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16世纪至19世纪初西人汉语研究

董海樱 商务印书馆
出版时间:

2011-9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作者:

董海樱  

页数:

340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本书详考工6世纪至19世纪初300年间西方来华传教士和欧洲本土学者在学习和研究汉语汉字过程中所编撰的各种文献资料,并理清他们之间的互动关系,在此基础上初步勾勒每个阶段西人中国语言文字观的轮廓,分析与之密切相关的西方汉学形成与演变的历史过程和特点。

书籍目录

绪论第一章 西人初识汉语及相关学习活动第一节 16世纪西人接触汉语的背景第二节 16世纪西文文献中关于汉语的描述第三节 西文文献中关于西人初学汉语的记述小结第二章 西人关于汉语音韵的认识和研究——以汉字拉丁字母拼音方案的演变为中心第一节 用拉丁字母拼写汉字的最早尝试——罗明坚、利玛窦《葡汉辞典》第二节 第一份用拉丁字母拼写汉字的注音读物——利玛窦《西字奇迹》第三节 西人第一部分析汉语语音的韵书——金尼阁《西儒耳目资》第四节 17世纪西人论著中有关汉语音韵的研究及其注音方案小结第三章 西人对汉字的解读及相关论争——以17-18世纪西人汉字观的形成和演变为中心第一节 17-18世纪来华传教士对汉字字形与字义的释读第二节 17世纪普遍语言文字运动与欧洲学人对汉语的诠释第三节 17-18世纪欧洲学人关于汉字起源问题的论战第四节 从探求“中文之钥”到释读汉字“214部小结第四章 西人关于汉语语法的认识和研究——以17-18世纪西人汉语语法论著为中心第一节 耶稣会士最早撰写的汉语语法书——卫匡国《中国文法》第二节 第一部正式刊行的汉语语法书——万济国《华语官话语法》第三节 一部综合性汉语语法论著——马若瑟《汉语札记》第四节 欧洲本土最早出版的汉语大全——巴耶尔《汉语博览》第五节 存在争议的汉语语法书——傅尔蒙《汉语沉思录》与《中国官话》小结第五章 19世纪初西人汉语研究与西方专业汉学的建立第一节 19世纪西人汉语研究的开端——哈盖尔《边画译》第二节 19世纪初西人编撰汉一西双语或多语对照辞书的探索和成果第三节 19世纪初新教传教士关于汉语语法的研究第四节 雷缪萨的汉语研究与法国专业汉学的确立小结结语参考文献附录后记

章节摘录

  困难的精神。因此,他们在进入远东地区活动后,很快就适应当地的社会文化环境,开始接触汉语汉字,并展开初步的探索和学习,做出了很多开创性的研究成果。比如创制了第一套汉字拉丁字母注音方案、编撰了第一部汉一西或西一汉对照字典、编写了第一本汉语语法书,等等。  第二,在西人当中,传教士不仅是汉语汉字的学习者、研究者,还是主要的传播者。他们在华活动期间,充分利用学习汉语汉字的便利条件,在不断积累经验提高自己汉语水平的同时,也将相关的研究成果汇编成册,或在中国或在欧洲出版。欧洲本土学者大都没有到过中国,在相当大的程度上不得不借助传教士提供的资料和信息,参考和利用他们的研究成果。因此,尽管传教士还算不上真正意义上的汉学家,但是他们的研究成果是早期西方汉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三,欧洲本土学者带着欧洲问题关注中国,将中国研究纳入各自的学科领域。在语言学领域,自17世纪起西方学人对汉语汉字的认识和研究已构成西方语言学的一个组成部分。比如在欧洲学界探求普遍语言文字运动的思潮中,西方学者无论是从寻求原初语言出发,还是通过创制真实字符来建构一种普遍语言,他们都在论著中将汉语汉字置于相当重要的位置。不过,由于当时语言学本身还很不成熟,深受宗教思想的束缚和影响,因此,西人在17世纪中后期围绕着汉语汉字问题所展开的论争以及形成的各种论说,并非纯粹的语言学研究,在很大程度上仍属于宗教学的范畴。  ……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16世纪至19世纪初西人汉语研究 PDF格式下载



作为西人而言,写的如此已很不错


较体系化,很好


不错,值得看,有参考价值.


帮老婆买的 比较实用 价格便宜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