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卢梭全集·第5卷

[法]卢梭 商务印书馆
出版时间:

2012-6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作者:

[法]卢梭  

页数:

641  

译者:

李平沤  

Tag标签:

无  

前言

卢梭的著作传入中国,始于戊戌变法的时候。1898年(清光绪二十四年)上海同文译书局出版了他的《民约通义》(即后来的《民约论》,今译《社会契约论》)。从1898年到现在的一百一十余年间,卢氏的几部主要著作,如《忏悔录》《论人与人之间不平等的起因和基础》《政治经济学》《新爱洛伊丝》《爱弥儿》《致达朗贝尔的信》和《山中来信》等,都相继译成了中文,一个外国著述家的著作在我国连续一百多年不断有译本问世,这种例子是不多的。 卢梭的著述事业发轫于1750年的一篇获奖论文《论科学与艺术的复兴是否有助于使风俗日趋纯朴?》,其时卢氏已年近四旬,“在他人已辍笔不当作家的时候,”他才“刚刚开始写作生涯。”对于卢梭的著述事业,笔者在拙作《主权在民Vs“朕即国家”——解读卢梭》中有一段叙述,现略加删节和修改,摘录如下: 中国的史家把著书立说比做“名山事业”,这项事业极其艰辛。大凡对当时和后世都能产生重大影响的著述,都是在悲愤和激情的双重砥砺下完成的。以柏拉图为例,这位古希腊哲学家就是一方面有感于雅典的国势日微,另一方面又受到数学大踏步发展的鼓舞,遂奋而著《理想国》,为希腊人民指引前进的方向;又如霍布斯,也是由于他一方面对17世纪初的英国社会危机深感忧虑,另一方面又鉴于伽利略把力学的理论在天文学上运用得非常成功,因此潜心思考,著《利维坦》一书,为君主专制制度提供理论支持。 至于卢梭,他著书的目的尤为明确,他说他“永远都是为了心中有思想要抒发才写作。”他身处18世纪,一方面看到他所处的时代已日趋腐败,荒谬的社会制度只有利于权贵和富人而不利于穷苦的人民;另一方面他心中也充满了信心,深信人民最终能走上民主政治的正轨,建立良好的秩序,以法律来保障社会的成员人人都能享受平等和自由。这两种情感是卢梭政治思想的主线,贯穿他的所有著作。 因此,他每作一书,都能切中时弊,表达人民的心声,引起人们内心的共鸣。卢氏之书之能流传久远和具有现实意义,其原因就在于此。 卢梭诞生于1712年,今年(2012年)是他诞辰三百周年。为纪念这位毕生为启迪民智和推动社会进步而写作的思想先驱,从2006年开始,商务印书馆即约笔者着手准备卢梭全集单行本的编译工作,目前单行本陆续付梓,遂按计划于今年将已先行出版的卢氏著作分类辑录,汇为全集,以便于读者阅读和研究。全集共分为九卷,其中第一卷至第三卷是自传类著作,第四卷、第五卷是政治经济类著作,第六卷、第七卷是教育、哲学和伦理学著作,第八卷、第九卷是文学类著作。 卢梭全集的翻译出版是一项浩大而艰巨的工作,余学力有限,更兼耄耋之年,身体多病,因此,此次辑录,虽已将卢氏的重要著作均收入其中,并在此意义上谓之“全集”,但尚不能把卢梭的所有作品全部包括在内,疏漏不足之处敬希读者不吝指正,俾笔者能继续努力,陆续增补,使这部全集能逐步完备。 李平沤 2012年1月岁次壬辰孟春 于北京惠新里

内容概要

本卷包括《致达朗贝尔的信》《政治经济学》《山中来信》以及一些短篇。《致达朗贝尔的信》沿袭了《论科学与艺术》一书的思想脉络,即认为人们对艺术的追求与狂热无助于建立一个良风善俗的社会,艺术领域的过于繁盛反而会败坏纯朴的风尚,致使社会堕落,罪恶横行。以此为出发点,卢梭自然要对18世纪法国《百科全书》的主编、启蒙运动的中军主将达朗贝尔在《百科全书》中的《日内瓦》词条中兴修剧院的建议大加批判。卢梭达朗贝尔的此番论战,不仅为我们再现了当时上流社会名人交往的一些轶事,更为我们展现了在启蒙运动同一阵营内部不同思想的尖锐交锋。《政治经济学》是卢梭为《百科全书》第5卷撰写的一个词条,发表于1755年。在全书的引言部分,卢梭即把经济学做了政治经济学或公共经济学与个人经济学或家庭经济学这样的区分。对经济学进行如此分类的目的,还在于阐释其主权在民的政治思想。在本书中,卢梭主要探讨了三个问题:第一,政府必须依法治国。第二,政府必须十分重视教育问题,必须把公共教育作为政府的主要工作之一。第三,关心公民的生活,满足公民的生活需要和保护公民的财产不受侵害,是政府应尽的职责。从本书内容可以看出,尽管本书诞生于两个半世纪之前,但是书中论述的问题和观点对现代社会尤其是处于转型中的中国社会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山中来信》也是卢梭的名篇之一。该书稿一共包括九封书信,乍看书名,人们通常认为这是一部描写山中景色的书籍,何况卢梭又是这样一个具有浪漫诗人气质的思想家。但是通篇读后,人们才发现,这九篇文章实际是九篇笔法明快的政治论文,堪称18世纪论战类文章的杰作,并被后人将其与著名的法国思想家帕斯卡尔的《致外省友人书》并称为史上最著名的论战文章。在文中,卢梭声援日内瓦的公民和有产者,与日内瓦的政教权威进行了激烈辩论,并很快扭转了前者的颓局,不仅引发了舆论的大地震,而且使实际掌握日内瓦政府权力的小议会濒临倒台。最后,该书被当局下令当众焚毁。这也从反面证明了此书的巨大效应。

