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清史讲义

孟森 中华书局
出版时间:

2006-4  

出版社:

中华书局  

作者:

孟森  

页数:

501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孟森(1869一1938),字莼孙,号心史,江苏武进人。早年留学日本,就读於东京法政大学。归国後,於1913年当选为民国临时政府来议院议员,为配合议会活动,曾撰写时政论文;与此同时,相继发表有关清代历史的专题考证文章,在当时学术界引起很大反响。1929年,就聘於南京中央大学历史系,主讲清史课程。1931年应聘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兼主任,讲授满洲开国史,至七七事变止。  孟森先生的清史研究成果,主要在於对清先世源流考定、满洲名称考辨、八旗制度考实、雍正继统考证、清初史事人物考辨等,对明清史的研究有着较深远的影响,被史学界誉为我国近代清史学派的开山祖。

作者简介

  孟森(1869一1938),字莼孙,号心史,江苏武进人。早年留学日本,就读於东京法政大学。归国後,於1913年当选为民国临时政府来议院议员,为配合议会活动,曾撰写时政论文;与此同时,相继发表有关清代历史的专题考证文章,在当时学术界引起很大反响。1929年,就聘於南京中央大学历史系,主讲清史课程。1931年应聘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兼主任,讲授满洲开国史,至七七事变止。孟森先生的清史研究成果,主要在於对清先世源流考定、满洲名称考辨、八旗制度考实、雍正继统考证、清初史事人物考辨等,对明清史的研究有着较深远的影响,被史学界誉为我国近代清史学派的开山祖。

书籍目录

第一编 总论第一章 清史在史学上之位置第二章 清史体例第三章 清代种族及世系第四章 八旗制度考实第二编 各论第一章 开国第一节 太祖第二节 太宗第三节 世祖第二章 巩固国基第一节 圣祖嗣立至亲政第二节 撤藩第三节 取台湾第四节 治河第五节 浽服蒙古第六节 定西藏第七节 移风俗第八节 兴文教第九节 盛明之缺失第三章 全盛第一节 世宗初政第二节 雍正朝特定之制第三节 武功之继续一——收青海及喀木第四节 武功之继续二——再定西藏第五节 武功之继续三——取准噶尔第六节 武功之继续四——取回疆第七节 世宗兄弟间之惨祸第八节 雍乾之学术文化上——禅学第九节 雍乾之学术文化下——儒学第四章 嘉道守文第一节 内禅第二节 嘉庆间兵事一——三省苗第三节 嘉庆间兵事二——三省教匪第四节 嘉庆间兵事三——海患第五节 嘉庆间兵事四——畿辅教匪第六节 道光朝士习之转移第七节 鸦片案第八节 鸦片案竟第五章 咸同之转危为安第一节 太平军(上)第二节 太平军(中)第三节 太平军(下)第四节 太平军成败及清之兴衰关系第五节 平捻第六节 平回附:俄还伊梨始末

章节摘录

  清未有史也,而有《史稿》。《史稿》为辛亥革命后政府所修。若以革命为易代之限,则《清史稿》与史有同等效力。然革命后同为民国,而政府之递嬗,意义有不尽同。故前一期政府之所修,又为后一期政府之所暂禁,今犹在审查中,卒蒙弛禁与否未可知。要之,吾辈今日之讲清史,犹未能认《清史稿》为勒定之正史也。则于史学上,无一定之史书,可作根据。但论史之原理,一朝之经过,是否有为修正史之价值?能统一国土,能治理人民,能行使政权,能绵历年岁,则能占一朝正史之位置。意义全矣。政府之意,亦非谓清不当有史,但未认《清史稿》即为清史。然则于清一代史料之正确者,悬设一正史之位置处之,史料极富。《清史稿》为排比已有具体之一大件,亦应在悬设正史之位置中,参加史料之一席。真正史料,皆出于史中某一朝之本身所构成,谩闻野记,间资参考,非作史之所应专据也。  清之于史,自代明以来,未尝一日不践有史之系统。中国史之系统,乃国家将行一事,其动机已人史,决不待事成之后乃由史家描写之。描写已成之事,任何公正之人,必有主观,若在发动之初,由需要而动议,由动议而取决,由取决而施行,历史上有此一事,其甫动至确定,——留其蜕化之痕迹,则虽欲不公正而不能遇事捏造,除故意作伪之别有关系者外,国事之现象,如摄影之留真,妍媸不能自掩也。有史之组织,清代明时未尝间断,故有史之系统未尝差池。民国代清,独未尝留意此事。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清史讲义 PDF格式下载



繁体字~~~~~~~~~


清史大家,大师作品


好书好价好服务


孟森先生讲清代历史的讲义


大师之作《清史讲义》


早就想买了。老是缺货。


相关图书