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志者事竟成
2011-8
商务印书馆
李辉,缪德民,卓勇,钱伟刚
233
王安石在《游褒禅山记》里写道:“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王安石的这句话含有两重意思:一是志在“奇伟瑰怪非常之观”,一是有志者才能达到。前一个“志”是目标或方向,后一个“志”是意志和决心。两者缺一,都不可能到达成功的彼岸。 人生之路亦如此。古今杰出人物之所以成功,必先有一个自己欲达到之目标。目标的作用,概而言之,有如下两点: 第一,目标给人以方向。在学习的道路上,一定要瞄准方向,这样才能把学习引向深入。否则,就会漫无目的地乱碰,到头来一事无成。考察古今中外,凡成功者,大都如此。 生物进化论最早提出者拉马克早年志向未定,他的父亲希望他长大后当牧师,他的哥哥则劝他学医,而他自己却喜欢气象学,后来又想当金融家,不久又爱上了音乐。直到24岁时,他偶然遇到法国著名思想家卢梭,从此走上了科学研究的道路。拉马克花了整整11年的时间,系统地研究了植物学,写出了名著《法国植物志》。在他50岁时,开始研究动物学,此后,他献身动物学长达35年时间,成为一位著名的博物学家。 第二,目标给人以力量。古往今来,任何成大事业者都有一番艰苦奋斗的经历,而他们之所以乐于苦斗,无不是因为受到远大目标的鼓舞。18世纪电灯的发明家富兰克林,少年时卖过报,当过学徒,只上过两年学。他有一个信念:“我们从别人的发明中享受了很大的利益,我们也应该乐于有机会以我们的任何一种发明为别人服务;而这种事我们应该自愿地和慷慨地去做。”用自己的发明自愿地、慷慨地为别人服务——正是这个崇高的志向给了他无穷的动力,使他在科学上为人类作出了伟大的贡献。 但是,目标需要进行选择。选择的依据是外部条件和自身的兴趣与能力。外部条件包括社会的需要、科学技术发展的程度、实验设备、图书资料等。目标的选择应遵守如下原则: 1.需要。目标的确定要考虑需要,不同的方向有不同的需要。如果你要想在技术上有所发明,则应考虑社会的需要;如果想在科学研究上有所突破,则应考虑科学发展的需要;而搞学术研究者,则应考虑学术本身的需要;如果你的目标是文学艺术,则应考虑人们的审美和情感需要等。不考虑需要,目标不可能实现,实现了也不被社会承认。当然,在历史上,无论学术思想或审美情趣,超前者亦有,这些人可能被后世所称许,但当时得不到人们的认可,也是一种遗憾。 2.可行。你的目标应该是可行的,就是说,你经过努力是能够达到的。所以,要有自知之明。自视过高,提出一些不切实际的目标,只能是劳而无功,终成画饼;当然也不可妄自菲薄,把目标定得太低,这同样是做不出什么成就来的。为此,就要对自己的能力有一个准确的判断,从而确立你的奋斗目标。每个人的天赋都不是全面的,在甲方面表现笨拙,在乙方面却可能是天才。 达尔文认为自己在理解力、机智、抽象思维、记忆力及数学方面平平,但在“那些容易被人忽略的事物,并且对它们作细致的观察”方面,却有着过人之处。正是达尔文能正确认识自己的长处和短处,选准目标,才得以取得划时代的成就。迈克尔逊青年时人海军学校,学习成绩很差,最后学校不得不把他开除。但他对物理实验却表现出非凡的才能。经过长期孜孜不倦地苦心钻研,在实验物理方面不断攀登一个又一个高峰,终于做出被称为“迈克尔逊光学实验”的伟大创举,为相对论奠定了实验基础,成为美国第一个获得诺贝尔奖的人。 3.兴趣。古今中外,大凡成功者,多是对某些事物有着极其强烈的兴趣。一旦对某一问题产生了兴趣,其所激起的学习和探索的力量是无穷的。它会转化为不竭的动力和顽强的毅力,使得你能在艰苦的环境中而不觉其苦,并执著追求,百折不挠。兴趣可以使达尔文把甲虫放进嘴里,使合勒去尝氢氰酸,使爱因斯坦忘记自己的家门,使陈景润头碰电线杆而不自知……在科学史上,由于兴趣而取得成功,从成功中又获得最大乐趣的人比比皆是。 