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史方舆纪要
2005-3-1
中华书局
(清)顾祖禹,施和金,贺次君
无
读史方舆纪要一百三十卷,附舆图要览四卷,清顾祖禹撰。顾祖禹,字景范,江苏无锡人,生于明崇祯四年(公元二六三年),卒于清康熙三十一年(公元二八九二年),享年六十二。因其家对宛溪,学者又尊称为宛溪先生。其父顾柔谦,为赘婿常熟谭氏,故祖禹生于常熟,常自署“常熟顾祖禹”。他生逢明亡变故,随父隐居,潜心著述,终身不仕。其生平著作,虽然只有读史方舆纪要一种流传下来,却是“数千百年所绝无而仅有之书大”(魏禧序)。这部书,他从二十九岁做起,“集百代之成言,考诸家之绪论,穷年累月,砣砣不休”(总叙二),“远追禹贡、职方之纪,近考春秋历代之文,旁及裨官野乘之说,参订百家之志”(总叙二)“虽十易草所不惮,经二十年始成是书”(彭士望序)。书稿初成之后,祖禹并不满足已有成果,对稿本仍不断的有修改和润色。五十岁以后,他客昆山徐干学家,得干学艇饩笔札书史之佽助,不求闻达,又潜心读史方舆纪要一书多年。至康熙二十六年,徐干学奉命修大清一统志,延致祖禹及太原阎若璩、常熟黄仪、德清胡渭于幕下,共同研讨及编着。
《读史方輿纪要(套装共12册)》清初地理著作。原名《二十一史方舆纪要》。顾祖禹(1631-1692)撰。祖禹字景范,号宛溪先生,江苏无锡人。他自顺治十六年(1659)开始编纂该书,前后历时二十年成稿。全书共一百三十卷。首为历代州域形势九卷,记述历代王朝的盛衰兴亡和地理大势;次为明代两京十三布政使司一百十四卷,分叙其名山、大川、重险,所属府、州、县及境内部分都司卫所的疆域、沿革、古迹、山川、关津、镇堡等,并记载其地发生的历史事件,考订其变迁,剖析其战守利害;再为川渎异同六卷,专叙禹贡山川的经流源委及漕河、海道;末为分野一卷。另附《舆图要览》四卷,内容有两京十三布政使司、九边、黄河、海运、漕运及朝鲜、安南、海夷、沙漠等图。全书参考二十一史、历代总志及部分地方志书达百余种,集明代以前历史
地理学之大成,在当时即被誉为“数千百年所绝无仅有之书”。
该书成稿在清顺治、康熙年间,但内容以明代末年以前的疆域政区及史事为断限,定稿本刊行前后又有局部修改,故今存稿本、抄本与刊本略有参差。清初刊本亦有改窜。稿本现存上海图书馆,另有抄本、刊本多种,最早的嘉庆十六年(1811)龙万育敷文阁本为目前通行版本。
有清一代地理著作层出不穷,其中,清初顾祖禹独撰的《读史方舆纪要》颇受后世称道,被誉为"千古绝作"、"海内奇书"。
顾祖禹,字瑞五,号景范,江苏无锡人,生于明崇祯四年(1631年),卒于清康熙三十一年(1692年)。由于久居无锡城东宛溪,被学者称为宛溪先生。他自幼聪颖过人,好学不倦,背诵经史如流水,且博览群书,尤好地理之学。顺治元年(1644年),清兵入关,顾祖禹随父避居常熟虞山,长期躬耕授业,过着"子号于前,妇叹于室"的清贫生活。虽如此,亦耻于追名逐利,走入仕途。相反,选择了以著书立说为手段,以图匡复亡明的道路。秉承父亲遗命,立志著述《读史方舆纪要》,"盖将以为民族光复之用"。自顺治十六年(1659年)始,他边教私塾,边开始《读史方舆纪要》的著述。
