不到板着面孔大谈高等教育哲学的学究。一篇篇短文,如同一朵朵生活的浪花。

内容概要

  2001年,我有幸到哥伦比亚大学顺访,为的是看一看哥大师范学院的红楼以及杜威和克伯屈等教育大家曾经工作过的地方。其间,程星博士在哥伦比亚学院(本科生院)的办公室里接待了我。虽不能以相见恨晚来形容,却有一见如故的感觉。后来,程星博士应邀来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管理学院讲学,赢得了研究生的热烈反应。至今,仍有不少学生在研讨会中不断引用程博士的观点。今天,当我正在苦思冥想,如何加强哥大和北师大的教育交流时,未曾想到程博士先将了我一军,提出要我为他的心力之作《细读美国大学》作序,受宠若惊之余,多有几分彷徨。虽婉言推辞了几次,终未能如愿。

作者简介

  程星,英美文学硕士和高等教育管理学博士。过去十五年来一直在美国各类大学担任高校管理、研究与教学工作,任职单位包括科罗拉多州政府的社区学院系统办公室、加州大学、纽约市立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等。现任哥伦比亚大学本科生院(哥伦比亚学院和工程学院)助理院长。

书籍目录

题记第一辑 “书”海拾零从美国的“高考”说起9民主社会中的贵族29常青藤的光环36“仓储式”的公立大学44“自由教育”55教授就是大学66大学的用人之道79为大学排名91评估大学春秋103大学里的民主109学术自由的代价118师生之间136网上的莎士比亚152第二辑 就事论事师道之难j67言论自由与“政治上的正确性”大学校长的言论(不)自由淘气、传统、淘气的传统记忆的编码没有落地的靴子从知道分子到知识分子大学不可承受之重管理时尚与大学的效率华尔街上的大学浮想联翩说歧视第三辑 人在“书”中体验象牙之塔来美国学什么甲自费生、公费生宗教休克留学打工记事给教授打分写评语当一回“钦差大臣”附录美国大学的分类与美新杂志的排名美国高校的认证哥伦比亚大学的核心课程平等权利法案与美国大学招生主要参考文献后记

章节摘录

  不管怎样,老婆是别人的好,工作还是自己的好。不好也得好嘛!于是乎,飘飘然,强忍着20多小时空中禁闭的“非”(非者,飞也)人待遇,回到祖国。名日探望父母及江东父老,实为过一下“衣锦还乡”之瘾。  那年头国门虽已打开,但资本主义的苍蝇和蚊子远不像今天这么胆大地往里飞。所以,昔日的同事们因为平时见到苍蝇和蚊子的机会不多,便降格以求,让我到他们的大学校园里去谈谈在苍蝇蚊子之乡生活和战斗的情形。你想,这不是哪壶不开偏提哪壶吗!别人在美国轰轰烈烈的故事早成了畅销书,诸如“××人在××地”,或“我在美国当律师、当医生、开公司”,等等,把我中华儿女在资本主义大本营里英勇奋斗、可歌可泣的事迹写得淋漓尽致。而我混到这份儿上还是个穷博士,且不说离到华尔街去呼风唤雨还差十万八千里,为保住这个养家口的饭碗还得每天诚惶诚恐地看着“纳税人”的脸色行事,有什么好谈的呢?  话虽这么说,但我同事们邀请的手段可高明得很。先说请吃饭,一桌山珍海味把我的嘴填满了,然后在酒过三巡之后拼命给我戴高帽,把我退却的路给堵住。你想,吃人的嘴软,拿人的手短,到了这步田地除了老老实实给人干活,还有什么好说的呢?但近年来父母日见衰老,为尽孝几乎每年都得回国,每次回国还都得唱这同样一出“捉放曹”的老戏,实在累人。

