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黑暗的心

[英]康拉德 商务印书馆
出版时间:

2012-10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作者:

[英]康拉德  

页数:

249  

译者:

黄雨石  

Tag标签:

无  

前言

这套丛书的名字比较长:名著名译英汉对照读本。还应该长一点儿才更准确,比如叫做“名著名译英汉对照翻译教程读本”,因为这更接近我们费尽周折编出这套书的全部用意和目的。下面简单地说明一下。 名著。外国文学名著成千上万,按说选出十种八种,做成英汉对照读物,奉献给读者,不应该是难事。但凡事怕讲条件。英汉对照读物不宜太长,最好在八九万字的篇幅;体裁要丰富,至少戏剧、长篇和短篇小说要照顾到;英语难易要兼顾,各个时期尽量不漏,写作风格多样化;译文优秀,确实可以作为翻译教程式的读本……这么多条件相加,名著挑选起来就有相当难度了。多亏了各家老字号出版社几十年来出版的外国文化和文学翻译作品十分丰厚,虽然花费了不少力气,但结果相当令人满意。且看我们所选作品的书目:剧本有《哈姆莱特》、《凯撒和克莉奥佩特拉》和《理想丈夫》;长篇小说有《名利场》和《简·爱》;中篇小说有《伊坦‘弗洛美》和《黑暗的心》;随笔有《一间自己的房间》;短篇小说有《马克·吐温短篇小说选》和《欧·亨利短篇小说选》。 三个戏剧。流传下来的优秀戏剧作品是西方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西方文学作品,必须阅读优秀的戏剧作品。另外,戏剧是西方文学的重要形式之一。在小说形式没有出现之前,戏剧是文艺创作中最具包容量的形式。小说出现后,戏剧除了不断丰富自己,仍然保持着所有文艺创作形式所无法取代的优势,那就是舞台演出。小说可以朗读,但是无法在舞台上演出。要想登台演出,还得改编成剧本。因此,戏剧仍然是阅读的主要对象。《哈姆莱特》不仅是莎士比亚的扛鼎之作,也是所有剧本中公认的代表之作,其深度、广度和厚度,只有亲自阅读才能领会。莎士比亚是戏剧发展史上的一座山,后来者只有仰望的,没有叫板的,偏偏出了个萧伯纳要与他试比高低。萧伯纳发愤读书(包括不列颠百科全书的全部),勤奋写作(共写了五十余部),还创办“费边社”。莎士比亚有个名剧叫《安东尼与克莉奥佩特拉》,写古罗马人的人性和爱情。萧伯纳说,不,占人更喜欢政治,不信你看我写的《凯撒和克莉奥佩特拉》。后者也成了名剧,还拍成了电影,成为电影经典。才子作家奥斯卡,王尔德却说,爱情和政治都重要,唯美主义更重要,我来写一出唯美剧本《理想丈夫》让你们看看。于是,《理想丈夫》集爱情、政治讽刺与社会风俗于一体,上演时轰动一时,也成了名剧。 长篇。为了适合英汉对照,我们只能选长篇小说名著的若干章节。萨克雷的《名利场》和夏洛特·勃朗特的《简·爱》我们各选了其中的八九万字,首先是因为这两部作品在西方文学史上具有独一无二的地位,其次是因为这个译本已经成了翻译外国文学作品的范本。所选的几章当然是其中最精彩的,完全可以当做短篇小说看,却又大体上窥见了全书中的几个主人公。萨克雷生前十分走红,许多后起作家都对他十分仰慕,夏洛特·勃朗特就是他的追星族,醉心文学,终写出一部《简·爱》献给他,勃朗特也从此成名。 两个中篇。实际上,英语文学里没有中篇小说这个明确概念。三四万字的短篇仍视为短篇,五六万字的作品就可以算作小长篇了。这里所选的两个中篇分别在八九万字,已经是名副其实的长篇了。康拉德的《黑暗的心》是公认的二十世纪文学经典,剥葱皮一样把殖民主义者的心态一层层刻画得淋漓尽致,其影响之大,先是在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直接触动著名诗人托马斯·艾略特写出了《荒原》,后又在八十年代造就了轰动全球的电影大片《现代启示录》。