康熙十三年(1674年),三藩起兵,顾祖禹只身入闽,希望投靠耿精忠,借其力达到反清复明的目的,但未被耿精忠收用,只好重返故里,继续撰写《读史方舆纪要》。康熙年间,虽曾应徐乾学再三之聘,参与《大清一统志》的编修,但坚持民族气节,不受清廷一官一职,书成后甚至拒绝署名。在此期间,顾祖禹利用工作之便,遍查徐氏传是楼藏书,为《读史方舆纪要》的修撰,积累了大量资料。经过30余年的笔耕奋斗,约在康熙三十一年(1692年)前,也就是顾祖禹50岁左右时,终于完成了这部举世闻名的历史地理巨著。
《读史方舆纪要》共130卷(后附《舆地要览》4卷),约280万字。综观全书有如下一些特点:
第一,选材得当,体裁新颖。《读史方舆纪要》选取材料与一般地志不同。着重记述历代兴亡大事、战争胜负与地理形势的关系,而游观诗词则大多"汰去之"。前9卷撰述历代州域形势。接着,以114卷之多,以明代两京十三布政使司及所属府州县为纲,分叙其四至八到、建置沿革、方位、古迹、山川、城镇、关隘、驿站等内容。与各地理实体有关的重要史实,附系于各类地名地物之下。并常在叙述中指出该地理实体得名的原由。随后,以6卷记述"川渎异同",作为"昭九州之脉络"。最后一卷是传统之说"分野",作天地对应,有"俯察仰观之义"。前面历代州域形势以朝代为经,以地理为纬;后面分省则以政区为纲,朝代为目,全书经纬交错,纲目分明,且自作自注,叙述生动,结构严谨,读之趣味无穷。
第二,具有浓厚的军事地理色彩。顾祖禹著述《读史方舆纪要》的主要目的之一既然是为反清复明之需,当然十分注重对于军事的记述。他鉴于明朝统治者不会利用山川形势险要,未能记取古今用兵成败的教训,最后遭致亡国的历史,在书中着重论述州域形势、山川险隘、关塞攻守,引证史事,推论成败得失,"以古今之史,质之以方舆"。详细记载历代兴亡成败与地理环境的关系,而对名胜古迹的记载则相对简单得多。不仅前面9卷专门论述历代州域形势,而且每省每府均以疆域、山川险要、形势得失开端。各省形势及其在军事上的重要性,皆有总序一篇进行论述。《历代州域形势》和各省山川险要总论,几乎每篇都是甚有价值的军事地理论文。
而且每叙述某一地理实体时,必穷根究源备述其军事上的地位和价值。顾祖禹认为,地利是行军之本。地形对于兵家,有如人为了生存需要饮食,远行者需靠舟车一样重要。只有先知地利,才能行军,加上"乡导"的帮助,"夫然后可以动无不胜"。这正是他在《读史方舆纪要》中,对于地理环境与战争得失成败的关系着重记述的初衷。难怪张之洞认为"此书专为兵事而作,意不在地理考证。"梁启超也认为,"景范之书,实为极有别裁之军事地理"。
第三,注重人地关系的辩证思维。以研究天险地利为主的《读史方舆纪要》,始终贯穿着天险地利只是成败得失的从属条件,而决定的因素还在于社会和人事的正确思想。因为"阴阳无常位、寒暑无常时、险易无常处"。虽是"金城汤池"之故,若"不得其人以守之",连同"培塿之丘"、"泛滥之水"都不如。如若用人得当,纵使"枯木朽株皆可以为敌难"。也就是说,决定战争胜负的原因,地理形势固然重要,但带兵将领所起的作用更大。在论述历代都城的变化和原因时,顾祖禹认为是由许多因素决定的,并非地势险固决定一切。首先,都城的选择与当时的形势有关,此时可以建都的地方,而到彼时则不一定适于建都,其次,是否适合建都不但要看地势是否险固,攻守是否有利,而且要看交通是否方便,生产是否发达,对敌斗争是否有利。由于建都的各种因素是在经常变化的,不能单纯考虑山川地势。他的这种观点与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基本上是符合的。
