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训诂方法新探

杨琳 商务
出版时间:

2011-4  

出版社:

商务  

作者:

杨琳  

页数:

272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杨琳所著的《训诂方法新探》首先系统论述了训诂应遵循的三项基本原则,即普遍性原则、共时性原则和本原性原则,在此基础上将训诂方法分为静态训诂方法和动态训诂方法两大类,具体阐述了12种训诂方法的学术原理、适用范围及注意事项,使训诂方法不仅具有理性的解析,而且富于实践的可操作性,切实帮助读者提高训诂能力,分辨训诂是非,减少训诂失误。《训诂方法新探》列举的大量训诂例证有助于读者加深对每一种训诂方法的理解,也可丰富有关疑难词语的知识,订正旧有的错误认识。

作者简介

  杨琳,南开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国家语委汉语语汇分技术委员会秘书长、中国文字学会理事。治学广泛,涉足语言学、民俗学、文献学等领域。著作有《汉语词汇与华夏文化》、《中国传统节日文化》、《小尔雅今注》、《古典文献及其利用》等。发表论文160余篇。

书籍目录

一 概论
 (一)训诂与训诂学
  训诂的含义
  训诂学的含义
 (二)训诂学的功用
  对“无赖”的误解
  对“极”的误解
  “经、行、道、由”的虚化途径
  “窈窕”有漫游义
  “崎岖”有跋涉义
  “素面朝天”的原义
  对“自割其股”的误解
  语文学未可轻视
 (三)训诂方法
  传统的三种方法
  郭在贻的八种方法
  本书的十二种方法
二 训诂的基本原则
三 训诂方法析论
后记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训诂方法新探 PDF格式下载



确实如书名所说,突出了“方法”上的研究。市面上的训诂学著作,大多千篇一律,介绍一些训诂的基本知识,真正有创新的不多,杨琳先生的这本书,在训诂方法上努力创新,读后让人有耳目一新的感觉。此书还有一大优点是:目录非常详细,便于检索自己想查看的内容。


观点新颖,材料丰富,多有见的。大出版社出的,印刷质量好,看着舒服。


角度确实是很新颖,有自己的观点,值得一看。


昨天收到的书 很不错 没有一点问题 相当满意


前辈写的 很不错


非史学专业慎买


大致翻了一下,因为对训诂学比较感兴趣。讲了好几种训诂方法,可惜还没细看。。。


本书不错,适合爱好者深入探究中华文化,推荐


没时间,慢慢读。


书籍封面有污迹,时间放得太久。


   书中提到的《汉书 苏武传》“蹈其北以出血”,“蹈”或为“搯”之假,或为“焰”,或为“掐”,最后引了所谓医学专家意见,认为是踩跷法之用。好像解决的很圆满。
   不过<<金匮要略五脏风寒积聚病脉证并治第十一》,原文为“肝着,其人常欲蹈其胸上。先未苦时,但欲饮热,旋复花汤主之”,当年还没醒悟时,纠结在“蹈”“苦”之上,大概大家的意见还是认为当做“搯”,理由大概也是觉得要人踩着,有点夸张,至于遵从谁之说,就不清楚了。
   但是要当做踩跷法讲,第一按原文的叙述,"蹈"不太像是作为一种医疗手段。第二踩跷法的应用指针是啥,其实不清楚,如今所谓的踩跷法是上个世纪在总结出来的,主要运用也在筋伤推拿一块,内科部分少得很。所以哎。。。。自娱自乐就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