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风雪定陵

岳南 商务印书馆
出版时间:

2012-8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作者:

岳南  

页数:

402  

Tag标签:

无  

前言

往事如烟 定陵发掘,已经四十多年过去了,面对着这部刚刚完成的文稿,那些悠悠往事一齐涌来,千头万绪。随着时光的流逝,有些事已经记忆不清,有些事也确实有意无意地不再去想它;那些终生难忘的,再度浮现时却又乱糟糟如一团麻絮,真不知从何说起。 文稿中写了万历皇帝、皇后、妃嫔、文臣武将,也写了明朝历史、考古学史、考古工程,还涉及一系列历史事件、人物,方方面面,影影绰绰,就像是乱麻中又洒上一杯胶水,使我越发择不出个头绪来。掩卷之后,我在屋子里来回踱步,苦苦思索。 “啊,原来我是在读一部纪实文学作品!”我倏然顿悟。 考古总要去考证历史,多年的考古生涯,使我的脑筋禁锢了,思想僵化了。文学史学,虽然同源,却不同流,文稿是文学,又何必非像考古那样,桩桩件件、点点滴滴去作详尽的考证呢?一部《红楼梦》,本来是文学,又是历史,对曹雪芹来说,不过是顽石一“梦”,如果非去考证大观园处所,宴会的座次,真宝玉假宝玉,岂不真的陷入“繁琐哲学”,这样的考证又有何益?更何况文稿已经清清楚楚地说明,这只是定陵发掘的一个侧面记录。定陵发掘已经过去很多年,地下宫殿经年开放,它本身也在阐述着历史,现在又添了个文学,有文有史,源流俱在,还有什么可讲?如果非讲它的是非得失,那就请广大的读者去评说吧。想到这里,我的思想也豁然开朗了。 考古学是历史科学的组成部分,其任务在于根据古代人类通过各种活动遗留下来的遗迹遗物,用以研究人类古代历史。古代人有意无意遗留下来的遗迹遗物很多,古城古堡、洞穴废墟、居住村落、建筑遗址等等是一类,而更多的则是墓葬。人总是要死的,古今皆然。按照一般习惯,人死去要埋葬,一代一代地死去,又一代一代地埋葬,形成了为数众多的坟丘。社会向前进,各个时代的埋葬形式也随之发展演变,葬制、习俗、随葬器物也就千差万别。如果把它们一个个完整地挖出来,按照时代、地区加以排列比较,先民们所走过的脚步,也就成了看得见摸得到的形象逼真的历史。不管故去的先民承认不承认,也不论他们留给我们的是石器、青铜、金银、碑刻、陶瓷等等,抑或坛坛罐罐,一抹丹青、半爪鸿泥,甚至一堆遗弃的废物垃圾,一但是,其中却无不积淀着他们的思想意识、风俗习惯,包涵了科学、技术、文学、艺术等等,再加上多种部落、民族、地区相互交往、学习渗透、取长补短所构成的物质文化——现实中人们常叫它文物,莫不正是我们今天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之源呢?如果说考古是在“寻根”,寻人类的根、民族的根,寻我们文明之根、文化之根,那些书写考古的文学之作又是什么?时下社会上有“寻根文学”一说,要说它是真正的“寻根文学”,该是名实相符吧。 考古、历史工作者的历史寻根,常以文物展出或论文、专著的形式展现出来,普及不免受到影响。而文学工作者用生花之笔去寻根,以广大人民喜闻乐见的文学形式表现,影响所及,使人们对先辈的历史文明作更进一步的理解与认识,其作用也许要远远超过前者。我们的民族之根很深,根深必叶茂;文史同源,文明之源很远,源远流长。祝愿老树新枝,让文明之花开得更艳。 …… 祖先留给我们的遗产太多了,埋藏得很深,需要他们去苦苦地寻、深深地挖。我依稀看到他们的身影又在凄冷的荒野上一步一步地探索、寻觅,一铲一铲地发掘。他们肩上的担子够重的。祝他们成功。 1996年冬,于北京西四 2010年春修订于北京西郊 2010年秋修订于北京海淀上庄水库翠湖旅合 【简介】赵其昌(1926—2010年),河北安国县人,1953年北京大学历史学系考古学专业毕业后分配到北京市文教委员会文物调查研究组,后转入首都博物馆工作,长期从事北京地区考古学、历史学方面的研究。1956年参加明代定陵的发掘工作,担任考古发掘队队长。1985年—1988年任首都博物馆馆长。1988年退休,后兼任首都博物馆专家委员会主任。主要著述有《定陵考古发掘报告》,与王岩(社科院考古所)合著,1991年由文物出版社出版,获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所研究优秀成果奖与夏鼐考古基金会优秀奖。另有《定陵掇英》大型画册,《明实录北京史料》四册,有关北京史迹考证、论述文字数十篇,如《唐幽州乡里》、 《延庆奚人遗迹》等,编为《京华集》出版。

