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亚简史
2005-12
中华书局
(俄)维·维·巴尔托里德、(法)伯希和
无
本书共分为《中亚简史》和《高地亚洲》两部分。
《中亚简史》一书中论述的主要是统治阶级和征服者的政治历史,对人民群众在历史上的作用很少提到。书中在一些地方还反映出在资产阶级历史学界曾广泛流行的关于东方“永恒的封建主义”的观点。此外,作者在本书中虽未像苏联政府那样露骨地宣扬沙俄兼并中亚地区的“伟大进步意义”,但也未对沙皇俄国的殖民侵略活动进行深刻揭露,一些地方只是一笔带过。
《高地亚洲》为1931年伯氏对法国雪铁龙中亚考察队出发前所做的报告,同时年巴黎出发。书中高度概括地介绍了中央亚细亚两千年的历史,对我们尚有参考价值。个别过时的观点,我们已在相关的地方做了按语。
无
《中亚简史(外一种)》(〔俄〕维•维•巴尔托里德〔法〕伯希和 等著 耿世民 译,北京:中华书局,2005年12月,3+2+228页,18元)
第33页倒5行“河中地货币制度”应作“河中地区货币制度”或“河中的货币制度”。
第175页第6行“当地原始宗教”后应加注释“(本教Bon)”。同页倒3行“从印度到(西伯利亚)叶尼塞河一线以东的地区”应改为“从印度到叶尼塞河一线以东的地区(西伯利亚)”。
第177页倒4-3行“游牧民艺术古老的动物纹样艺术”应改作“游牧民艺术的古老的动物纹样艺术”。
第180页第3行“公元前4世纪”应作“公元4世纪”。同页第7行“借入”似应作“传入”。同页第15行“阿萨姆”后应加注西文原名较好。
第181页倒11行和倒3行的“粟格底亚那”应改为“索格底亚那”(见同书第179页),应保持译名统一。
第187页第3行“属于9世纪的一个写本,即为回鹘突厥统治者撰写的一篇报告的藏文译本”实指P. 1283文书,文书中文译名为“北方若干国君之王统叙记”。此文书先后经过伯希和(P. Pelliot)、巴科(J. Bacot)、克洛松(G. Clauson)、聪果尔(B. Csongor)、韩百诗(L. Hambis)、李盖提(L. Liget)、森安孝夫的研究,是研究唐代中亚和北亚历史地理的最主要的藏文文献之一。可参见〔日〕森安孝夫《敦煌藏语史料中出现的北方民族――DRU-GU与HOR》,Journal of Asian and African Studies, No. 14, 1977,pp.1-48;此论文由陈俊谋翻译为中文,见《西北史地》1983年第2期,第103-118页。此文书的汉文翻译参见王尧、陈践《敦煌古藏文本〈北方若干国君之王统叙记〉文书介绍(附译文)》,《中国史研究动态》1979年第12期,第8-11页。因此可以在伯希和所说的这句话后加一注释,或出译者按语。
第188页倒3行的“Zoroastre”后应加注中文翻译“(琐罗亚斯德)”。
第192页第9行的“定居居民”改作“定居民”较好,因为后文有“游牧民”。
第194页倒2行的“北京平原”似应作“华北平原”,可能为伯希和(P. Pelliot)原文有错误。
第197页倒7行的“乞牙特(Qiyat)”通译“乞颜(Qiyan)”,这里可能是伯希和原文误“Qiyan”为“Qiyat”造成的翻译错误。同行的“博尔吉根”通译“孛儿只斤”(见《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历史》“成吉思汗”条)。同页倒1行“额伦艾凯(OElun-éké)”似应作“Elun-éké”。
第201页第8行的“我们几一无所知”改为“我们几乎一无所知”较好。
第205页第7行的“西里西里”应改为“西里西亚(Silesia)”。
第213页第1行的“吉美(Guimet)美术馆”应与第215页第3行的“吉美博物馆”和倒8行的“记梅美术馆”统一。笔者以为应译为“吉美博物馆”为好。因其现已更名为“吉美国立亚洲艺术博物馆(Musée national des Arts asiatiques-Guimet)”。同页倒12行的“法国远东学校校刊”现通译“法国远东学院院刊(BEFEO)”。
第226页注释①第3行的“伯希和追悼录《Paul Pelliot》”应改作“《伯希和追悼录》(Paul Pelliot)”。
第228页第8-9行的“Bulletin de la Soeieté des Etudes Indochinoises”为期刊名,应变斜体字,去引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