媒体关注与评论

  这本书由程星博士来撰写是再恰当不过,因为他是美国大学教育的真正的“圈内人”。他有多年任职美国各类大学以及横跨学术、教学及管理工作的独特经历和视角,又有曾作为一个莘莘学子他乡求学的个中滋味和感悟。娓娓倾、谈之间,宛如儒雅的学长,引领你走进看似神秘纷繁的美国大学体系。他带你来到大学校园,与教授和同学寒喧,参加课堂讨论,坐在教务长的会议室,去看校际的橄榄球比赛,参加校友聚会一一全方位真真切切地来帮你解读美国大学教育的缘起和精髓。  ——赵春梅,美国卡耐基教育促进基金会研究学者  本书作者亦庄亦谐的描述,将你带进了一个哲学的思考境界。美国大学管理,高深莫测。本书犹如开启了美国大学管理的一扇窗户,使我们窥见了大学管理者的智慧和尴尬、管理政治的奥妙和玄机、不同群体在大学中的利益摩擦、大学的理念与日益商业化的市侩之间的冲突。  本书也是一位先行者留给后来者的人生指南,从求学读书拿学位的每一个细节,从维持生计打工遭冷眼观人间万象,从立志奋斗寻找工作到处理人际关系,你都可以找到生涯规划的案例。  ——洪成文,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总体上说,这是一本难得的好书,使我们认识了比较真实的美国大学;而且,这不是一本纯粹的学术著作,语言风趣幽默,具有很强的可读性,具有广泛的读者面,尤其是对于准备去美国留学的青年学子,更是值得一读。  ——陶家柳,江西师范大学新闻信息中心  程星好像是上海人或是苏州人,因此文章写得比较温文尔雅,没有挥舞大棒,说的基本上是自己在美国高校求学、教学和从事管理工作的感受。这一点真是令读者满意,现在好多书籍都是以很强悍的口气去强迫读者同意作者观点。  ——网友评论,来源:BBs水木清华站


编辑推荐

  大学犹如一本大书,个中奥妙,哥伦比亚大学权威人士娓娓道来。  从美国的高考说起  常青藤的光环  教授就是大学  为大学排名  大学里的民主  学术自由的代价  淘气、传统、淘气的传统  大学不可承受之重  管理时尚与大学的效率  美国高校的认证  来美国,学什么?  哥伦比亚大学的核心课程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细读美国大学 PDF格式下载



呵呵,应该是对美国教育体制和大学运行的一个介绍,和留学选择学校关系未必大


本书介绍了美国大学的教育模式和办学方式,很受启发,值得细细品味!


美国大学的教育真值得国内好好学习,差距啊!


作者对美国大学确实了解得比较透彻,看后颇受启发。


对美国大学的方方面面介绍得非常全面深入,对于中国大学的发展方向非常有启发性。


美国的高等教育


不错 不错 这本书真心写的特别好 ,非常满意


写得很真实,有启发


适合10到15岁的孩子阅读


帮别人买的,很喜欢里面的内容


好书,一口气读完


特别真实,深度剖析!


美国大学的教育和中国大学区别很大,但有一点是相同的就是只有下苦功夫才能有所成就


本书以生动、幽默、诗化的语言,结合中国高等教育的情况,运用对比的手法,用作者自己亲身体验和耳闻目睹的事实,通过细节、点滴全面反映了美国高等教育的全貌。让人阅读轻松且受益匪浅,使人触手可及之感。比那些“经院派”高等教育研究者翻译、贩卖的外国高等教育论著要好的多得多。大力推荐!高等教育研究者、管理者、实践者请好好阅读吧!


书发错了,昨天提出换货申请,怎么还不回复我啊


   最近读完这本书,只能够说是还行,就我的感觉,书名中“细读”改为“漫谈”或许更为合适。
  
   作者虽然在行文中表现的足够真诚,但我总觉得对于美国大学教育方式以及管理方式介绍有些不够深入和系统,看完之后并没有给我留下太深刻的印象。也可能是因为我之前读过林达《近距离看美国》系列丛书,对于美国社会以及教育体制都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的原因吧。不过作为作者,先后在中国和美国从事高等教育事业,理应对两国高等教育之差别及优劣有着深刻的体会,但在书中却完全感觉不到。
  
   举个例子:作者在书中介绍说美国许多大学前两年几乎没有专业之别,全是在学习“核心课程”,而中国的大学,几乎都在大一就已经开设了专业课程——也就是说,从表面上看,我们要学的更专一些,那么为什么我们培养出来的大学生在科研创新方面却常常不如美国大学生呢?既然作者长期在美国从事高等教育事业,既然书名为“细读”,我想不能仅仅停留在介绍表象上,而应该有更进一步的分析和论述才是。
  
   或许有时间我会再“细读”一下此书,看是否会有新的发现。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