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儒学革命

林安梧 商务印书馆
出版时间:

2011-4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作者:

林安梧  

页数:

314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新儒学”之于“旧儒学”,“后新儒学”之于“新儒学”,过程是不断因革损益的,既有理解,也有瓦解,因之而有进一步的重建,既有诠释,也自有转化,在转化中有着进一步的创生。《儒学革命:从“新儒学”到“后新儒学”》是作者林安梧探索儒学,从“新儒学”到“后新儒学”的心路历程,写作时间也是跨越近三十年。本书分为三大部分,“本论”、“广论”、及“对谈与笔札”。“本论”旨在以本立论,由流溯源,给出哲学理论的概括和建构。“广论”则广而论之,随顺本论之调性。“对谈与笔札”则较随兴却是沉淀,可看出思想的蕴蓄过程。

作者简介

台湾师范大学中国文学系所教授,台湾大学哲学博士。曾任《鹅湖》主编、社长。著有:《王船山人性史哲学之研究》等多部著作。

书籍目录

自序
第一章 当代新儒家述评
第二章 当代新儒家在中国思想史上意义之检讨——对一九五八年《中国文化宣言》的一个省察
第三章 “当代新儒学”及其相关问题之理解与反省
第四章 牟宗三先生之后:“护教的新儒学”与“批判的新儒学”
第五章 咒术、专制、良知与解咒——对“台湾当代新儒学”的批判与前瞻对于《后新儒家哲学论纲》的诠解
第六章 “生活世界与意义诠释”论纲——后新儒学的“存有学”与“诠释学”
第七章 “党国儒学”的一个侧面思考——以《科学的学庸》为核心的理解与检讨
第八章 “革命”的孔子——熊十力儒学中的“孔子原型”
第九章 《论语》与二十一世纪的人类文明——交谈、启示与文明治疗
第十章 走向生活世界的儒学——儒学、《论语》与交谈
第十一章 后新儒家的哲学向度——访林安梧教授论“后新儒学”
第十二章 John Makeham访谈林安梧论“儒学转向”
第十三章 后新儒?的怀想——麦迪逊手记
第十四章 后新儒学的基本建构:道统系谱、心性结构、存有三态论、本体诠释学——近十年来我的哲学思考之一斑

章节摘录

版权页:4.5.韦伯意义的解咒是神人彻底的分隔,然而这样的分隔一方面使得人的工具理性凸出到最为首出的地位,而另方面则亦使得神人之间的张力达到一不可言喻的境地。这样的解咒是现代化意义下的解咒,正如同韦伯所说,这又陷入到一铁笼(ironcage)之境。其实,我们亦可以将此铁笼理解为现代化下的咒术。4.6.所不同于韦伯义下的解咒,后当代新儒学当开启一新的解咒方式,此一方面继承着原先性命天道相贯通的传统,而另方面则又不陷在此传统之中。也就是说,并不是去解消掉性命天道相贯通的基本构造,而是由此性命天道相贯通的结构转化成一崭新的诠释。如此一来,“天”不再是原先的“形而上”之天,而是天地(生活世界)之总体所成之天;“天人合一”所指的就不再是人与形而上的道体融合冥契为一,而是人与天地(生活世界)交与参赞所成之总体的合一。如此而说的“天人合一”就不落在智的直觉之朗现照明而说的合一。4.7.显然地,这样的“天人合一”说,其结构仍然不悖原先性命天道相贯通的结构,而且它不是封闭了天人的通道,而是将原先超越而凸起的形而上之实体,或者被人们所极端超越对象化所成的人格神,一体平铺,使之人如其为人,天如其为天,天人本是相与参赞所成的一个总体,如此,则无恐怖相、无畏惧相、无紧张相,只是坦荡荡而已。这方可以化解现代化之后种种恐怖、紧张、怖栗。5.关于教育与环境之问题,后新儒家不以强调“适应”与“感通”为主,而是以强调“克服”与“创造”为主。其所注重的不是以一超越的形式性原则来对治当前的问题,而是以内在的根源性动力来开启一新的可能。此开启即是创造,即是克服。


编辑推荐

《儒学革命:从"新儒学"到"后新儒学"》是由商务印书馆出版的。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儒学革命 PDF格式下载



林安梧先生探索儒学,从“新儒学”到“后新儒学”的心路历程,写作时间也是跨越近三十年。本书分为三大部分,“本论”、“广论”、及“对谈与笔札”。“本论”旨在以本立论,由流溯源,给出哲学理论的概括和建构。“广论”则广而论之,随顺本论之调性。“对谈与笔札”则较随兴却是沉淀,可看出思想的蕴蓄过程。值得一读。


此书可以帮助那些对传统文化和现代社会之关系有所困惑的人们提供新的参考!


林安梧里面的对话谈到了中国哲学的建设与发展,有见地


有水平的大家


此书以前有台版,大陆版不知有没有改动?


有个篇章,把儒学和帝权的关系进行了厘清,比较清楚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