第四,注重经世致用,有关国计民生的问题尤其重视。顾祖禹认为:舆地之书不但要记载历代疆域的演变和政区的沿革,而且还要包括河渠、食货、屯田、马政、盐铁、职贡等历史自然地理和历史经济地理的内容。当他开始撰写时的确对此十分重视,但后来由于各种原因,原稿多有散佚,加上"病侵事扰",顾不上补缀,但其大略亦能"错见于篇中"。不过他在论述各地的地理形势时,尽量做到以地理条件为印证,使历史成为地理的向导,地理成为历史的图籍,互相紧密融汇。全书对于有关国计民生的多写,无关的少写,详人之所略,略人之所详,这也是《读史方舆纪要》有别于其他地理著作之处。由于黄河之患历来不止,直接对国计民生产生不良影响,因此,顾祖禹在《读史方舆纪要》中大量辑录前人治水的主张,以留给后人借鉴。他十分赏识潘季驯的治河方针。认为"以堤束水,借水攻沙,为以水治水之良法,切要而不可易也。"(《读史方舆纪要》卷126)书中对潘季驯的主张颇多引证。此外,书中对漕运的记载也十分重视。顾祖禹认为漕运相当重要,因为"天下大命,实系于此"。但他反对为了漕运而置运河沿线百姓生命财产于不顾的观点。在《川渎异同》中,他以整整一卷的篇幅,论述漕运和海运,又在有关州县下,详细记载运河的闸、坝、堤防和济运诸泉。此外,对于明代农业经济发展较快的苏松地区,以及扬州、淮安等转漕城镇冲要地位,书中都一一作了记载。同时,《读史方舆纪要》于农田水利的兴废、交通路线的变迁、城邑镇市的盛衰,都详略得当地有所记载。由此可见,不但对于军事地理、沿革地理方面《读史方舆纪要》有十分重要的记述,而且在经济地理方面亦有相当可观的内容。
以军事地理为主,集自然与人文地理于一身的巨著——《读史方舆纪要》的撰成,当然与顾祖禹本人的努力分不开。
为了编撰这本巨型历史地理著作,他先后查阅了二十一史和100多种地志,旁征博引,取材十分广泛。同时,他也比较注重作实地考察,每凡外出有便必然观览城廓,而且对于山川、道里、关津无不注意察看。并且深入作调查,无论过往商旅、征戍之夫,乃至与客人谈论时都注意对地理状况的异同进行考核。但无论实地考察或是调查,囿于条件所限,他都只能"间有涉历"而已。主要工作还是限于对图书资料的探索和考校。尽管全书考证严谨,描述论证也多确实可靠,但他本人总觉得未能十分满意,尤其以缺乏只有从实地考察中才能获得的感性知识为憾事。当然,由于时代与条件的限制,加上全书仅为顾祖禹一人独撰,难免有疏漏、谬误之处,但这些并非其主流,毫不影响它闪耀于历史地理巨著之林的光辉。
《读史方舆纪要》长期以来由于内容丰富、地名齐全、考订精详、结构严密,不但胜于唐代成书的《元和郡县图志》、宋代成书的《太平寰宇记》,而且超越明代成书的《寰宇通志》、《大明一统志》。若与清代历史地理巨著、官修的《大清一统志》相比,也是各有千秋,并不逊色。至今仍成为历史地理学者乃至研究历史、经济、军事的学者们必读的重要参考书。
前言
点校说明
读史方舆纪要敍(魏禧)
读名方舆纪要敍(彭士望)
原序一(熊開元)
原序二
读史方舆纪總叙
凡例
读史方舆纪要目次
读史方舆纪要
舆圖要覧
版权页:插图:
《读史方舆纪要(套装全12册)》成稿在清顺治、康熙年间,但内容以明代末年以前的疆域政区及史事为断限,定稿本刊行前后又有局部修改,故今存稿本、抄本与刊本略有参差。清初刊本亦有改窜。稿本现存上海图书馆,另有抄本、刊本多种,最早的嘉庆十六年(1811)龙万育敷文阁本为目前通行版本。
无