开普勒在发现行星运动第三定律时,喜不自胜:“……认识到这一真理,这是超出我的最美好的期望。大功告成,书已写出来了,可能当代就有人读它,也可能后世才有人读,甚至可能要等待一个世纪才有读者,就像上帝等了六千年才有信奉者一样。这我就管不着了。”兴奋之情,溢于言表。 在证明了可以用牛痘接种法使人们不受天花感染时,詹纳兴高采烈,得意洋洋:“我想到我命里注定要使世界从一种最大灾难中解脱出来时……我感到一种巨大的快乐,以致有时沉醉于某种梦幻之中。”巴斯德和贝尔纳甚至认为这是“人类所能感到的一种最大的快乐”。 当然,社会是复杂的,现在社会更是变化无穷。我们自己的能力和兴趣也在变化。所以,当你苦心孤诣而毫无成功的希望时,不妨冷静思考一下,重新选择突破口,及时调整自己的目标,从现实中踏出一条新路来。 可能很多人在入学之初,就萌发了志向,开始勾画朦胧而美好的理想蓝图。然而,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把志向付诸实施,很多人经不起困难和挫折的磨砺,或半途而废,或浅尝辄止。成功人物的经验表明,只有那些意志坚强、事业心强、能适应各种社会压力、经受各种磨难的入,才有可能攀登光辉的峰顶。也就是说,成功除需要目标外,还需要意志和决心。 少年时代的徐霞客,便立下遍游祖国名山大川和探索长江源头的宏愿。22岁时,他辞别老母和新婚的妻子,踏上了远游的征途。从那年起,到56岁生命的终结,整整34年间,他拄一根手杖,携一床被褥,攀险峰,涉危涧,饥啖野果,渴饮清泉。为了探索大自然的奥秘,他走遍大半个中国,写出著名的《徐霞客游记》,开辟了系统观察自然、探索自然的新方向,在世界地理史上占据了一个重要位置。 巴尔扎克之所以成为艺术大师,除法国19世纪上半叶这一极具典型意义的时代为他提供了素材与自己的才能外,他始终怀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做文学上的拿破仑。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他持之以恒,百折不挠。在不到二十年的时间里,居然写出近百部相互关联的小说。这是伟大艺术家的气魄,更是一个伟大人格的买现。 本书所述27个杰出人物的成功经历,向我们昭示了一个真理:“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苏轼语)而那些胸无大志,浑浑噩噩,走一步算一步的人,是决然没有什么前途,更不要说事业上的成功了! (李辉)
《有志者事竟成》从世界范围内筛选出最优秀的政治领袖、军事统帅、思想宗师、科学英杰、发明大家、文学泰斗、艺坛巨擘、名家名流一百六十余名,把他们的成长经历,写成一个个“小传”。
《有志者事竟成》所述27个杰出人物的成功经历,向我们昭示了一个真理:“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苏轼语)而那些胸无大志,浑浑噩噩,走一步算一步的人,是决然没有什么前途,更不要说事业上的成功了!本书由李辉等编著。
导读
开普勒——一个为天空“立法”的人
不幸的童年与学生时代
艰难而伟大的会面
“天空立法者”
尾声——哥白尼体系的最终胜利
赫兹——一个用实验验证电磁波并从而确证麦氏理论的人
弃工学理
天才初显
“曲径通幽”
电磁理论的确立
普朗克——一个以伟大的创造性观念改变物理世界的人
艰难的选择
坚定地走向目标
“不情愿的革命者”
捍卫真理,捍卫正义
伟人垂暮
居里夫人——一个“唯一没有被盛名宠坏的人”
不幸的童年
家庭女教师
求学巴黎
镭的诞生
享誉世界
玻尔——一个被誉为“复活的苏格拉底”的人
“我要当物理学家”
天才思想
“哥本哈根精神”
科学卫士
费米——一个被誉为“中子物理学之父”的人
少年立志
“希望之星”
第一座原子反应堆
蘑菇云下看未来
门捷列夫——一个完成了一项“科学勋业”的人
童年
大学生活
从中学老师到大学教授
门捷列夫周期律