内容概要

  1958年9月6日,新华通讯社向世界播发了这样一条消息:
  明十三陵中的定陵已被打开。陵墓是一座地下宫殿,全部用大块青白石砌成的拱券,有两层楼高、八十多公尺长。在后殿里放着三口一人多高的朱红色棺材,明朝第十三个皇帝朱翊钧和他的两个皇后都躺在里面。尸体已腐烂,骨架完好,头发软而有光,尸骨周围塞满了无数的金银玉器和成百匹的罗纱织锦。这些锦缎时经三百余年,有的还金光闪闪。织锦品的发现,对了解和研究久已失传的明代特有的丝织技巧,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震惊、愕然、猜疑……这条被封锁了两年多的消息一经播出,立即使各国考古界为之哗然,无数惊愕的目光骤然投向东方这块古老而神奇的土地。
  当时的中国正是政治风云突变的多事之秋,发掘工作尚未结束,地宫外却开始了一场史无前例的民族大灾难。考古人员被迫停止工作接受改造,主持发掘工作的吴晗也含冤而死;更可悲的是,大批文物被毁,出土织锦霉烂,万历帝后的棺椁被毁尸骨无存……这无疑是中国考古史上最惨淡悲怆的一页。新中国第一座皇陵的发掘以严肃的正剧开始,又以凄壮的悲剧结束了。
  “我们的民族之根很深,根深必叶茂;文史同源,文明之源很远,源远流长。”定陵考古队队长赵其昌如是说。
  《风雪定陵》作为一部全景式、多侧面反映定陵发掘过程的考古纪实文学,不仅披露了定陵地下玄宫洞开的详细经过、帝后棺椁及陪葬珍宝的真实情况,同时还追述了定陵鲜为人知的建造始末和与之相关的朝野上下、君臣后妃之间的无情争斗,揭示了大明帝国日暮途穷以及最后沉沦的必然趋势。
  作者岳南擅长以文学的笔法描述考古发掘过程,将历史与考古新发现融为一炉,既不同于枯燥的考古发掘报告,也有别于传统的纪实文学,被誉为“中国举证文学第一人”。作者以严谨的态度和富有条理的写作手法,将考古发掘过程与史海钩沉尽遣笔端,为读者重现了古代中国文明,使考古过程成为了大众阅读的对象。

作者简介

  岳南:1962年生,山东诸城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华考古文学协会副会长。自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研究中国自由知识分子与重大考古事件,有《陈寅恪与傅斯年》、《南渡北归》三部曲等作品问世,同时创作出版有《风雪定陵》(合著)、《复活的军团》、《天赐王国》等考古文学系列作品十余部。其中数部作品被译为日、韩、英、法、德、意等多种文字在海外出版,全球销量达两百余万册。现为台湾新竹清华大学驻校作家。
  杨仕:女,1934年出生,祖籍山东临清。1957年毕业于北京医学院口腔系,执业医务40年。喜好文史,又酷爱昆曲。尝试笔耕,著有《谈陵说帝——漫话十三陵》,与友人合著有《横跨欧亚大回归》、《歌台何处——李淑君的艺术生涯》等长篇文学著作。现为北京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昆剧研究会会员。