《读史方舆纪要》清初地理著作。原名《二十一史方舆纪要》。顾祖禹(1631-1692)撰。祖禹字景范,号宛溪先生,江苏无锡人。他自顺治十六年(1659)开始编纂该书,前后历时二十年成稿。全书共一百三十卷。首为历代州域形势九卷,记述历代王朝的盛衰兴亡和地理大势;次为明代两京十三布政使司一百十四卷,分叙其名山、大川、重险,所属府、州、县及境内部分都司卫所的疆域、沿革、古迹、山川、关津、镇堡等,并记载其地发生的历史事件,考订其变迁,剖析其战守利害;再为川渎异同六卷,专叙禹贡山川的经流源委及漕河、海道;末为分野一卷。另附《舆图要览》四卷,内容有两京十三布政使司、九边、黄河、海运、漕运及朝鲜、安南、海夷、沙漠等图。全书参考二十一史、历代总志及部分地方志书达百余种,集明代以前历史 地理学之大成,在当时即被誉为“数千百年所绝无仅有之书”。该书成稿在清顺治、康熙年间,但内容以明代末年以前的疆域政区及史事为断限,定稿本刊行前后又有局部修改,故今存稿本、抄本与刊本略有参差。清初刊本亦有改窜。稿本现存上海图书馆,另有抄本、刊本多种,最早的嘉庆十六年(1811)龙万育敷文阁本为目前通行版本。
第一,选材得当,体裁新颖。《读史方舆纪要》选取材料与一般地志不同。着重记述历代兴亡大事、战争胜负与地理形势的关系,而游观诗词则大多"汰去之"。前9卷撰述历代州域形势。接着,以114卷之多,以明代两京十三布政使司及所属府州县为纲,分叙其四至八到、建置沿革、方位、古迹、山川、城镇、关隘、驿站等内容。与各地理实体有关的重要史实,附系于各类地名地物之下。并常在叙述中指出该地理实体得名的原由。随后,以6卷记述"川渎异同",作为"昭九州之脉络"。最后一卷是传统之说"分野",作天地对应,有"俯察仰观之义"。前面历代州域形势以朝代为经,以地理为纬;后面分省则以政区为纲,朝代为目,全书经纬交错,纲目分明,且自作自注,叙述生动,结构严谨,读之趣味无穷。第二,具有浓厚的军事地理色彩。顾祖禹著述《读史方舆纪要》的主要目的之一既然是为反清复明之需,当然十分注重对于军事的记述。他鉴于明朝统治者不会利用山川形势险要,未能记取古今用兵成败的教训,最后遭致亡国的历史,在书中着重论述州域形势、山川险隘、关塞攻守,引证史事,推论成败得失,"以古今之史,质之以方舆"。详细记载历代兴亡成败与地理环境的关系,而对名胜古迹的记载则相对简单得多。不仅前面9卷专门论述历代州域形势,而且每省每府均以疆域、山川险要、形势得失开端。各省形势及其在军事上的重要性,皆有总序一篇进行论述。《历代州域形势》和各省山川险要总论,几乎每篇都是甚有价值的军事地理论文。而且每叙述某一地理实体时,必穷根究源备述其军事上的地位和价值。顾祖禹认为,地利是行军之本。地形对于兵家,有如人为了生存需要饮食,远行者需靠舟车一样重要。只有先知地利,才能行军,加上"乡导"的帮助,"夫然后可以动无不胜"。这正是他在《读史方舆纪要》中,对于地理环境与战争得失成败的关系着重记述的初衷。难怪张之洞认为"此书专为兵事而作,意不在地理考证。"梁启超也认为,"景范之书,实为极有别裁之军事地理"。第三,注重人地关系的辩证思维。以研究天险地利为主的《读史方舆纪要》,始终贯穿着天险地利只是成败得失的从属条件,而决定的因素还在于社会和人事的正确思想。因为"阴阳无常位、寒暑无常时、险易无常处"。虽是"金城汤池"之故,若"不得其人以守之",连同"培塿之丘"、"泛滥之水"都不如。