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第二语言习得研究

王建勤 编 商务
出版时间:

2009-8  

出版社:

商务  

作者:

王建勤 编  

页数:

344  

Tag标签:

无  

前言

  对外汉语教学专业的设立已经有二十多年的历史了。早在1983年经教育部批准北京语言学院在外语系内就设置了对外汉语教学专业,以培养对外汉语教师为主要目标。不久,北京外国语大学、上海外国语学院和华东师范大学也相继开设了类似的专业。  此后几年,该专业一直踽踽独行,没有名目。直至1988年,教育部颁布《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规定》,在一级学科中国语言文学类(学科代码0501)下,设“对外汉语”(学科代码050103)二级学科,这一专业才正式确立。  当初,设置这一专业,是为招收第一语言为汉语的中国学生,培养目标是将来能从事对外汉语教学及中外文化交流等工作。故该专业特点是,根据对外汉语教学对教师知识结构和能力的要求设计课程和确定教学内容。在1989年“对外汉语教学专业会议”(苏州)上,进一步明确了这个培养目标,并规定专业课程应分为三类:外语类、语言类和文学文化类。1997年召开“深化对外汉语专业建设座谈会”,会议认为,根据社会需要,培养目标可以适当拓宽,要培养一种复合型、外向型的人才,既要求具有汉语和外语的知识,又要求有中国文化的底蕴;既要求懂得外事政策和外交礼仪,又要求懂得教育规律和教学技巧。这一切只能靠本专业的独特的课程体系、有针对性的教材以及特定的教学方法才能完成。  近年来,世界风云变幻,中国和平崛起。随着汉语加快走向世界,对外汉语教学事业获得蓬勃发展。

内容概要

  《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主要为对外汉语专业本科生编写,也可供其他对外汉语教学工作者、研究者参考,同时也可以作为大专院校语言文学类专业的课外参考书。《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系统介绍了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的基本概念、学科性质、发端与发展,分专题阐述了对比分析与偏误分析、中介语研究、第二语言习得顺序研究、克拉申的语言监控模式、第二语言学习者语言系统变异研究、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的社会文化模式、语言输入与互动研究、普遍语法与第二语言习得、多元发展模式、第二语言习得的认知模式、第二语言学习者个体差异因素研究。  《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的编写思路和理论框架来源于主编王建勤教授的讲义,作者广泛参考了国内外已经出版的相关文献,甄别提炼,结合多年从事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的心得和体会,力求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全面介绍了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的重要领域和新近的理论成果。兼具学术性、实用性和原创性。

书籍目录

第一章 第二语言习得研究概述第一节 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的基本概念第二节 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的学科性质第三节 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的发端与发展的简要回顾第二章 对比分析与偏误分析第一节 对比分析第二节 偏误分析第三章 中介语研究第一节 中介语理论产生的历史背景第二节 早期的中介语理论研究第三节 早期中介语理论的基本假设及后续研究第四节 中介语语用研究第四章 第二语言习得顺序研究第一节 第二语言习得顺序研究的缘起第二节 第二语言习得顺序研究及其基本结论第三节 第二语言习得顺序研究的理论争议第五章 克拉申的语言监控模式第一节 语言监控模式的五个假说第二节 语言监控模式的基本证据第三节 关于语言监控模式的理论争议第六章 第二语言学习者语言系统变异研究第一节 语言变异的基本含义与研究范式第二节 第二语言学习者语言变异的相关研究第三节 语言变异的描写方法-第四节 对语言变异研究的简要评价第七章 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的社会文化模式第一节 文化适应模式第二节 社会文化理论第三节 与第二语言习得相关的其他社会模式第八章 语言输入与互动研究第一节 语言输入与互动研究产生的背景第二节 语言输入与互动的前期研究第三节 语言输入与互动的后期研究第四节 互动研究的理论局限第九章 普遍语法与第二语言习得第一节 普遍语法第二节 与第二语言习得相关的理论问题第三节 基于普遍语法的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第四节 对基于普遍语法理论的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的简要评价第十章 多元发展模式第一节 多元发展模式产生的理论背景第二节 多元发展模式的基本理论第三节 基于多元发展模式的相关研究第四节 多元发展模式的理论价值与局限第五节 可教性假设第十一章 第二语言习得的认知模式第一节 思维适应性控制模型第二节 节奏变量第三节 信息加工模型第四节 竞争模型?第十二章 第二语言学习者个体差异因素研究第一节 影响第二语言学习者个体差异的一般因素第二节 第二语言学习者的态度与动机研究第三节 第二语言学习者的学习策略参考文献后记

章节摘录

  作为一个独立的学术研究门类,第二语言习得研究必须要有本学科的研究对象,并逐步建立和完善本学科的理论基础和研究方法,借此来分析和阐释这个领域所面临的理论问题。这是学科建立和发展的前提。  二、第二语言习得研究发展的路径  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从发端到现在走过了40年的历史。有学者将这40年的发展历程大致分为三个阶段,即20世纪50-60年代为第一个阶段,70年代为第二个阶段,80年代中期至今为第三个阶段。(Mitchell and Myles,2004:29)这三个发展阶段比较清晰地描述了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的发展路径。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是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的理论初创阶段。在这个时期,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与第二语言教学研究尚未分离。当时占主导地位的是以行为主义为心理学基础的“对比分析”方法。由于行为主义学习理论遭到乔姆斯基的激烈批评,对比分析本身在理论和实践上存在许多问题,60年代后逐渐衰落。  上世纪70年代,第二语言习得研究已经发展成为一个独立的研究领域。这个时期是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理论大发展的阶段。对比分析衰落之后,偏误分析应运而生。第二语言习得研究开始关注学习者的语言偏误,而不是学习者的母语和目的语。此外,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不仅关注学习者的语言偏误,而且开始关注学习者的整个语言系统,由此产生了“中介语”理论假设。中介语理论把学习者的语言系统看做一个独立的语言系统,这个系统既不同于学习者的母语系统,也不同于其目的语系统。作为一个独立的语言系统,中介语有其自身发展的规律。中介语理论假设的提出,使第二语言习得研究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编辑推荐

  《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主要是为对外汉语专业本科生编写,也可供其他对外汉语教学工作者、研究者参考,同时也可以作为大专院校语言文学类专业的课外参考书。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第二语言习得研究 PDF格式下载



好看。精装的 不错。


外汉语专业本科生编写


帮别人买的,纸张封面都不错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