书籍目录

序 往事如烟(赵其昌)
序章 似此星辰非昨夜
第一章 周恩来的抉择
狱中吴啥的悔恨
上书国务院
风雪天寿山
第二章 穿过历史的迷雾
痛苦的历程
献陵风流事
走进监狱
城墙黑洞的启示
第三章 少年天子
十岁的小皇帝
在锁链的捆绑中成长
皇权与相权的结合
第四章 追踪玄宫隧道
地宫入口与隧道门
电光闪过之后
“火神爷”的传说
神秘的指路石
第五章 大厦崩溃
悲怆人生
举家罹难
将星西陨
第六章 皇陵中的爱情
一根骨针
木板房突然塌陷
苦难的岁月
年夜篝火
匆匆来去的“嘉尔曼”
有情人终成眷属
第七章 定陵地宫的主人
“吉壤”纷争
激烈的交锋
破土大峪山
辉煌的陵园
山雨欲来
第八章 金刚墙谜洞
石隧道的神秘文字
发现圭字墙
封口消失何处
金字塔与中国皇陵
第九章 风流皇帝苦命妃
两个女人
闭月羞花郑贵妃
国本之争
她在凄苦中死去
不得已的诀别
万历母子与德清和尚
第十章 玄宫轰然洞开
大墙之下话传闻
玄宫初露
石门钥匙与“自来石”
第十一章 风雨下定陵
疯狂的报复
走向沉沦
最后的归宿
第十二章 棺床前的困惑
希望与绝望
凄怆的爱情悲剧
奇特的葬例
定陵玄宫的历史地位
第十三章 地宫中两个女人
字符下的孤魂
蜡炸木俑与殉葬制度
孝端王氏
第十四章 打开皇帝的棺椁
无可奈何花落去
灯光重新闪亮
璀璨的瑰宝
第十五章 面对沉重的遗产
命运的转折
第一座皇陵博物馆
定陵与杠铃
第十六章 大风起兮云飞扬
帷幕悄悄拉开
“战斗队”的勇士们
向帝后尸骨进军
为时太晚的反思
第十七章 海瑞与吴晗
消失的偶像
死尸复活
吹皱一池清水
走向人生终点
第十八章 活着的与死去的
古墓里亮起一豆灯光
令人失望的定时炸弹
无尽的哀思
第十九章 在历史的档案里
毛泽东不去定陵的隐秘
陵园里来了“胡伯伯”
周恩来对死人不感兴趣
宋庆龄进入地下宫殿
摄影师悬梁自尽
江青深夜进入地宫
金锭失窃案
夜擒盗宝贼
帝后棺椁与七条人命
尾声
复生的希望
迟到的报告
让历史告诉未来
附录 怀念赵其昌同志(单霁翔)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插图: 白万玉接过放在手中掂了掂,又擦了擦尘土,点点头:“没错,是根骨针,几千年了,怎么在这里出现呢?” 按教科书划分,这骨针应属于原始社会后期的产物,最短时间也应是三四千年以前的,为什么会跑到这三百年前的探沟中?它从哪里来?它的出现与陵墓有什么样的联系? 正当他们思索着这个谜时,夏鼐驱车而来。赵其昌把骨针递上,诙谐地说:“夏所长,探沟里发现了一支玉簪,你看看。” 夏鼐接过,瞅了一眼,脸上露出淡淡的微笑:“好一支玉簪呵。”他沉思片刻,极其肯定地说:“这根骨针是随着隧道的填土,从远处迁移而来的。这就说明在陵区周围,有新石器时代遗址。要想得到证实,你们不妨找找看。”当地传说,各陵宝城内黄土堆成的宝顶,不是就地取土堆成的,而是来自十几里外。皇帝注重风水、龙脉,陵园内不仅不能取土,也不能用车运土,而是军民工匠排成长队,一筐一筐地从远处传递而来。文献记载,金代建立中都城就是用的这一方法,从百里之外的涿州运土。明代文献也屡有记载,陵园附近严禁破山取土损伤龙脉。看来这传说可能是事实。但龙脉的边缘在哪里?小小的骨针把工作队引向十几里外。 在定陵西南十五六里地方,有一片洁净的黄土,中间是大片坑洼,原有积水,现已干涸,洼地足有二万平方米。问了问当地老乡,他们说这里叫“黄土塘”。就在塘边土沿上,又采集到一些与骨针属于同一时代的陶片;再取土样与定陵的填土对比,完全一样,这就可以肯定,定陵的填土取自于此。有来龙就有去脉,沧海变桑田,三千多年前的先民遗址,而今又作了皇陵上的一杯黄土。 实际上,这枚小小的骨针还把人引到了另外一个地方。就在陵区大红门东北边的宝山下,发现了一把石斧和一些原始人做饭使用的陶罐碎片、鬲腿等,还不时出现一些时代较晚的瓦片。稍后,赵其昌和白万玉带领考古所和北京大学的老师、同行再到宝山查看时,每个人手里几乎都捡到一些遗物。他的老师,北大考古教研室主任苏秉琦教授当着大家的面问赵其昌:“对这个遗址,你怎么看?”白万玉凑过来说:“苏先生又要考你呢!这是你野外实习的补考,好好答,争取满分。”赵其昌笑笑,果真一本正经地回答道:“这是个先民理想的生活处所。第一,小山北面陡峭,山下是河,下山取水方便;第二,山南平坦,便于农耕,搭个草棚,高坡向阳。