如若用人得当,纵使"枯木朽株皆可以为敌难"。也就是说,决定战争胜负的原因,地理形势固然重要,但带兵将领所起的作用更大。在论述历代都城的变化和原因时,顾祖禹认为是由许多因素决定的,并非地势险固决定一切。首先,都城的选择与当时的形势有关,此时可以建都的地方,而到彼时则不一定适于建都,其次,是否适合建都不但要看地势是否险固,攻守是否有利,而且要看交通是否方便,生产是否发达,对敌斗争是否有利。由于建都的各种因素是在经常变化的,不能单纯考虑山川地势。他的这种观点与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基本上是符合的。第四,注重经世致用,有关国计民生的问题尤其重视。顾祖禹认为:舆地之书不但要记载历代疆域的演变和政区的沿革,而且还要包括河渠、食货、屯田、马政、盐铁、职贡等历史自然地理和历史经济地理的内容。当他开始撰写时的确对此十分重视,但后来由于各种原因,原稿多有散佚,加上"病侵事扰",顾不上补缀,但其大略亦能"错见于篇中"。不过他在论述各地的地理形势时,尽量做到以地理条件为印证,使历史成为地理的向导,地理成为历史的图籍,互相紧密融汇。全书对于有关国计民生的多写,无关的少写,详人之所略,略人之所详,这也是《读史方舆纪要》有别于其他地理著作之处。由于黄河之患历来不止,直接对国计民生产生不良影响,因此,顾祖禹在《读史方舆纪要》中大量辑录前人治水的主张,以留给后人借鉴。他十分赏识潘季驯的治河方针。认为"以堤束水,借水攻沙,为以水治水之良法,切要而不可易也。"(《读史方舆纪要》卷126)书中对潘季驯的主张颇多引证。此外,书中对漕运的记载也十分重视。顾祖禹认为漕运相当重要,因为"天下大命,实系于此"。但他反对为了漕运而置运河沿线百姓生命财产于不顾的观点。在《川渎异同》中,他以整整一卷的篇幅,论述漕运和海运,又在有关州县下,详细记载运河的闸、坝、堤防和济运诸泉。此外,对于明代农业经济发展较快的苏松地区,以及扬州、淮安等转漕城镇冲要地位,书中都一一作了记载。同时,《读史方舆纪要》于农田水利的兴废、交通路线的变迁、城邑镇市的盛衰,都详略得当地有所记载。由此可见,不但对于军事地理、沿革地理方面《读史方舆纪要》有十分重要的记述,而且在经济地理方面亦有相当可观的内容
12本,1历代州域形势,北直;2北直,南直;3南直,山东;4山东,山西,河南;5河南,陕西,6陕西,四川,7四川,湖广;8湖广,江西,浙江;9浙江,福建,广东;10广东,广西,云南;11贵州,川渎,分野,12舆图要览。平装,32开,属古代地理丛书。
想读这本书,很长时间了。这本书的作者是我的老乡,无锡人顾祖禹。如果你喜欢读古代史,那这本书你要拥有。历史是台活剧,但必须有个舞台,这就是山川地理。如果你喜欢走南闯北,你应该读读这本书,他会给你的旅程,带来情趣,很多的典故写在这里。如果你是个历史小说的作家,那你应该读得仔细,它能助你不会张冠李戴,不会把明代以前的北京,当成今天的都城。这本书考证仔细,文采飞扬。很值得一读。也是本才子书呢。我为这位近四百年前的老乡骄傲。
读史方舆纪要(全十二册,繁体竖排)——中国古代地理总志丛刊,挺好。
这两天搞活动的时候买的,相当划算啊!此书讲述了从黄帝至清代的地理、政治区域的变更史,其中与军事结合相当紧密,不枉为奇书啊!
記述歷史地理的著作
历史地理必读名著
学习历史,学习古文,增长知识,充实头脑。希望更多的人了解历史,了解历史地理!