美国心理派女作家伊迪丝·华顿以特有的细腻和力量,在她的最负盛名的《伊坦·弗洛美》里,写出了当初美国从农业国转向工业国时产生的物质问题和道德问题。 一则随笔。随笔是英语文学中非常重要的部分,但译得好的很少,只选了一篇。《一间自己的房间》,是英国女作家弗吉尼亚·吴尔夫的著名随笔,从一个思想相对开明的知识女性角度,把女性在社会上的地位问题进行了令人信服的阐述,被后来者誉为女性解放的宣言书。 最后是两位在中国读者群里最有声望的美国作家——马克·吐温和欧·亨利——的短篇小说选。马克·吐温的幽默讽刺和欧·亨利的巧妙构思,使他们跻身于世界文坛。我们选收时尽量照顾他们的创作特色,例如马克·吐温的《一张百万英镑钞票》和《腐蚀了哈德利堡镇居民的人》,欧·亨利的《麦琪的礼物》、《最后的常春藤叶》和《警察和赞美诗》,等等。 名译。“名译”的基点是译作出版后,经过一段时间考验,已经得到读者和专家的认可。大部分名译出自名家之手,如朱生豪、吕叔湘、杨宪益、杨必、黄雨石,自然算得上“名译”了。不过,这套丛书还特别强调了新中国成立以后文学翻译的历史与传统,变化与取向。新中国成立前的文学翻译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虽然不乏优秀的翻译作品,但是自由发挥随意删改的译风也确实存在,甚至在一些翻译作品中相当厉害。近几十年来,经过几代编辑的编辑和修订,共同努力,留住了一批新中国成立前的翻译作品,如朱生豪的《莎士比亚戏剧集》,吕叔湘的《伊坦·弗洛美》,徐霞村的《鲁滨孙飘流记》,等等。更重要的是通过淘汰、修改和碰撞,翻译界渐渐产生共识,形成了一种认真、严谨、准确、精当的译文标准取向,与当代白话文更加接轨了。读者通过每一种书的千把字的“翻译谈”,完全可以体会到这种变化和历史。 在这十种翻译作品里,《哈姆莱特》、《伊坦·弗洛美》、《名利场》可归为一类。它们更注重段落的信息,有时不惜打乱一点儿句序,力求更传神,更口语化,更接近白话文小说的味道与表达。译者能做到这点,靠的是雄厚的英文和汉语底子,尤其汉语。《凯撒和克莉奥佩特拉》是一种游刃有余的翻译,两种文字都照顾得很好;杨宪益、朱光潜、杨周翰、潘家洵,都算得上这种优秀的翻译的代表。《马克。吐温短篇小说选》的翻译,是一种更容易反映作者写作风格的泽文。《简·爱》是目前英语作品之中汉译版本最多的。吴钧燮的译本是较早的,超过了过去的译本,后来的译本又无一可及,从此不难看出翻译不是谁都能做好的。《欧·亨利短篇小说选》、《一间自己的房间》、《黑暗的心》和《理想丈夫》的译文简朴、清顺,更贴近原文的原貌,代表了今后译文的走向。 英汉对照。译家和编辑有一句大白话:译文和原文对不上(或对得上)。这话往往代表一种翻译的优劣标准。这个系列的所有翻译都是“对得上的”,尽管程度上会出现差别。但是读者在对照英文和中文的时候,一定要琢磨一下,消化一下,发现有“对不上的”也切不要立即下结论,最好回头看看书前的那篇千把字的“翻译谈”,然后再下结论。你这样做了,无论发现什么结果,都会产生一种意想不到的飞跃,英文的和中文的。 读本。既然是读本,首先考虑的是为读者服务。无论英文中文,均有难易之分。按我们的设想,先读短篇,而后中篇,然后长篇,最后是戏剧。但是如果你只读英语,参考译文,那么先读戏剧中的对话倒是一个提高英语理解的有效捷径。 另外,前边说过,我们的这套书应该叫做“翻译教程读本”才更尽其意。我们知道,许多优秀的译家都承认他们从优秀的译本中获益颇多,翻译的经验和感受很重要,例如,“关键是‘信”达”’,“务使作者之命意豁然呈露”,“一仆二主”,“五点谈”,“首要原则是忠实,并力求神似”,“学会表达”,“拉住两个朋友的手”,等等,都在每一读本的前面作了具体而珍贵的详述。如果有什么东西可以称为翻译教程的话,这些类似“翻译谈”的东西才当之无愧。 苏福忠

