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清史简述

郑天挺 中华书局
出版时间:

2005-7  

出版社:

中华书局  

作者:

郑天挺  

页数:

186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清史简述》是郑天挺在中央高级党校所作学术讲演的记录稿,提纳挈领地介绍了清朝入关以后到鸦片战争前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重要史实,既给读者提供了有关清史的基本知识,又提出了一些值得思考的问题。全书高屋建瓴,总揽清朝特点,抓住了清史的关键问题,尽管简单,还是颇多创见。

作者简介

郑天挺,字毅生,原籍福建省长乐县,1899年8月9日生于北京。父母早殁,郑天挺与其弟一起寄居在姨表兄张耀曾家,由梁漱溟的父亲、其表舅梁济(巨川)监护。1907年到1916年,郑天挺先后就读于北京闽学堂、江苏学堂、顺天高等学堂、北京高等师范学校附属中学。1917年,考入北京大学国文门。他发愤读书,不敢有丝毫懈怠。据其《自传》称,当时,“每天除上课外,天天跑图书馆”,“并需每天熟读史书”。与之同时,每逢周末,郑天挺还与同学一起,到贵州老学者姚华先生家受读文章及金石文字。

书籍目录

编者的话导言概说 一 关于清史的年代问题 二 鸦片战争前清代历史的特点 三 这一时期的重大事件 四 关于这一阶段的分期问题清代前期的政治和经济 一 八十年间的概况 二 清军入关与统一全国 三 沿袭明制和保证满族地位的政治 四 清初对汉族及其他民族压迫 五 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六 滋生人丁永不加赋和摊丁入亩 七 巩固统一的战争 八 清初的对外关系清代中期的政治和经济 一 一百十八年间的概况 二 实行摊丁入亩以后的经济发展 三 资本主义萌芽的缓慢发展 四 军机处的设立 ——清朝在政治上中央集权的加强 五 乾隆时期的几次战争和军费问题 六 清代中期的对外关系 七 各族人民的起义 八 清代中期的新问题鸦片战争前的清代文化 一 哲学思想 二 考据 三 史学 四 文学 五 清代纂辑的书籍附录 一本简明而富于创见的清代史

章节摘录

书摘二、清军入关与统一全国 一六四四年清军人关正处在中国社会阶级矛盾最尖锐、农民军胜利发展的时期,这时,李白成攻下了北京,推翻了明朝的统治。清军在这个时候人关。究竟是偶然的还是有计划的呢?应该说是有计划的而不是偶然的。从一般历史来看,新兴的民族总是活跃的,具有新的生命力,总是要求发展的。这时满族建国二十九年,不断进占明朝土地并且数度进入长城,其所以在这个时期又一次人关,不可能没有希冀愿望。从史料上来看,清廷人关前听到农民军节节胜利,就要求与农民军合作。一六四四年正月清方写信给李自成农民军,这信送到了大同,信上说要与农民军合作,“协谋同力,并取中原”,并且说“倘混一区宇,富贵共之”,就是将来把明朝的领土与农民军平分。当然农民军不会出卖农民接受这个条件,只回答说这封信已经收到了’可以转呈给大顺政权领导人,就拒绝了。从清军在这年正月提出与农民军合作,要求平分明朝的土地来看,可以说明后来四月的入关是有计划的,不是临时发生的。当然,清统治阶级在这时也存在内部矛盾,但这不是主要的;满族这一新兴民族要求向外发展,才是主要的。 我们知道,清军人关是吴三桂“请”进来的。大汉奸吴三桂“请”兵人关,这是事实,对于这样一个事实我们应该怎样去看呢?没有吴三桂“请”兵,是不是清兵就不进关呢?我们说,吴三桂“请”兵,对清兵人关起了缩短里程提早时间的作用,即使他不去“请”,清军也是要入关的。在三月底,清军已有出兵准备。四月初九日多尔衮统清军南行。当时清廷还不知李白成已入北京,想随农民军之后拾些便宜。但是吴三桂重军驻守在山海关,要进关就会发生战事,必致拖延时日’因此他们计划不攻山海关,而从喜峰口、古北口一带进入长城,由蓟州、密云疾行而南。军队已经出发了,恰巧吴三桂的“请”兵信来了,于是清兵转道从山海关长驱直人,避免了军事冲突,缩短了进军路程,同时也打乱了农民军的全盘计划和整个部署,影响到大顺政权的安危。当然,清军入关是预定的,吴三桂不“请”兵它也会来,但是不能因此不把吴当作汉奸。农民军的原定计划是一面肃清北京明政权,一面招降京外明兵,驻守山海关的吴三桂也在内。吴三桂不投降就派兵去打,消灭吴三桂然后应付满族独立政权。因此农民军到了山海关。但这时,清军在吴三桂“邀请”之下,很快进了关,李自成的整个计划遭到破坏,部署被打乱了。所以我们说吴三桂是出卖人民利益的罪人,是大汉奸,罪孽深重。有人说,满族是我们国家的一个民族’要进来就进来,不必分彼此;吴三桂“请’’清兵也不能算汉奸,他不“请”,清兵也要来。我看话不能这样说。历史人物能翻案的应该翻案,不能翻案的还是不能翻。从后来的事态发展可以看出,李自成如果统一了内地,纵使清兵人了关,他一定还要迫使他们退出关外。因为尽管都是祖国大家庭的成员,民族与民族之间的战争还是应该有正义与非正义的分别,不能任意以兵戎相见。各个民族不在自己的领域内安居乐业,而侵占、扰乱、干涉、压迫别人,自己称霸,是不对的。P35-38

媒体关注与评论

书评史者何?记述人类社会赓续活动之体相,校其总成绩,求得其因果关系,以为现代一般人活动之资鉴者也。 ——梁启超(启蒙思想家、政治活动家、史学家) 《清史简述》,只有几万字的书,然而涵盖量较大,且有通贯的观点。 ——冯尔康(南开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清史简述 PDF格式下载



相对于100年前,我们国家的确在科学技术和综合国力提升很多,但为什么我们出不了让人尊重的文化学者呢?中华书局出的这套大家说史作品系列看了让人有高山仰止的感觉,也为现在作品虽多,精品寥寥而感到悲凉。


郑老果然大家


我是同时在对照着蒋廷菝的《中国近代史》,以及萧一山的《清史大纲》来读这本《清史简述》的,或许史家各有各的观点,也许史实并没有太大的区别,但是加上意识形态后的话语总不是那么客观与具说服力。也许真的是见仁见智吧,但我个人认为历史就是历史,还原真实的一面就足够了,没必要带太多的政治意识去看,更没必要站在现在的立场去进行批判,以史为鉴,想以之为鉴的人自能够找到照亮自己的一面,没必要史家为读者构造一个多面镜。这样只能显得格格不入。


这本书跟同一作者的《清史讲义》比太单薄了,内容上还是属于普及性的覆盖。


稍微简单了些~感觉有些像中学课本...


我还没看完呢,挺好的


作为清史的入门读物是十分合适的


明清史大家郑天铤的讲义,值得品读。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