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世袭与禅让

【美】艾兰 商务印书馆
出版时间:

2010-12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作者:

【美】艾兰  

页数:

230  

译者:

余佳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艾兰教授是一位思想特异、独辟蹊径的学者,她在早年曾深受古史辨派的影响并醉心于结构主义的理论与方法,本书是在其七十年代于伯克利加州大学东方语言系师从著名华裔学者陈世骧教授攻读博士学位的博士论文基础上改写的处女作。在这本著作中,她虽然和古史辨派的学者一样,抱着大胆怀疑的态度重新审视中国先秦时期和古史传说,但她并未停留在简单的证实或证伪上,而是出色地借鉴了列维-斯特劳斯的结构主义理论与方法,把中国古典文献中有关尧、舜、禹、启直至商、周王朝的建立的历史传说当作一种观念运动所产生出来的历史来作全新的考察,从而揭示出隐藏在传说背后的深层结构,显示出历史的本业面目。

书籍目录

新序第一章 问题与理论 1.前提 2.理论 3.方法与过程第二章 传说系列1:从唐尧到虞舜 1.从尧到舜:统治权的转移 2.舜和丹朱:圣人与继承人 3.舜与许由:统治者与拒位者 4.作为开国大臣的舜 5.作为摄政者的舜第三章 传说系列2和3:虞舜到夏禹以及夏王朝的建立 1.舜到禹、禹到启:从非世袭到世袭的转换 2.作为文化英雄的禹 3.传说系列2:由舜到禹 4.传说系列3:夏王朝的建立第四章 传说系列4:商王朝的建立 1.由桀到汤:统治的转换 2.王朝建立时期:施政以德 3.汤和务光:统治者和拒位者 4.汤和伊尹:统治者和开国大臣 5.伊尹和务光、卞随:大臣与拒位者 6.摄政时期:世袭制的延续 7.伊尹与太甲:统治者与叛逆者 8.伊尹与太甲:摄政者与统治者第五章 传说系列5:周王朝的建立 1.文王与武王:周王朝的建立者 2.从纣辛到武王:统治权的转移 3.太公望:开国大臣 4.摄政时期 5.周公,管、蔡与成王:摄政者,叛逆者与统治者第六章 哲学家们 1.《墨子》 2.《论语》 3.《孟子》 4.《荀子》 5.《韩非子》与《古本竹书纪年》 6.《庄子》第七章 结语图表参考书目附录1:周汉文献中所见的太公望 问题的提出 确定史实性 太公一生中的历史事件 “师尚父”的角色 姜和周 历史身份 起源的传说 屠夫传说 游说之士和隐士 钓鱼的传说 船夫——相同的主题 开国功臣——从无名到有名 结论附录2:郭店楚墓竹简《唐虞之道》与禅让说 发掘背景 形制与字体 《唐虞之道》英译 世袭与禅让 禅让:唐虞之道 爱亲与尊贤 逢时 老而退位 其他时代的历史传说 燕哙王的禅让 哲学立场 结论 《唐虞之道》的版本译者后记

章节摘录

  公元前5世纪到公元前1世纪这个时期在中国历史上非常关键。这是中国哲学的经典时代,“百家争鸣”最初于众多的小国中,然后扩展到一些大的诸侯国,每个学派都希望能找到建立新的长久的王朝的办法。这同样是一个社会大变革的时代。商、周王朝的前身最初都是小部落,往往要依靠亲缘关系、祭祖的体制和对贵族家庭的忠诚来维持君王的权力。后来新兴的国家,譬如秦,以严酷的法制来组织管理国家,这就削弱了贵族家庭的权力。整个中国,战国的危机导致了极不寻常的社会变动,与此同时,那些雄心勃勃的有能力的人则利用了不稳定的社会提供给他们的机会。一些哲学家为这种新的变动推波助澜;另一些则把它看做一种威胁,并强调传统秩序的家庭关系。即使是在汉朝建立之后,固守旧时代家庭模式与支持新制度的不同势力之间仍旧争辩不休。  战国时代社会形态的变化是哲学家们格外关注的,但是在任何社会中,不同亲缘家族之间的区分,都是一种个人家庭、家族责任和更大的包含家族的国家组织的责任之间的内部斗争。在这些文献中哲学家不断地权衡、平衡这些世袭制的原则,并且尝试解决这种冲突。于是,历史就像它在这些文献中所呈现的那样,将会具有与神话类似的功用——揭露逻辑矛盾并调试这些相互冲突的原则。  在所有涉及的文献中,只有《史记》和《古本竹书纪年》将这些阶段的事件作为年代顺序中的一部分来记录。而其他文献只是简单概括这些事件,借用其表达哲学思想或者进行政治论争。这种简括的叙述常常以平行的方式列出来证明一个基本的原则——此原则在随后章节的分析中可以得到明确。  ……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世袭与禅让 PDF格式下载



本书采用结构主义深化分析的方法,对中国古代春秋战国之前王朝更替的传说,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得出了迥异于古史辨学派的看法,非常有意思。更可贵的是,作者参考了众多考古学的发现,在材料上也十分扎实。


从事先秦史的教学和研究多年,感觉到作者对史料的另类解读,与国内的研究视角差别比较大。
一般而言,对于史料,一些研究者不分真实与否而,加以引用并大发评论,就事论事。而作者本人站在史料发展的长河里,从史料创造者或收集者的角度出发,“同情之理解”,来解读史料,进而解读其史料使用的用意,并与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的主题“改朝换代”紧密联系在一起,读来让人感觉耳目一新。


思路通畅,译者的文笔也不错。看后对突破中国传统史学的局限很有帮助。


版本不错,价格很划算,很好的一本书


书本质量还算不错


古人為什麼會用一種能夠流傳給我們的方式,記錄下他們的所作所為。由此了思考中國歷史文化以及中西思想文化的異同。


早有耳闻,刚开始读。其研究方法和思路别具特色,很有启发性!


世袭与禅让是一个古老的话题,所谓是国天下与家天下。换一个角度看看老外是如何认识的。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