内容概要

  《黑暗的心》是公认的二十世纪文学经典、剥葱皮一样把殖民主义者的心态一层层刻画得淋漓尽致。本书具有鲜明的现代主义特色。作者康拉德用了马洛这样一个叙述者,让他以回忆者的身份出现在故事里,他的叙述穿梭于过去与现在、自己和库尔兹及听众之间,让读者分享着他的各种情绪,这种叙述角度的交替,开创了一种新的叙述模式,代替了传统的线性叙述方法。

作者简介

作者:(英)康拉德

书籍目录

一二三

章节摘录

巡航帆艇“赖利号”,连帆都没有抖动一下,就吃住锚链,稳稳停住。潮水已经开始上涨,风也差不多已完全平息,这船既然要向河下游开去,现在自然已别无他法,只好停下来等待退潮了。 泰晤士河的人海口,像一条没有尽头的水路的起点在我们面前伸展开去。远处碧海蓝天,水乳交融,看不出丝毫接合痕迹;衬着一派通明的太空,大游艇的因久晒变成棕黄色的船帆,随着潮水漂来,似乎一动未动,只见它那尖刀似的三角帆像一簇红色的花朵,闪烁着晶莹的光彩。在一直通向人海口的一望无际的河岸低处,一片薄雾静悄悄地漂浮着。格雷夫森德上空的天色十分阴暗,再往远处那阴暗的空气更似乎浓缩成一团愁云,一动不动地伏卧在地球上这个最庞大,同时也最伟大的城市的上空。 公司派来的那位主任就是我们的船长和东家。当他站立船头向着海那边瞭望的时候,我们四个人都热情地观望着他的背影。在整个那条河上,再没有任何东西能比他更显得充满海洋气息了。他那样子非常像一位领港,这在一个海员看来,就可算是安全可靠的化身。你简直很难想象他的工作竟不是在远处那一派通明的河口湾里,却是在他身后那昏黑朦胧的陆地上。 我在别的地方也曾说过,在我们之间存在着一种由海洋生活形成的纽带。它除了经过长时间的分离仍会把我们的心连在一起之外,还使我们彼此都能耐心听着对方信口讲出的故事一一甚至对彼此不同的信念也都能容忍。那位律师——一位最招人喜爱的老人——由于他的年岁和许多其他的美德,占据着甲板上仅有的一块坐垫,现在还正躺在那里仅有的一条毯子上。会计早已拿出一盒多米诺骨牌,现在正拿牌垒房子玩。马洛盘着腿坐在船尾的右边,身子倚在中桅上。他两颊下陷,脸色发黄,背挺得很直,显得很能吃苦耐劳的样子,由于他两臂下垂,手心朝外,看上去真像一尊神像。主任看到锚链已吃住劲,便安心地向船尾走来,在我们身边坐下。我们大家懒洋洋地交谈了几句。接着整个那艘帆艇便完全寂静下来。由于这种或那种原因,我们没有开始玩多米诺游戏。我们都仿佛心事重重,对什么都缺乏兴趣·宁愿安静地向着远处呆望。那即将结束的一天,静谧而晴朗,显得一派安详。水面闪烁着宁静的微波——天空一碧万顷,寥廓而莹澈,显得是那样温和;连埃塞克斯沼泽地上空的浓雾也变得像一片雾翳或闪亮的薄纱,撒开它半透明的皱褶,从岸边林木茂密的高地上飘去,直到把低处的河岸全给掩住。只有向西覆盖在上游河道上的乌云,似乎因落日的来临而十分恼怒,每一分钟都变得更为阴森了。 最后,太阳循着一条弧线,以难以觉察的速度慢慢落了下去,它的刺眼的白光已变成了一团无光无热的阴暗的殷红,似乎那笼罩在人群上空的浓云的触摸已置它于死地,它现在马上要完全消失了。 刹那问,河水上的景象完全变了,那一派安详的气氛已失去原来的光辉,变得更为深沉了。