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现代语音学前沿文集

G.Fant,H.Fujsaki,J.Shen(沈家煊) 主编 商务印书馆
出版时间:

2009-12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作者:

G.Fant,H.Fujsaki,J.Shen(沈家煊) 主编  

页数:

401  

Tag标签:

无  

前言

  这次由我们所主办的语音学研讨会,中外学者会聚一堂,切磋学理,交流心得成果,同时也庆贺吴宗济先生百岁华诞。  2004年,吴宗济先生在95岁高龄的时候曾经豪迈地说:你们就把我当成59岁好了,有什么困难任务,你们尽管压过来。又过去了五年,吴先生百岁,豪迈之情不减,我们惊喜地看到他不但完成了社科院的老年基金项目汉语普通话韵律研究,而且还主持编辑出版了《赵元任语言学文集》中英文版,现在又参加了《罗常培语音学文集》的编辑工作。  我1979年到语言研究所当研究生,除了国际音标的训练,实验语音学的启蒙知识就是看吴先生写的《实验语音学知识讲话》,后来我做汉语口误的研究,细读吴先生的文章《试论普通话语音的区别特征及其相互关系》,深深为吴先生将中国传统音韵学和现代语音学理论结合起来的能力所折服。再后来我自己的学生也去吴先生那儿请教语音学和音韵学,获益匪浅,对吴先生也是十二分佩服。  一个真正的语言学家首先要有听音辨调的能力,吴先生回忆自己大学毕业到史语所应考当助理,李方桂先生在钢琴上弹了几组四部和弦,考生中唯有吴先生能用五线谱把乐调谱出来交卷。回想我在语言所工作的时候参加一次出国进修选拔的考试,一道题是把录音中的一段曲调记录下来,我只能胡乱用五线谱画了个调形,跟吴先生比起来真是十分的惭愧。  吴先生的过人之处是不仅耳聪而且手巧,他对实验仪器的摆弄能力也是他取得杰出成就的原因。吴先生给自己的书斋取名补听缺斋,给自选文集取名《补听集》,手、耳、脑并用,自然就武艺高强。  吴先生不仅武艺高强,还境界高远。他用王国维谈到的创业或治学必经的三个境界回顾自己的历程。要用实验方法来分析发音方法和特点,补听缺,探究语音演变规律,发现自身的差距要迎头赶上,出外取经,这是第一个境界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要用机器合成或识别语言,要它听懂自然话语而不错、说出如口语般流利自然,就需要文、理双方的结合,这种结合谈何容易,孜孜不倦,锲而不舍,这个阶段辛苦而漫长,是第二个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把治学做人联系起来,眼光要大,认真务实,学无止境,有海纳百川、博取众长的胸襟和气魄,对人类语言的奥秘有更深的领悟。这第三个境界就是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了。吴先生退休20多年来,退而不休,与一些大学合作,完成了汉语语调合成的科研课题,并应用这项目的理论研究成果,开发出汉语文一语转换系统的产品,获得了相当好的经济效益,得到国家的优等奖励。他还为所内所外培养了许多语音研究的后继人才和研究骨干。他对汉语语音学如何面向信息时代的未来进行了思考和探讨,提出我的研究方向要随形势的需要而有所调整。

内容概要

本书对现代语音学这个课题作了介绍,具体内容包括《试论普通话中韵律规则与其他若干学科中韵律规则的共性》《语言发声研究的基本方法》《广西藤县岭景方言的去声嘎裂声中折调》《塞音的声学格局分析》《情感语音的韵律特征分析与转换》等。该书可供各大专院校作为教材使用,也可供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作为参考用书使用。

书籍目录

序言吴宗济 试论普通话中韵律规则与其他若干学科中韵律规则的共性陈玉东,吕士楠 汉语朗读语篇的修辞结构和韵律表达孔汪平 语言发声研究的基本方法路继伦,林茂灿 疑问句末基频“上升尾巴”与语气助词——赵元任先生“连续叠加”思想初探麦耘 广西藤县岭景方言的去声嘎裂声中折调石锋,冉启斌 塞音的声学格局分析王韫佳 CAH、PAM和SLM述评——兼论跨语言语音对比与L2语音习得吴洁敏,吕士楠,黄华新,缪冠琼 情韵朗读的声学特征熊之婷,崔丹丹,孟凡博,蔡莲红 情感语音的韵律特征分析与转换张家騄 元音内在基频研究祖漪清,闫润强 声调目标实现的规律及变化

章节摘录

  试论普通话中韵律规则与其他若干学科中韵律规则的共性  吴宗济  摘要  语音是思维的媒体之一,口语中的抑扬顿挫、顺逆同化等韵律变化都是由思维控制的。我国的传统艺术中如诗文的格律、书画的笔法、音乐歌舞的节奏等,也都是思维的媒体,各有其韵律,它们同属汉语的思维系统,因此彼此之间的韵律规则自有许多共性值得探索。此外,现代物理学中关于相对论的理论以及生理学中关于言语神经的一些活动,也都有其韵律规则。本文选出普通话的若干连续口语中韵律变化的规则,与我国几种传统文学、艺术的韵律规则试作比较,寻绎其间的共性,并以物理、生理的有关韵律规则加以印证,或可作为今后建立汉语语音韵律规则的参考。  1.引言  人们要传递和表达自己的思维,就得转换成一些信息或媒体,使接收者能够感知。人类常用的感知渠道是视觉与听觉。视觉感知的信息有文字、图画以及表情,听觉的有语言、歌唱以及拟声。视觉信息的艺术化有舞蹈;听觉的有音乐(当然,还有戏剧,是二者得兼的)。这些信息的质与量都由思维产生和控制。因而信息的活动和节奏与思维的是同步的。以语言来说,传统的语言学和语音学的研究,都只属于“人一人对话”的范围,新兴的“人一机对话”的语言学、语音学还没有系统地问世。语音动态的高层次规则是“韵律规则”,它包括语音的三项特征:高低、轻重和快慢。三者的搭配和变化,随思维活动而极其繁复,成为今日“人一机对话”中提高语音自然度的“瓶颈”[26]。  今日“人一机对话”中的一项主要任务,是普通话语音合成与识别质量的提高。目前,在我国的言语工程方面,通过文理的合作,针对汉语的特点,二十来年的研究,从字到词、从词到句,成果已从实验室走向市场,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只是过去的研究对普通话短语连读的音段和超音段的处理,虽已达到较为满意的程度,但对有关成句和成篇自然度的韵律的处理,却还有不小的差距。  究其原因,表达语句自然度的载体,除上述的特征外,还有连续语音的韵律三特征的搭配。它们的相互依存和制约的关系,因人别、因语境而异,其多变规则的分析处理还达不到应有的水平。语言学者可套用当年梁沈约论声调的说法,现在韵律的研究是:“程序之法有限,韵律之变累万;以累万之繁,配程序之约,韵律变化,非思力所举。……”况且“人一机对话”中的语音韵律的授受,和“人一人对话”中的大有不同。后者是单凭口耳就能随机应变;前者就必须把表达思维的一切韵律变量的细节准确无误地编成数码,再通过相当复杂的程序来运行。  语音动态的“韵律规则”的探索成为今日“人一机对话”中提高语音自然度的关键。韵律既是思维的媒体,我们在进一步探索语音韵律规则、从事大量取样和编码之外,似乎还应该扩大一番视野,看看同属思维媒体的其他学科中有没有可供借鉴的韵律规则。最为接近汉语思维的其他学科,要属中国传统的文学和艺术了。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现代语音学前沿文集 PDF格式下载



教会你语言的技巧!快来看看吧!!


内容丰富,是一本很好的书。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