伟大的预言
摩尔根——一个被誉为“现代遗传学之父”的入
学习生涯
走上研究之路
“果蝇实验室”
一个平等自由的研究团体
张衡——一个“约己博艺,无坚不钻”的人
好学少年
游学长安、洛阳
天文学成就
浑天仪与地动仪
全面发展的科学家
钱学森——一个被誉为“中国导弹之父”的人
聪慧少年
立志报国
赴美深造
火箭专家
两弹一星
培根——一个被誉为“现代实验科学的真正始祖”的人
智力早熟的少年
走上学术之路
是政客,更是科学家
“科学之光”
笛卡尔——一个被誉为“近代哲学之父…的人
爱动脑筋的学生
三个梦改变了他的一生
“我思故我在”
多方面贡献
朱熹——一个集宋明理学之大成的人
立志要做圣人
做官清正有为
推行理学,不遗余力
哲学思想
一代儒学宗师
王守仁——一个集“心学”之大成并开创阳明学派的人
少年求学
龙场悟道
仕途坎坷
阳明心学
伏尔泰——一个被誉为“法兰西思想之王”的人
立志做一个诗人
巴士底狱的囚徒
在英国的岁月
大半生的漂泊
知识分子的良心
歌德——一个无与伦比的一代文化巨人
童年与求学
“狂飙突进”
魏玛“练政”
时势造英雄
千古风流
巴尔扎克——一个用笔竟拿破仑之功的人
被压抑的童年
风雨十年
高度浓缩的20年
《人间喜剧》——文学史上的丰碑
雨果——一个被称为“法兰西的莎士比亚”的人
初露锋芒
“我要成为夏多布里昂”
流亡生涯
晚年时期
永世辉煌
果戈理——一个奠定俄罗斯现实主义文学基础的人
幻想少年
初露锋芒
走向辉煌
巨星陨落
屠格涅夫——一个善于用小说把握时代脉搏的人
反叛少年
“找出自己的道路”
“流放者的耳房”
“艺术编年史”
托尔斯泰——一个出身贵族却怀揣平民心的大文豪
一个纯真而胆怯的少年
大学时代
牛刀小试
进入世界文豪之列
韩愈——一个被苏轼誉为“文起八代之衰”的百代文宗
幼年依寡嫂
坎坷求仕路
文起八代之衰
韩笔惊今古
辛弃疾——一个集大词家和干臣于一身的人
少小有大志
率众归宋营
在朝为干臣
下野称词宗
王安石——一个集文学家与政治改革家于一身的人
少小立远志
变法图自强
得失难定论
文章飘异香
商博良——破解古埃及的第一人
语言天才
痴迷古埃及
埃及学之父
莫奈——一个开启人类感官和表达史上新纪元的人
立志绘画
巴黎沙龙画展
用画笔来留住光
光的神殿
王羲之——一个被后世尊为“书圣”的人
王谢子弟
勤习苦练
儒雅风流
兰亭集序
书圣千古
巴尔扎克的父母希望他有一个脚踏实地的工作,业余搞一点文学创作。但巴尔扎克坚持原来的合同,拒绝妥协。他以更为坚强的意志,又心甘情愿地回到他的“洞室”里去。 巴尔扎克想通过“悲剧”的写作而一举成名,看来已成泡影。但他首先必须养活自己。他一想起父母给钱时的神情就像对待乞丐似的,就感到羞愧难当。他只有先去完成一些能立竿见影的作品。 他想好了要写一部历史小说。初稿简略概括出了战争的进行、围攻,直至退守到最后阵地,以及因负伤而血流满面的英雄。但此时的巴尔扎克还远未能驾驭这种宏伟的场面。第二次尝试又失败了。1820年11月15曰,他被通知必须在1821年1月1曰从“洞室”中搬出。 巴尔扎克不得不开始自己挣钱了。为了独立自主,在他被监禁在“洞室”中的日子里,他曾尽力省吃俭用,忍饥挨冻。然而现在连“洞室”都没有了,这时只有“奇迹”才能挽救他了。 “奇迹”出现了。巴尔扎克认识了一位贵族青年,他向巴尔扎克谈了他的想法:只要找到一个题材——最好是历史题材,两个人把故事情节拼凑一番,然后让巴尔扎克去写,而他自己则负责营业方面的事,并说他已经找到一个肯用他们作品的出版社。 于是他们谈好:巴尔扎克只是作为一个“幕后”作家,名字将不会出现在封面上。为了难得的自由,他竟愿卖身为奴。在这以后的几年里,他的天才和大名被埋没在昏暗之中,不为世人所知。 ……
该书通过讲叙20多个杰出人物的立志故事,剖析了立志对人才成长的重要作用,读来挺有启发!
很适合中小学生朋友阅读。
小孩喜欢看,值得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