作者简介

卢梭(1712—1778),法国伟大的启蒙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文学家,18世纪法国大革命的思想先驱,启蒙运动最卓越的代表人物之一。译者李平沤先生是中国卢梭问题研究专家,著名翻译家。

书籍目录

致达朗贝尔的信
译者前言
日内瓦
卢梭致达朗贝尔的便函
达朗贝尔给卢梭的复函
卢梭致达朗贝尔的信
政治经济学
译者前言
山中来信
译者前言

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
荣誉和美德
论公众的幸福
奢侈、商业和工艺
环境对文明的影响
论祖国
论贵族
论风俗
斯巴达和罗马——这两个共和国的比较
拉西第蒙的故事

章节摘录

先生,我很高兴地读了你给《百科全书》第7卷写的词条《日内瓦》。当再次阅读这个词条时,使我感到更高兴的是,它给我提供了一些引人思考的问题;我相信,在你的赞同下,我可以把我思考的问题向公众和我的同胞详加陈述。在你的这个词条中,有许多值得称道的地方,不过,虽说你的那些赞美的话是对我的祖国说的,因此我无权对你表示谢意,但我的至诚之心将为我略表微忱;至于在某些问题上我不同意你的观点,这就足以说明我在其他问题上也是有不同看法的。 我首先从我最不愿意谈论而且也不适合于我谈论的问题谈起。根据我在前面所说的理由,我在这个问题上是无权保持沉默的。我要谈论的,是你对我们的教士们的信仰问题发表的评论。你对我们的教士说了一番在全世界的教士中只有他们才配受的又美妙又真诚的赞颂之词,把他们向你表现的做法着实夸奖了一番:说他们喜欢哲学,不怕哲学家的批评。不过,先生,在你赞扬别人的时候,你应当按照他们的方式而不能按照我们的方式赞扬,以免他们有理由对不恰当的赞扬感到不快。这种赞扬,即使是出于好意而说的,但在那些受赞扬的人看来,也是对他们的身份、爱好、思想和固有的见解含有讥刺之意。一提到“宗派”二字,人人皆深恶而痛绝之;把这二字强加于人,这对世俗人来说,就已经是很难接受的了,而对神学家来说,就更难接受了。这一点,难道你不知道吗? 你也许会说,问题的关键是事实,而不是赞词所使用的词句,说哲学家是针对事实而不是针对人那样讲评的。但是,你所针对的那些事实既不如此明显,又不那么重要,以致使你有权在没有可靠的依据的情况下把它向公众宣布。我不知道你将采用何种办法证明一个宗教团体宣讲并身体力行的教义不是他们真心奉行的教义。你也许还会辩称你没有把你所指的那种教义说成是整个宗教团体奉行的教义,而只说它是某几个人奉行的教义,然而在一个人数不多的小团体里,几个人所起的作用之大,往往会使所有的人都受其影响的。 你认为日内瓦的那几个牧师只信奉真正的索齐尼派教义。你向整个欧洲的人讲的话,就是这个意思。我在此斗胆问你一句:你是怎么知道的?这要么只不过是你个人的猜测,否则就是根据别人的话说的,或者是根据你所说的那几个牧师的话说的。 在与道德毫无关系的纯宗教的事情上,怎么能凭猜测来评判别人的信仰呢?怎么能根据第三者所说的话便对有关的人的信仰说三道四呢?以我为例,谁能比我自己更了解我信奉什么或不信奉什么呢?在这个问题上,我不问我自己,去问谁呢?一个有宗教狂热的僧侣,从一个诚实的人的言论或著作中断章取义地得出几个诡辩式的结论,便根据这些结论去迫害作者,这是他的职司迫使他这样做,谁也不感到惊异。然而,我们能像奸贼迫害好人那样用貌似恭维而实际是害人的话去称赞日内瓦的牧师吗?一个哲学家能重复他自己也经常身受其害的骗人的言论吗? 此外,在我们的牧师中,根据你认为是彻底的和完全否定了永恒的惩罚说的索齐尼派教士的意见来看,人们有理由断定,他们在这个问题上是单独向你个人讲的;如果他们讲的的确是他们的看法,而且是单独向你讲这个重大的问题,那么,毫无疑问,他们是私下向你讲的,是像一个哲学家那样坦诚相告的:他们是向一个哲学家而不是向一个词条的作者陈述他们的看法。因此,他们也只是说说,而没有真正那样做;我这番推论是无可辩驳的,因为这是你自己公开这么说的。P47-49


编辑推荐

1712年6月28日,法国哲学家、思想家让-雅克卢梭诞生于瑞士日内瓦。今年(2012年)是他诞辰三百周年。为此推出了九卷本的《卢梭全集》中译本。作品由88岁高龄的法语翻译家、首都师范大学教授李平沤翻译。 全集共分为九卷,其中第一卷至第三卷是自传类著作,第四卷、第五卷是政治经济类著作,第六卷、第七卷是教育、哲学和伦理学著作,第八卷、第九卷是文学类著作。 《卢梭全集(第5卷)》包括《致达朗贝尔的信》、《政治经济学》、《山中来信》及其他。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卢梭全集·第5卷 PDF格式下载



卢梭的文字就是组成生命的必备营养元素


非常好的一本书,值得慢慢研究!


一本600多页的书能卖到150块,而且从排版上看完全可以用300页就能搞定。现代出版商太贪得无厌了。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