经典的历史地理古籍,喜欢
古代地理方面的名著,偏重军事方面。
书很好,就是第一次拍的时候发来了只有六册!不知道什么情况,没有收货,又拍了第二次才送来一整套,书确实是好书,价格也比较便宜
繁体竖排,古色古香,
给老公买的,刚好遇到当当搞活动,省了一百多元,书的质量也很好,是正版,赞一个。
这套书以前一直想买,正好趁着当当网活动半价拿下。
顾名思义,本书是史学爱好者比备,时间跨越很大,着重从地理角度阐述问题,目的却为军事服务,千古奇书
与《水经注》一起,爱好地理的筒子们的不二选择
了解地理知识的好书
历史地理学名著,结合其他古书,有助于形象地认识考据历史。慢慢看,工具书。
历史地理学名著,重印一次价格涨一次。
感觉还行,和想象的有差距。图的印制感觉就是在应付差事,不怎么样,其他还行。
还没读,看起来不错,读了以后再评价
书是绝对的不错,值得好好看一看。只是包装不好。12册书居然都不用纸箱包装。也许是我吹毛求疵了。得到了好书才是第一位的。
好书,天下地形尽在书中有详细描述,值得一读,值得收藏。
其实,对于我这么一个不入流的历史爱好者,是不需要这么专业的书的。但当当打折的力度不小,就买了一套,了却一桩心愿。呵呵。
这套书的确代表了中国一代学者的执着,代表了一种不为名利的精神。该书内容丰富,印刷也相当的好,无论是纸张还是字迹,如果中华书局的史书都有这样的质量,那就太好了。
正好是打折的时候,就把这套书收了。
真心希望以后当当网能多一些打折的机会,让喜欢文史的书虫们,有机会买更多的书。
对古代地名的演变写地非常详尽,书印得也很好。
书涨价了,我从上一版就开始盯着,可是还是买的涨价的。赶上活动赶快买了吧!中华书局就是抢钱的,这样的书重印除了纸以外,什么成本也没有。纯粹抢钱!顺便赞一下送货的师傅,一天给我送了三次,晚上都八点多了还给我又送了一次
还没开始看,终于买到打折后的这套丛书,作者一生的心血和所学全在这套书里了。
绝对好书,早就想买了。物流很快,只是最后一册碰伤了。很遗憾。
喜欢读的好书
拿在手上,顿时感到历史的厚重和祖国的伟大!
要慢慢细读才行。
七月一日下单,今天中午收到。总体感觉还不错,希望下次包装时能再仔细些,保护好第一本及最后一本书。
印刷清晰,只是字體是新字形,太可惜了,要是能用舊字形字體就完美了~
大智慧的书,看过就知道了!
书很好,快递速度似乎太不给力了。。。。。。
这是一本绝对的好书 据说日本侵华就是按照书中指引的路线进军的
品相不错。详尽的专业书
这部书和顾炎武的《天下郡国利病书》都是难得的好书,包括了政治,军事,经济,方位实事。书的品质,包装都好。
这套书值得收藏,送货及时
绝对是一套值得收藏的书。
这是一套要收藏的书,一直在当当买,习惯了.
书是不错,趁着半价买的,但感觉还是贵了点
书应该不错,特别当当网的服务真值得赞扬,质量、价格、服务都非常满意!特别是速度之快,好象是自己跑一趟买书一样!顶!
内容丰富,可惜地图复印差了点。其他都经典啦
印刷、包装都非常好,早就想买,非常超值,赞一个!
不错~必备工具书!
搞活动时买的,很实惠,谢谢当当!
便宜,好,很值这个价
半价入手,甚好。
正版,纸张好,最好搞活动的时候买。我刚买不到1个月,就降价60元。
帮我爸爸买的。。。。
快递给力不错
佐宗棠,梁启超赞赏的旷古绝作,中午收到,看了前言已经很过瘾了!
好書,實在的好書!發貨迅速,書本自身印刷清晰。翻看起來,那種淵博、那種精神,古人之讀書、做學問,著實讓今人汗顏!