后记

谨向以上列目参考书己故的、健在的著者、编者致以诚挚的谢意。 在本书采访过程中,得到了十三陵特区办事处的关怀和支持,受到定陵博物馆、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和当年参加发掘人员的热情协助,谨向何宝善、师锋、王秀玲、胡汉生、王岩、赵其昌、刘精义、李树兴、冼自强、王启发、李德森、李佩儒等同志致以谢意! 岳 南


编辑推荐

《风雪定陵:明定陵地下玄宫洞开记(修订版)》编辑推荐:台湾《中国时报》1996年十大好书排行榜冠军之作,曾荣获美国《世界周刊》畅销书排行榜冠军。《风雪定陵:明定陵地下玄宫洞开记(修订版)》以纪实手法和文学形式,详尽描写了从决定发掘定陵、定陵的发掘以及在此期间乃至之后所发生的各种是是非非,既有历史事实的铺展,又有老一辈考古人员的辛酸发掘故事。从万历皇帝朱翊钧到现代建成的定陵博物馆,《风雪定陵:明定陵地下玄宫洞开记(修订版)》成为我们了解这段历史以及传统丧葬礼俗文化不可多得的好书。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风雪定陵 PDF格式下载



这是岳南先生的一套考古纪实文丛中的一本,这本书全面记录了1958年发掘的明十三陵中的定陵全过程,并对发掘前后过程中的事事非非,作了详细介绍,是一本可读性很强的考古纪实书,我们从中也学到了不少传统丧葬礼俗文化的知识。


有关定陵发掘前后的纪实性报告文学。定陵发掘是我国考古界的重大事件,然而在那个当时各种技术手段匮乏的年代,以及当时学术界和社会各界的动荡思潮,结合定陵发掘后的各种灾难,究竟孰是孰非?


一本考古纪实,让我看到了定陵经历的风雨。


一直对定陵的发掘过程很好奇~这本书真实的还原的当时的发掘现场~感动的同时更有颇多感触~推荐大家看一看~


对定陵发掘的事很感兴趣,喜欢这本书。


风雪定陵,真的是坎坷的过程,看的我的心也是此起彼伏。


买这本,1是看他获了奖,2是我喜欢这种知识性趣味性的读物,3是我11年中旬要毕业的时候去定陵玩过。看见书扉页的彩照,勾起回忆啊,想当年去定陵的都是在北京,如今天南海北啊!另外岳南的书都靠谱,纸张略微差了点!


