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长江三角洲小农家庭与乡村发展

黄宗智 中华书局
出版时间:

2000-6  

出版社:

中华书局  

作者:

黄宗智  

页数:

458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讲述在1350至1950年长达6个世纪的蓬勃的商品化和城市发展过程中,以及在1950至1980年的30年集体化和农业现代化过程中,中国先进地区长江三角洲的小农农业长期徘徊在糊口的水平。只是到了20世纪g0年代,质的发展才真正在长江三角洲农村出现,并使农民的收入相当程度地超过了维持生存的水平。

作者简介

黄宗智(Philip C.C.Huang),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校区(University of California,Los Angeles)历史系教授(1966—2004年),中国研究中心创办主任(1986~1995年),Modem China创刊编辑(1975年至今)。主要著作有《华北小农经济与社会变迁》、《经验与理论:中国社会、经济与法律的实践历史研究》,以及法律史的三卷本:《清代的法律、社会与文化:民法的表达与实践》、《法典、习俗与司法实践:清代与民国的比较》和《过去和现在:中国民事法律实践的探索》。

书籍目录

中文版序第一章 导论第一编 1949年以前第二章 长江三角洲的生态系统第三章 商品化与家庭生产第四章 商品化与经营式农业第五章 商品化与过密型增长第六章 农民与市场第七章 帝国主义、城市发展与农村过密化第八章 两种类型的村社第二编 1949年以后第九章  旧政治经济体制的改造第十章 集体、家庭与副业生产第十一章 农业的增长与发展第十二章 乡村工业化第十三章 乡村发展中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斗争第十四章 半农半工的村庄第三编 结语第十五章 一个总结第十六章 几点思考附录A  长江三角洲8个村庄的社会经济轮廓附录B  长江三角洲的人口与耕地面积附录C  明清和民国时期上海地区镇市的形成与演变附录D  华阳桥种耔场大队的农业外就业(1950一1985)附录E  华阳桥公社以及中国乡村总产值构成的变化附录F  集体、联户和个体企业的收入引用资料访问座谈约谈村民引用书刊目录附表目录正文袭附录表地图目录中国研究的规范认识危机——-让会经济史中的悖论现象


编辑推荐

  旨在探讨长江三角洲农民糊口农业长期延续的过程和原因,及其变化的过程和原因。将着重分析农民的生活状况,而不是整个经济的毛收入或全部人口的人均收入。重点在于一个特定地域和社会阶层的发展与不发展,及其对中国历史总体、以及对农民社会和经济的各派学术理论的意义。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长江三角洲小农家庭与乡村发展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