那宽阔河道中的古老的河流,多少世纪来一直辛劳地为它两岸的居民服役,现在却在这一天将结束时,平静地躺卧着,它伸展出去的身躯,完全表现了一条伸向世界尽头的河道的恬静的威仪。我们在观望这可敬的河流时,绝非依靠这短暂的、一次来临便将永远离去的一天的红光,而是依靠那无数不可磨灭的记忆所射出的庄严的光辉。说真的,正像大家常说的,对于一个曾经带着崇敬和热爱的心情“追随着海洋”的人来说,没有任何东西比泰晤士河下游更容易使他回想起过去时代的宏伟精神了。潮汐涨而复落,永不停息地为人类服务,充满了关于被它护送回家休息,或者送往海上战场的人和船只的记忆。它熟悉整个民族为之骄傲的一切人,并曾为他们服务,其中包括弗朗西斯·德雷克爵士和约翰·弗兰克林爵士,他们不管曾受封与否,都可以称得上真正的骑士,伟大的海上游侠骑士。它载过所有那些名字像明珠般在时间的夜空中闪烁的船只,从那艘弧形的两舷中满载珠宝归来并受到女王陛下亲自拜访因而万古留名的“金鹿号”,直到为进行其他征战活动一去永不复返的“瑞巴斯号”和“恐怖号”。它认识所有那些船只和船上的人。他们从德福特、从格林威治、从伊瑞斯出航——有探险家和移民;有皇家的船只和进行贸易的商船;有船长、海军将领;有从东方贸易中浑水摸鱼的神秘的“黑手”,和东印度舰队受过委任的“将军们”。那些追逐黄金或者追求名望的人,手里拿着宝剑,常常还拿着火炬,也都是从这条河上出去的,他们是大陆上权势的使者,是带着圣火火种的人。有什么样伟大的东西不曾随着这河水的退潮一直漂到某个未知国土的神秘境地中去!……人类的梦想、共和政体的种子、帝国的胚胎。 太阳落了下去,一片黑暗降临到河水上空,沿河两岸慢慢出现了灯火。在一片泥滩上,用三条腿架起来的查普曼灯塔射出了强烈的光。灯火和船只在河道上移动——一大片闪烁着的灯光在向上或向下航行。再往西在河的上游,那座硕大无朋的城市坐落的地方,天空仍然留着不祥的标记:阳光中的一片昏黑朦胧,群星下的一片死灰色的闪光。 “还有这个,”马洛突然说道,“至今也一直处在地球的黑暗深处。”P3-9


编辑推荐

《黑暗的心》是公认的二十世纪文学经典、剥葱皮一样把殖民主义者的心态一层层刻画得淋漓尽致。本书具有鲜明的现代主义特色。作者康拉德用了马洛这样一个叙述者,让他以回忆者的身份出现在故事里,他的叙述穿梭于过去与现在、自己和库尔兹及听众之间,让读者分享着他的各种情绪,这种叙述角度的交替,开创了一种新的叙述模式,代替了传统的线性叙述方法。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黑暗的心 PDF格式下载



我第一次自己买书 纸张很好 还没看不知道有没有错别字


包装很好,封面设计简洁很喜欢,是硬皮本,纸质也很好


我觉得纸张的质量还是不错的,配送也很快。很喜欢


包装完整,质量炒鸡棒~中英互译完整专业!


时代背景不同,读的不太懂。


超喜欢!这才是真正的中英对照啊!


恩,,很喜欢这种简约的风格,,恩,,并且是汉英的,,嘻嘻。。都还好啦。。恩,物流也很快的。。纸张都还好。。恩,,喜欢,,,以后还有什么很看的书,,一定在来买。。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