写的很详细 也很细致!这本书很吸引我 去过两次定陵 再加上看这本书 体会会更不一样


帮朋友买的,最近她带女儿去北京,对定陵敢兴趣了吧


十年前在定陵没买,后悔了,现在终于买到了。


因为在看考古的相关资料,所以对于这些纪实类考古文学很感兴趣,所以就在当当买了这本书,有不错的折扣送达也很快,很喜欢


这本书很不错,详细地向我们述说了地下玄宫洞开过程。


作为文学类考古作品不错


如果国家保护文物方面还不成熟,就不要再搞什么发掘了,让地下的先人们安息吧!!!


看过书后,觉得这本书写的比较肤浅,没有深入的书写出当年那场变革给考古带来的灾难


不是想象中的书,这本有点象考古的书


不适当条件下的考古,与破坏无异!很沉重


岳南的书。看过一本之后果断计划入手剩下的全套。写得很棒,而且也很多历史知识和人世兴衰的道理,收获很大


看过《万历十五年》,再看这本书,重新发现历史的生命力!


岳南老师的成名之作!


以前看过,就是没有这本详尽,心里想着下次再去十三陵一定在冬天,受持此书感受一下。


非常引人入胜,感觉想再次去十三陵看一看


越看越爱看,根本停不下来。当时是一个研究生学姐推荐的,初次之外还买了胡汉生先生的《明朝帝王陵》,结合起来看,不错


一口气读完,这本书给我打开了一个新的世界,隐秘,神奇,庄严,传承。还会继续读其他几本。


买的这三本书最满意的一本,很详细,还有插图,看着很爽,钟爱大明


几年前就看了,后来书不见了,决定再看一遍,确实好书


看了书呀.可要珍惜再不能复制的文物呀.那是历史呀.太可惜了.她妈.无知.那是你老祖宗呀.


很厚实的一本书,纸张,排版都很不错,做活动时侯买的,很值!内容翔实,对历史说得比较多,值得收藏!


无一处不有震撼,无一处不有悲叹,50年之风雨,却再现数百年的壮观。


从历史的角度更能让人理解,很易懂。同时它涉及的知识面很广,读书的同时历史知识也丰富了。结构也很紧凑,让人上瘾,一读再读。很棒,推荐!


很厚重的历史著作!包装很精美,非常喜欢!


书是好书 就是装订太马虎 封面封底收到的时候就掉了


很尊重历史


历史就是这么令人心怀无奈和悲凉


文化韵味浓厚,富有传奇色彩


这次买了,只是比以前增加了文识资料,有文献价值,但是没有以前的版本有吸引人的可读性。书还是软软的,能看。


10年前读过,收藏1册。可以传世的书籍。


阅读并转赠了。


很好看的书 我非常喜欢看 要是能写的在细致点就好了


写的不错,是值得看的书


早就看了这本书,现在买纯粹是为了收藏。


书不错,送货快。


刚收到书 不过包装神马的都很好啊 嘿嘿


物流神速,绝对正品


印刷质量很好,值得一看


喜欢,非常好,包的也好。


给别人买的,还不知道。快递挺快


这类书还是比较有意思的,看到哪里读到哪里,随时随地都可以看,也可以随时随地放下


以前就读过这本书,这次是买来收藏的!商务印书馆的书还是有保障的!


书不错,喜欢.


书还行,正版,到货速度也很快


周到底是错了还是对的?


有塑封,还不错,希望内容不负期望


书太贵了


比以前内容更翔实了


很满意 发货速度快 质量很不错


以前有一本旧版的,非常好看,这次新版的等到降价,果断收了,不容易啊等了!


还没读书,心里就很开心了,这么快收到,比去书店方便多了,开心!


