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地理学评论(第3辑)

柴彦威,王德,张文忠,王冬根 商务印书馆
出版时间:

2010-11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作者:

柴彦威,王德,张文忠,王冬根  

页数:

132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地理学评论》第三辑与前两辑相比有点变化,不再与人文地理学沙龙有关;但在贯彻《地理学评论》的初衷上却是完全相同的,这就是坚持以理论与方法论的讨论为主,坚持立足学科前沿,主要以会议纪实的形式,等等。本辑即是第三次与第四次空间行为与规划会议的纪实。空间行为与规划研究会旨在促进中国城市空间行为研究的发展,扩大行为论方法的社会影响,探索行为研究在规划与政策制定中的应用。到目前为止,该研究会已举办五次研讨会,聚合了一批感兴趣的学者,成为行为论方法研讨的重要学术平台。

书籍目录

前言
第一部分 空间行为研究的理论与方法
 空间行为与行为空问研究的三个前沿——生活质量、社会公平和低碳社会
 基于行为分析的规划策略
 基于手机用户的个体时空行为数据获取方法
 时空行为数据的获取及基于GIS的可视化处理方法
 基于T-GIS的广州市居民日常生活时空关系
 社会空问分异的新视角,
 基于日常活动的北京城市社会空间分异与社会公平研究
 基于活动一移动时空可达性的城市社会公平研究
第二部分 迁居行为与居住空间
 城市更新中居民行为因素的分析
 北京市居住用地空间结构的时空演变分析
 城市宜居性的实体空间与行为空间评价及其影响研究
 全球化背景下日本海外移民的动态研究
 转型期中国城镇居民住房选择与居住分异研究
 北京住宅市场分析
 广州的跨国城市主义——小北路黑人聚居区研究
第三部分 通勤行为与职一住空间
 职一住空间错位研究中的“空间一行为一制度”框架
 香港郊区化与交通行为的变化
 基于通勤行为的北京市居住就业空间关系研究
 北京城市居民职一住分离影响因素分析
 中国城市空间重构与冗余通勤——上海和广州的对比研究
第四部分 购物行为与消费空间
 上海市外来人口消费行为特征研究
 休息日与工作日居民购物时空间决策因素及差异比较
 上海市商业空间结构变化分析
 南京东路消费行为空问特征变化研究——2001年与2007年的比较
 供给与需求:广州中心城区医疗设施的空间配置研究
 基于时问地理学的旅游者时空行为研究
评议与讨论
 第三次空间行为与规划会议(2009年1月于同济大学)
 第四次空间行为与规划会议(2009年10月于北京师范大学)

章节摘录

  这个38分钟是什么概念?我们可以与2003年美国城市职一住分离的情况做一个比较,2003年美国大概的通勤时间是38分钟左右。从时间上来说,刚才介绍香港是40多分钟,确实非常高,美国2003年和2005年通勤时间最高的城市都没有超过40分钟。这就是2005年美国公布的数据,费城地区的通勤时间是38.3分钟,纽约地区是34.2分钟,从《亚洲周刊》发表的文章里面对亚洲城市的统计,可以看到对香港的统计时间是30分钟,我不知道为什么差异会这么大。北京的数据是45分钟,也有一些差异,但是至少可以从这里看出北京通勤的差异还是比较显著的,从时间上来说。  我们进一步可以把通勤时间偏长的人群的比重做一个分析,我们看到在北京这个人群大概小于30%,通勤时间在30分钟以下的大概也就是35%左右。这里是美国的一个数据,在通勤时间前10位的数据当中,通勤时间在90分钟以上的比例,在北京可以看出是7.7%,说明它的通勤时间是比较长的,也说明通勤时间偏长的比重比较高。我们比较的是北京市的各个区县,北京的一些郊区城镇,如天通苑、回龙观这两个大型居住社区就是60多分钟。第二个比较是根据它的就业人群.在调查的时候也调查了他们的就业地点,我们看到在卫星城镇周边地区就业的人群,他们的通勤时间相对比较短。  我们可以看到总体上来说还是从中心向外扩展的情况。这是就业的人群,在城中心地带就业的人群,实际上比在周围的近郊区或者说核心区边缘地区就业的人群,其通勤时间更长。其中一个可能的原因就是城市内部交通的问题,还有一个是交通工具选择的问题。这是对于通勤时间的描述。  对于通勤的距离,我这里算出来的直线距离是5.87公里。用直线距离来衡量通勤,对北京这样一个大的都市来说,考虑到郊区之后差异会比较大。因为我们知道郊区的路直线通行的可能性比较大,而城市中心区直线通行的难度比较大,所以我把这个结论摆在这里,由于时间的原因就不展开说了。也存在着中心区向外围的扩展,同时存在着南北的差异。  空间匹配主要采用的是集聚的分析方法。我们看这些点,通过集聚的分析方法,可以看到与北京市的就业率是比较接近的。这是居住地,有一些叠加,在一些区域存在着明显的集聚,一些明显有大量居住区的地方,却没有重叠的就业机会,这也是一个原因。对于居住地我们更多使用外来通勤比例的方法。我们对不同区县外出通勤的比例也做了一个比较,对比还是比较明显的,这是街道一级、这是城心区,以街道命名的为城市新区,以乡镇命名的我们称之为郊区。  我们现在希望从宏观的方面对影响因素做一个分析,但是宏观的分析主要是一些定性的研究,我希望在空间结构方面做一些深入的分析。我们说到北京城市历史演变,经过几次大的发展,职一住格局有了一个很大的变化,我们可以看出职一住结构变化还是很明显的。近几年从居住变迁的角度,也有很多的研究。原因当中有一个是住房制度的改革,还有一个是产业政策的调整,上海这几年大量的工厂外迁对此有很大的影响。  ……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地理学评论(第3辑) PDF格式下载



已经读看前几辑,感觉还不错,毕竟都是地理学界有相对分量的学者以研讨的形式展现给我们的前沿、理论、方法等,最可贵的是没个报告都有老师的评论,像是论文评审,建议很有启发。


很好哦 对空间经济很有帮助


国内关于这方面的专著太少了,这个当基础学习好了~


观点很好,但论述太短


印刷质量好,正文内容丰富,以会议记录的形式向读者详述了作者的观点以及与会者的反响,让读者有亲临会场的感觉。而且文中收录的内容质量高,读来很有启发。


由于很多是会议发言,读起来比较轻松。很多参会者都是业内的领袖人物,读完感觉学了不少东西,对空间行为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看目录还是有些有用内容的书


里面废话较少,有不少地理学前沿的东西。


论文集的形势 和想象的不太一样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