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树篱上的雪

马永波 商务印书馆
出版时间:

2013-1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作者:

马永波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本书为作者有关日常生活与文学创作的随笔集,凝聚了作者多年的生活阅历和文学体会。作者擅于发现平凡琐事中蕴含的神圣性和文化内涵,把个人回忆、写人记事与自我的心灵观照交织在一起,从个人生命的成长史中透射出时代变迁。作者身跨创作、翻译与研究三个领域,常能将其彼此参照,别有启悟,对于文学创作的诸多现象作了眼光独到的分析,文章富有诗意的灵动及学者的谨慎与理性,常能将瞬间的感悟、细致入微的观察以及哲思融为一体。

作者简介

马永波,1964年生于黑龙江伊春。1986年起发表诗歌、评论及翻译作品共八百余万字。文艺学博士,著名批评家、诗人,英美后现代诗歌的主要翻译者与研究者。现任教于南京理工大学。

书籍目录

我的星座 秋日观蜜蜂 北戴河札记 中秋节对自我的一次观察 你以你的痛苦安慰了我们和时代 他人之死 还乡记 童年记忆 杯中失落的美丽 冬天的岛 无名的河 一条新路 梦的炼金术或垃圾场 我的父亲母亲 饥饿之诗 响水村札记 威廉·斯塔福德与深意象诗歌 天空从低处开始 返回无名 真实与虚构 时间突然如白雪涌上来 在可见与不可见之间 我的博尔赫斯 雪夜的倾听者 我喜欢的十个诗人 诗歌是一种乡愁 受难的幻觉 个人整肃与历史循环 从自我到自性 夜读偶记 对当代诗歌平面化倾向的反思 直面死亡的狂欢美学 词语的创世力量 对90年代叙述诗学的再思考 重返自然的悖论

章节摘录

版权页: 另一批虽还是钢笔线条,但人物众多,背景繁复,视角错杂,也与以前不同。画中人物多是冷漠孤独疏离,显出“平静的绝望”,人和物之间绝无一丝亲和之感。厨房灯亮,就在那里慢慢翻了一遍,有人出十万要留下这批画,他没答应。厨房墙壁瓷砖上他也画上了几幅,线条流畅,人物虽只寥寥数笔勾勒轮廓,却极其奇怪地显现出鲜明的表情。在客厅喝茶,一共喝了几种记不得了,只记得有金观音,大师称一般舍不得打开给人喝呢,被人待为“贵宾”的感觉挺奇怪,既温暖又有一些尴尬。盛过金观音茶汤的杯子闻起来有一股淡甜的奶油味。然后是滇红,用双层透明的小碗(每只30元)一样的杯子盛着,加糖,和小红灯笼一样好看。喝饱了去书房,还是一面墙的碟子,多是音乐,一面墙的书,桌子上也依然是摞得高高的书,方厅里还有一面墙的书,一面墙的碟子。几辈子也看不完的,韦大师淡淡地说,人能占有什么呢。 开电脑,看片子,多是废弃的砖窑、秋天的田野、道外的老房子、小鬼一样的小孩、耳朵长长如魔鬼的老人、满身凄凉的黑衣美女(其中一个是李旭,见过几面,其父是著名画家),总之画面弥漫着压抑冷漠的感觉,甚至在母子之间也透着让人喘不过气来的距离感。有一组他让我们自己看,他说害怕。一座孤零零的房子,也不知道以前做什么用的。关于这个房子的事情,他有几千字的记录。几个朋友开车领他去拍照片,遇见了这所房子,一个朋友先进去看了看,马上出来了,啥也没说,另一个朋友进去也是马上就出来了,把老韦拉走,不让他进去。老韦奇怪地问他们看见什么了。朋友们犹豫支吾了一番,终于告诉他,房子里面好像是被火烧过的,门框子上的烂布和死人胳膊一样耷拉下来,房子里有一个小房间,漆黑,他们没敢进去,这小房间门口,靠墙有一书架,上面放了两个骨灰盒,一具棺材摆在地上。 那是冬天的下午,天好像突然就暗了下来。车开了四十分钟,没有找到回去的路,而且还熄火了,然后又开了二十分钟,结果发现又开回了那所破败阴暗似乎只有前脸的房子那里。这时看见远处有灯光,便奔着亮开过去,经人指点,才找到回去的路,一路迷迷糊糊回家。第二天,老韦把拍的照片存在电脑里,又打开看了看那房子,确实显得阴森。


编辑推荐

《树篱上的雪》作者身跨创作、翻译与研究三个领域,常能将其彼此参照,别有启悟,对于文学创作的诸多现象作了眼光独到的分析,文章富有诗意的灵动及学者的谨慎与理性,常能将瞬间的感悟、细致入微的观察以及哲思融为一体。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树篱上的雪 PDF格式下载



书好自不必说,很好的文章,感动!商家真的在用心做事,也感动!


马永波的诗读了不少,他的随笔想必也一样吸引人,尚未读。


作为英美后现代诗歌最重要的研究者和翻译家,马永波的学术视野宽阔,又没有通常学者的迂腐,而是深入生活与生命的内部


学者型诗人的代表人物,90年代汉语先锋诗歌的主要诗人,创作、翻译、研究、出版四个环节打通的不可多得的人物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