考古文学与纯文学作品毕竟不同,多了几分历史,少了几分虚幻。拿起本书刚看了几页就知道了北京十三陵的由来,比那些乱七八糟的盗墓书好多了。看来以后选书要仔细,好书养心,歪书乱性!


它让我对汉人的历史又有了进一步的了解。特别是考古,建议大家都来看一下。


对考古的另一种解读,真实准确感人!


让真实的历史告诉我们社会和人生的道路在哪里!


正在阅读中,从北京回来特意定的一本书,很不错


有一页有破损。


看得人心情太沉重,尤其那个年代,总有看不下去的感觉,总觉得,当年,还是不挖掘的好


帮人买,老人喜欢看这个,老版没了,这个一样。


很好的书.很不错


一天给追完了


一次买了四本书,还没来得及看。


书的质量很好,刚到手未能阅读,发货速度太慢了!


内容空洞 充斥太多明代史料实为字数之需


看看,兴趣的书。就是价格太贵。我现在有点后悔。


全书内容明明可以少上一半的,在许多地方莫名其妙的加入了明代历史的描述,而且一部分的描述和正文没什么关系的,很多余。


虽然有旧版的《风雪定陵》但是这次的新版我还是毫不犹豫地就买下来了,因为有修订,还有新增的图片,让我很想看一些新鲜的东西。这本书让人知道原来考古还可以这么有趣,既了解发掘的过程,也能知道与之相关的历史,非常好!推荐!


岳老师的书,很不错的啊


爸爸喜欢看考古类的书,买了一本送他,他很喜欢没买错啊,看来得慢慢收全套的送啦


很好的考古类的数目。


这本书总体上还行,还没有细看内容!


力学选择性错误,实在先来《南渡北归》为好,在书店看了关于狗肉将军的一节,遂发轻视之心。。。《南北》也不想看了。。。


从我的角度来讲,这本书做得很好。一开始是在一个曾经做过导游的阿姨那里看的老版,后来想到要买时老版已经买不到了。新版看着比老板舒服,字号更大,写的也不错;个人认为万历朝的历史比重稍大,但是比《日暮皇陵》好些,非常值得一看。


基本是一章万历年历史+一章考古探索的模式。稍显啰嗦,有时候会有考古人员的个人介绍和心理活动啥的,看着不如直接开挖的过程爽·~看到100来页了,暂时还没看到发掘。书本的前面有一些彩页配图,中间有黑白插画或者照片资料。总的来说值得买,如果稍微便宜点就更好了。


总体来说还可以,不过书里大部分内容对喜欢历史的人来说都知道,且部分信息有错误。


帮别人买的,我没有看过


对历史方面比较感兴趣,等读过之后再做详细评价吧。但目前没发现有印刷方面的问题。亚马逊的书还是可以信得过的。


书还是不错的,开始看了一点了,有配图,印刷也很好,书的纸相对以前买的书要薄。总体来说还是可以的


考古纪实作品有很多,本书是其中出类拔萃的。因为作者敢于揭露定陵发掘之后的悲剧事实,特别是帝后尸骨、棺椁被人为毁损,出土的大批顶级丝织品由于科技手段太差而毁坏殆尽。让读者不由得不对考古背后的制度和那种制度之下的人、做法进行反思:到底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悲剧?这些血淋淋的真相至今仍有重要意义,因为近年来总有一些人蠢蠢欲动,鼓动主动发掘秦始皇陵、唐高宗和武则天夫妇的乾... 阅读更多


可以较为真实的反映明朝皇家情况


塑封、有书签,书的内容更是扣人心弦,值得阅读。


看了才知道,原来定陵背后有那么多故事。当年那些主张挖掘定陵的知识分子,为了满足个人好奇心,在一个特殊年代,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失。老天真是有眼,让那个时代的疯狂者基本上都不得善终,这是极好的


朋友要看的书 还行吧


风雪定陵


见的地方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