权威审定,大牌出版,印刷精美,超乎想象
找了很久了,待研读
值得收藏,价格很划算的
结合资治通鉴看,非常不错。
喜欢,还好
一年多前就想买,这次搞活动200买下
好书,箱装的
趁着活动200块拿下,超值!
拿到書看了一下內容,和我想要的結果一樣。
很好的一套书 哈
搬家收藏了,慢慢研读
打折抢来的,超值了
慢慢看,估计得看几年
难找,难找!
整套包装原装发货,干净整齐无损坏无污染。
很好,留着收藏
贵了点,不过,打了大折扣,还是合算的。
好书。读者自知。
没受京城大雨影响,挺快的,可惜是竖版的
工具很重要
早有入手之意,今日的圆夙愿,好书!
本书是兵书,是影响左宗棠成长最重要的一本书,集古代地理大成,现代出去旅游必备。
梁穆推荐的名著,经时间考验的经典,已有定评。值得拥有
我神往封建时代——当然只是习惯用法,其实钱穆等大师对这样的称呼很不苟同,因为那时候的学者不为名不为利却能孤灯一盏几十年,只为传承、传播一以贯之的中华文明,在这样平静但及其崇高的心态与目标下写出来的东西你想是不是上品?这里没有哗众取宠的噱头,没有应付差事的怠惰,没有一夜成名的幻想,更没有沽名钓誉的浅薄,这里只有一颗宁静而强大的心!如果我真的有羞恶之心,比比吧.......
可惜包装略差,而且没有用稿本做底本,只在书末附了删减段落,殊为可惜
书的内容很好,是经典之作!能代表大明的水准!印刷一般,全书是繁体竖排版!
一直想买,历史地理方面的集成之作,终于到手了;唯一遗憾的是刚买完就遇**当的5折活动,还不给补差价,稍郁闷,不过看在书质量不错的份上,就不再计较了。
九分满意。一遗憾:可能遇到雨天,其中一册书被渗进水了。希望进一步改进运输包装环节,让我们这些读书人十分满意。
刚收到,仅流览了一下目录,内容挺丰富的。外包装内的书还有一层塑封包装,以免长途运输散包,为顾客想的周到,服务质量也就上去了。
这样的好书,就应该适时下手!现在书越来越贵了,趁5折收了!关于读书心得,建议后来者网上找资料读读,推荐一篇文章《山河寂寥一奇書——大歷史中的》。另外,需对包装问题说一下,这套书有12本,包装用的是两层收缩膜,外加一个纸盒就运来了,由于书与纸盒之间没有约10公分的间隙,打开盒子第一册封面及边角有非常明显的冲撞痕迹。加几张报纸填充一下就能解决的事,当当人居想不到吗?我想这是责任心和服务的问题,作为一家上市公司,以客户为导向,服务顾客的理念一定要树立并坚持,企业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非常好,内容就不用说了,印刷质量也好,半价购入,但是读懂需要有很好的专业基础,正在努力。
我在县城里住着 有圆通 韵达 等等好多快递,请不要老用平邮 时间慢不说 每次还得自己跑很远去邮局取 很不好
要是能够再便宜些就好了
这套书很好,值得收藏,但第一本和最后一本有破损,影响整体效果。
纸张比较薄,印刷基本清晰,价格一般
阅读习惯还需要适应
喜欢,值得收藏。
打个中分吧
书品很好,内容不错,是学习中国历史地理很好的工具书,值得购买收藏!
看着还算便宜,想想等到300-100活动时候这价格上去了估计算起来差不多的。书当然经典,无论梁任公还是钱宾四,都是极为佩服此书的。读史看地理入门刚巧是这两位,相信他们的判断。
质量不错的 慢慢看 好书
没的说,268够的,好书,值得收藏一份。如果你也喜欢古代地理方面的话。
收到货了,268元。稍有点小瑕疵。但是其他都还好了。全套12册。还好还好,比较满意!
顾祖禹的《读史方舆纪要》阅读过多年了,原来只是看资料室、图书馆的,买不到,后来出版了校点本,有比较贵不愿买,今天以六折的价钱买到了,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